2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Item 高齡者學習社區策略規劃之研究(2007) 朱芬郁; Fen-Yu Chu高齡者學習社區已成為迎接高齡社會挑戰的優勢資源,而高齡社會的來臨,也為發展高齡者學習社區開啟有利的機會。一種以年滿55歲以上者為主體,定位活躍老化為願景,且建立有一套成員共同遵循之學習機制的社區型態,其發展成效,刻正受到舉世各國關注之中。 本研究兼重理論探討與實徵分析,主要目的有四:(一)探討高齡者學習社區的願景與目標;(二)進行高齡者學習社區環境分析,尋找出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三)發展高齡者學習社區的行動策略;(四)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推動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參考。研究進行中,以策略規劃模式為分析架構,採取德懷術問卷調查法與焦點團體座談法,作為檢核高齡者學習社區策略規劃的依據。經由文獻探討,國內、外高齡者學習社區案例分析,以及對環境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因素的掌握,定位出『活躍老化』為高齡者學習社區的願景,以及達致願景的策略性目標與行動策略。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有六: 1.高齡者學習社區的願景『活躍老化』。 2.高齡者學習社區的策略性目標,在個人層次為:『提升高齡者培力』 、『促進高齡者成功老化』;在社區層次則有:『形塑高齡者社區學習文化』、 『建立高齡者社區終身學習體系』,上述四項策略性目標,構織為達成活 躍老化的目標網。 3.高齡者學習社區的環境分析:在外部總體環境方面,計有『全球化 的高齡者教育環境』、『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人口結構環境』、『社會與文化環境』、『資訊科技環境』六項環境變數,及二十四項分析要項;在內部個體環境方面,計有『社區高齡者學習環境分析』、『競爭對手分析』、『顧客分析』、『優勢資源分析』四項環境變數,及十項分析要項。 4.高齡者學習社區的SWOT分析 (1)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優勢(S):「高齡者能擁有獨立自主生活型態」、「以 高齡者活躍老化為願景,產品定位清楚」、「長青人力銀行等核心競爭 力組合具競爭優勢」、「新進入者的經營方式重視學習機能的建置」、「高 齡人力的開發與再運用」、「自用住宅比率提高」; (2)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劣勢(W):「以中高收入為目標客層的限制」、「社區 高齡學習機能質量不足」、「高齡者普遍參與學習風氣未開」。 (3)高齡者學習社區的機會(O):「人口老化,高齡學習問題具迫切性」、「老 人教育的觀點由老年人權觀取代老人福利觀」、「嬰兒潮世代重視退休 生活品質」、「政府訂頒有助高齡學習的相關法律與政策」、「社區成為 提供高齡者學習資源的重要機制」、「更多的資訊科技用於高齡學習」、 「在地老化社區安養蔚為主流」、「少子化後,國中小空餘教室可成為 社區高齡者學習中心」、「社區終身學習文化逐漸形成」; (4)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威脅(T):「少子化現象弱化家庭安養功能」、「城鄉 資源差距大,區位特殊性明顯」、「低經濟成長,所得減少,購屋需求 減緩」; 5.高齡者學習社區的行動策略:就個人層次而言,計提出四項實施策略:『籌組高齡學習自助團體』、『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安排高齡者社交活動』及『成立長青人力銀行』等,以及其下計十七項執行方案;就社區層次而言,計有:『成立高齡者終身學習促進會』、『設置高齡者終身學習資源中心』、『設立金齡學苑』及『建置行政支援服務系統』等四項實施策略,以及其下計二十一項執行方案, 6.可利用策略規劃模式發展我國高齡者學習社區。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1.對政府機關之建議 (1)推動社區本位的高齡者教育; (2)明訂『活躍老化』為老人教育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 (3)建立高齡者社區終身學習體系,鼓勵安養與學習結合的新退休觀; (4)成立長青人力銀行,建立老年人力資料庫。 2.對學校機構之建議 (1)大學與退休社區結合,經營彼此雙贏的合作賽局; (2)利用學校閒置資源轉化供社區高齡者學習運用。 3.對銀髮住宅社區經營業者之建議 (1)以活躍老化願景作為推案或經營的規準; (2)設置專責單位,負責推展高齡者學習活動; (3)發展連續性照護的退休社區模式,落實在地活躍老化理念。 4.對高齡者之建議 (1)理解學習權是老年人權,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2)體認活躍老化的願景,積極參與社會。 5.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1)研究對象:可選取老化程度較嚴重的社區或實際居住於銀髮住宅社區 中的老人,瞭解其需求與看法: (2)研究方法:可採用行動研究,藉以獲得事實面的資料; (3)研究工具:宜增加其他研究方法的比重; (4)研究主題:可進行個案研究或高齡者學習社區的可行性評估等主題。Item 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齡者無障礙環境之個案研究(2006) 翁慈憶; Tzu-Yi Weng高齡人口驟增所激起對高齡者權益之重視,如何顧及高齡者隨年齡增長產生之身心變化所造成在行動與學習上較一般人不便之處,避免高齡者在使用博物館時受傷或多受阻礙,是博物館責無旁貸的重點預防工作。 執此,本研究基於無障礙環境應回歸以使用者為本位,試圖透過觀察及訪談等方法瞭解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齡者無障礙環境設置現況、參觀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高齡者特性及其對博物館無障礙環境之使用及知覺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參觀歷史博物館之高齡者生理變化主要在運動機能及感覺機能上,對博物館無障礙環境之知覺到障礙部分則主要在大眾交通運輸、廁所、樓梯、走廊通道、燈光及展示說明,知覺到無障礙部分在電梯使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齡者無障礙環境設置現況檢核結果大致相同。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幾項建議,在博物館方面,建議博物館應針對高齡者之障礙知覺部分進行環境改善;在未來研究方面,則建議後續研究者針對聽力衰退之高齡者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或進行高齡者於較需實際操作之動態博物館的使用情形研究。Item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課程規劃與管理構面及績效之研究(2021) 張鈴英; Chang, Ling-Ying研究以高齡者的角度檢視我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依計畫施行健康促進課程課程規劃及管理執行績效實施情形。主要研究工具參考相關文獻探討所編製成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課程規劃及管理執行績效量表」。本研究的目的有四:1.瞭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課程規劃與管理的現況;2.瞭解高齡者參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課程實施績效的影響因素;3.分析不同背景的高齡者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課程執行績效的觀點;4.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課程規劃及管理參考。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參與臺北市中正區與大安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課程的高齡者為調查研究對象,共發出422份問卷,有效問卷416份,無效問卷6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98.59%。主要研究結果發現:1.據點女生受試人數高於男性受試者,受試者年齡以66至75歲者最多,教育程度以大學(專)者最多,參與健康促進課程年資以2至3年最多,自覺健康狀況「好」者居多,己婚且與配偶同住者比例較高。2.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課程規劃與管理執行績效,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為:教師與教材、學員與環境、行政服務等三方面。3.不同人口變項中,僅不同教育程度與健康狀況的受試者,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健康促進課程規劃與管理執行績效觀點有顯著差異。4.教師與教材、學員與環境、行政服務等3個構面彼此間皆呈現正相關。本研究並針對中央主管機關、社區據點的課程規劃與管理,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一些建議。Item 台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2009) 朱妙芳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高齡者的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關係,採調查研究法,選取台北縣三鶯區200位65歲以上高齡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高齡者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調查問卷」為主。問卷內容包括個人背景資料、人際關係量表及幸福感量表等三部份。採SPSS統計軟體,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ANOVA、相關及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印證分析,茲將主要研究發現歸納如下: 一、整體而言,高齡者的人際關係及幸福感狀況不錯。 二、高齡者人際關係方面 (一)女性高齡者在親密朋友數、與朋友聯絡次數及友誼支持度均顯著高於男性高齡者。 (二)「教育程度」、「財務滿意」、「健康狀況」等個人背景變項與人際關係有顯著正相關;此外,閩南高齡者的人際量表分數顯著高於客家高齡者。 (三)人際關係的四個分層面中,「親密朋友數」、「朋友互動頻率」、「朋友親近程度」與「友誼支持度」彼此間的關係皆達顯著正相關。 三、高齡者幸福感方面 (一)高齡者的「年齡」與幸福感達顯著負相關;「教育程度」、「財務滿意」、「健康狀況」等與幸福感則達顯著正相關。 (二)在人際關係層面中,「親密朋友數」、「與朋友互動頻率」(包含互動頻率與互動方式多寡)、「朋友親近程度」、「友誼支持程度」與幸福感均達顯著正相關。 四、個人背景變項與人際關係對整體幸福感之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個人背景變項區組共可解釋幸福感38.3%的變異量,其中「財務滿意」與「健康狀況」兩者的個別解釋力達顯著水準;而加入人際關係區組對於幸福感的解釋力則可以增加24.7%的變異量,其中「友誼支持程度」、與「親密好友數」兩者的個別解釋力達顯著水準。整體模式則共可解釋幸福感變異量的62.9%,個別變項中則以「友誼支持程度 」的預測力最佳。 本文最後則根據文獻及研究結果,對高齡者提出的建議為應如下: ㄧ、對高齡者建議: (一)重視高齡者生理健康的需求,加強自我保健觀念。 (二)調適心態,開闊心胸,自信安排自己生活。 (三)不再僅依賴子女奉養,高齡者理財觀念的調整。 (四)參與多元學習課程。 二、對社政機關建議: (一)加強社區為基礎的照顧網絡。 (二)重視高齡者經濟安全,提供多元福利服務 (三)推廣高齡者多元課程,專長分享。Item 高齡者古蹟旅遊體驗之研究(2005) 吳竹湞; Wu Chu Chen摘要 本研究旨在從古蹟旅遊中分析高齡者的旅遊體驗,並探討高齡者旅遊動機,以及旅遊體驗對個人在生活不同層面所產生的影響。並根據研究發現結果,提出建議,期能將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作為實施老人休閒教育並規劃適宜的戶外休閒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法,選擇資訊豐富之五位個案,再透過深度訪談以蒐集其對研究問題之觀點。 從研究結果顯示,高齡者參與古蹟旅遊的動機方面有以下三點,包括追求生活變化及擴大視野、達成生活的特定目標、對歷史文化的高度興趣及求知的需求。老年生活和退休生活對高齡者而言是生活型態的改變,但是也因為退休使得他們更有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嗜好及興趣,古蹟旅遊活動使得高齡者的視野更為遼闊,體驗不同的人事物,也可以多些時間與家人互動享受天倫之樂。 在高齡者古蹟旅遊體驗之內涵上,高齡者在古蹟旅遊的各項體驗上,有以下的功能:(一)生理健康方面雖在衰退之中,但心理的社會需求並無基本改變,高齡者仍然需要參與社會活動來適應角色轉變,參加古蹟旅遊讓他們的情緒和壓力得以釋放。(二)親人及朋友主動保持互動以尋求人際間的支持,增進自我肯定,生活層面得以擴張,以彌補生活上的空虛、減少心理的寂寞感,在活動中得到興趣與滿足感,也可以自我學習和成長,享受與社會互動的樂趣。(三)高齡者在累積了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後,更可藉由與他人分享的過程繼續傳承寶貴的經驗與智慧,不僅可藉此肯定老年人的價值,亦可達到另一層次的社會均衡狀態。另外,在古蹟旅遊體驗對生活不同層面的影響上,以心理層面的影響與學習層面的應用為主。 相關建議如本文的最後一章所示。Item 高齡者家鄉味及多元飲食型態之研究(2023) 徐米棋; Hsu, Mi-Chi研究者以高齡者的視角去探索高齡者家鄉味多元飲食的關係,研究工具主要參考相關文獻探討所編製的「高齡者家鄉味多元飲食量表」並藉由問卷調查及統計資料分析下,期能探究高齡者身心特質與家鄉味多元飲食之間的關聯,本研究主要目的為:1.探討高齡者「家鄉味多元飲食型態」之現況。2.探討不同背景高齡者在「家鄉味多元飲食量表」上的表現與差異情形。3.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供高齡者相關教育、社政、衛政及勞政等行政機關參考之運用。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選取年滿55歲以上在多元社區照顧服務環境能動性高的社區大學、樂齡大學、樂齡學習中心、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社區關懷據點及原住民族健康站的高齡者為研究對象,共發出332份,回收有效樣本321份,回收率96.68%。根據研究分析結果發現:1.參與者的分布上,女性人數高於男性;以66至74歲者;以大專或大學以上;自覺健康部分以我的身體狀況普通;以與配偶及其他親人同住;群族以閩南人;社區關懷據點及臺北市參與者最多。2.高齡者最喜歡的餐桌形狀是「圓型」。3.高齡者對彩虹餐盤不同菜色選擇部分,年齡層越高、自覺健康程度越低者因生理老化,以重口味、軟質性、易咀嚼、好消化優先;會因同居住人數影響菜餚可切片數量的選擇;教育程度愈高者,對於飲食的選擇更多元化及減少醃製食物的頻繁食用。至於原住民菜色,口味較重,皆深受地理環境與文化背景所影響。4.高齡者對彩虹餐盤不同菜色份量選擇部分,女性對於飲食營養知識優於男性,隨著年齡增長、健康程度越高者會優先增加蔬菜、蛋白質等攝取量;與配偶及其他親人同住者綠色菜餚占每日三餐比例最高,顯見家庭具有高度的重要性機制;不同居住縣市與族群參與者在彩虹餐盤菜色分量選擇上也有顯著差異,顯見在多元飲食的選擇上,皆會深受地理環境與文化背景所影響。最後則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高齡者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高齡者社會互動與寂寞感之研究:社會行銷觀點(2018) 謝欣潔; Hsieh, Hsin-Chieh在全球人口老化(global population aging)的浪潮下,臺灣也邁入高齡化的社會。面對人口老化的現象,是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關注高齡者的心理福祉及社交需求之相關研究議題。高齡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從生理、心理與社會三個方面逐漸改變的過程與現象,包含面臨身體機能衰退、疾病產生,和對於情緒壓力調適。以及個人在人際網絡與社會地位的改變等等,造成個人身心的壓力也隨之越變越大,因為環境壓力而使得身心束縛無法釋放,與他人(家人、朋友等)之間也愈顯疏離愈顯寂寞。 但是在過往研究當中,雖然有許多高齡者之相關研究,但關於其寂寞感卻是鮮少被重視的,因此本研究以此切入觀點。主要是藉由探討高齡者之間與社會的社交行為與寂寞感之間的影響,以「社會互動」為自變項;而「寂寞感」為依變項做探討,並且加入「性別」、「自覺健康」與「情感需求」等調節變項,運用問卷調查法,使用迴歸分析從中發現他們的社會互動行為與洞察他們的社交需求,最後本文依據研究結果,運用社會行銷的觀點提出相關策略來解決高齡者之需求,進一步提升整體社會福祉。Item 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代間依附、代間社會流動與人格特質的調節效果(2022) 陳婕婼; Chen, Jie-Er臺灣人口高齡化速度飛快,高齡族群的心理健康及身體健康為現今社會不容忽視的一環。維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根本即為執行「身體活動」,而現今社會最常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為「焦慮」,故本研究擬將焦慮與身體活動作為本次探討的主要議題。影響焦慮與身體活動的因素,本研究將影響高齡者之因子分為內在因子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為「人格特質」,外在因子為「代間依附」、「代間社會流動」,研究對象為65歲以上高齡者,利用生態瞬時評估法(EMA)連續十日紀錄高齡者焦慮及身體活動,結果發現高齡者焦慮對身體活動有負向關聯,代間依附會調節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代間依附程度較高的高齡者,相較代間依附程度低的高齡者,在焦慮狀態提升時身體活動量下降;而焦慮狀態下降時身體活動量提升;代間社會流動會調節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代間社會流動子女向上流動較多之高齡者,相較代間社會流動向上流動較少的高齡者,在焦慮狀態提升時身體活動量下降;而焦慮狀態下降時身體活動量提升,神經質人格會調節高齡者焦慮與身體活動的關聯,越傾向神經質人格之高齡者,相較不傾向神經質人格的高齡者,在焦慮狀態提升時身體活動量下降;而焦慮狀態下降時身體活動量提升。Item 高齡者退休生涯規劃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為例(2016) 林秀玲; Lin, Shiu-Ling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者退休生涯規劃與活躍老化之關係,藉由問卷 調查彙整資料並分析,以隨意叢集抽樣,共取得台北市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 學學員335份有效樣本。所得量化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 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的高齡者以 75-84 歲,女性,高中職,家管,夫妻、子女同住居多,健康狀況好,宗教信仰以東方宗教(佛教、道教、一貫道)為多,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為儲蓄利息,經濟狀況是大致夠用,學習參與時間為10年以上居多。 二、高齡者在退休生涯規劃程度屬於中上,傾向於積極。 三、高齡者的活躍老化相當良好。 四、退休生涯規劃上研究對象在「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宗教信仰」、「學習參與時間」有顯著差異。 五、活躍老化上研究對象在「健康狀況」、「宗教信仰」、「學習參與時間」有顯著差異。 六、高齡者退休生涯規劃與活躍老化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七、高齡者退休生涯規劃能有效預測活躍老化。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高齡者、教育行政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齡者、退休生涯規畫、活躍老化Item 高齡者成功老化歷程之研究—以臺灣近五年社會教育貢獻獎得主為例(2023) 林禀涵; LIN, LIN-HAN為解決超高齡社會、少子女化、人口結構失衡、扶養比日趨嚴重、長期照護及銀髮勞動參與力低下等社會問題,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功老化的理論與內涵,歸納出近五年社會教育貢獻獎得主之共同特質及其相關事蹟,並探究五位得獎之高齡者在社會教育上的貢獻、內涵與特色,再探討得獎者之社會教育貢獻歷程與成功老化之關係,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以供社會教育及高齡教育之相關機構參考。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式訪談法,共計訪談五位105年到 110年的社會教育貢獻獎得主,了解為社會貢獻之動機與目的,以 及高齡者在社會貢獻領域表現突出, 對於其他成功老化層面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個人或團體,只要具有善的動機、目標和使命並實踐之,影響其他生命或整體社會者,皆視為「社會貢獻」。其共通特性分述五點:一、關心公眾事務者,二、為解決某一社會問題而長期耕耘者,三、懷有社會使命與熱忱並實踐之,四、具有善的動機與目標,五、以「教育」和「公益」方式創造其影響力,而高齡者亦可透過社會貢獻歷程達到成功老化效益,反之,在高齡者成功老化時也是對於社會做出貢獻,最後以社會教育貢獻獎得主給予後輩省思與啟示,傳承社會教育及社會貢獻難能可貴之精神。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