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嶼.海共生」-生態系下的循環與衍變
    (2014) 徐聖淵; Hsu,Sheng-Yuan
    筆者曾就讀於國立台東大學,在幾次經驗中到過綠島及蘭嶼,更見識到原來島嶼上還有美好的地方,島上居民與海的關係不管在交通、經濟、觀光…等都非常密切。都來自於海洋,但近年來人為破壞,水底逐漸黯淡無光,生命力日漸枯竭,使得海洋不在美麗。 在一次的浮潛中我看見小丑魚與海葵間的和平關係,海葵提供小丑魚安全的避所不被大魚攻擊,而小丑魚則引來獵物幫助海葵獵食,兩者間是和平共生的!然而台灣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島嶼,海洋資源又是特別的重要,許多資源都來自於此,擁有寒暖流交會,所帶來豐富的漁業資源,港口的吞吐更造就了台灣出口貿易與經濟奇蹟,奇特的海岸地形也促進了觀光發展!這些一再的顯示出「海洋」對台灣的重性,也表現出人們與海洋之間是一個巨大的生命共同體,彼此牽引著對方。海洋是一個孕育生命的地方與人類存在著複雜的「共生」關係,只要有一方破壞了這個機制將會造成毀滅。 台灣與海洋在過去彼此和平共生,兩者間共生的關係是一個嚴密且循環的生態系統,彼此環環相扣,近年來人類慾望的高漲破壞了這個和平的共生機制及生態平衡,因此筆者將藉由島嶼與海洋間共生的關係作為研究的對象,並以海中生物共生的情形與人類結合,予以圖像化,運用象徵主義,將筆者之意念寄託於圖像之中,貫穿筆者此階段創作精神,以魔幻寫實作為視覺效果呈現,最後使用超現實主義之下意識書寫之技法表現海洋生物,並予以人類做連結。
  • Item
    繫 ‧ 情─平面繪畫題材象徵性與物件間關係研究
    (2011) 朱書麒; Chu,Shu-Chi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相容交雜並存的自由國家,島國四面環海的地理特性,加上文化歷史上的演變,讓我們及其容易去接納許許多多不斷輸入的訊息。而藝術創作者對環境的反應是十分靈敏的,往往透過使用各種創作的手法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理念,或隱喻,或批判,都是體現自己對生活環境的關懷,同時也揭示了藝術與社會變遷間的緊密關係。藝術家期望透過創作的行為來傳達自己的想法,反映自身對環境的感受,進一步將創作具體化表現出根本自我核心存在價值。 本創作研究是以筆者生活中栽種的一些仙人掌植栽來做為主要題材,並藉由對創作題材的喜愛與感受進一步探究其造型、色彩並與其他物件元素或是不同場域結合來重新詮釋。 第一章在筆者的創作中無論是探討外在表象或內在思想,其最根本的源頭應該在於“我”(也就是創作者本身)這個起點,而存在主義正是從此觀點來構築他們的理論。第二章在創作過程的演進中筆者將此將研究所一系列創作分為一個時期三個階段來探討,用象徵主義的觀點來詮釋及統合筆者創作的題材語彙,並提出超現實主義的寫實表現手法來做為作品表現的外在形式語彙。第三章筆者覺得既然創作關鍵是在藝術家的詮釋上,因此精神上的脈絡是一定會延續的,即使是不同時代也許都會因某些事件而產生創作上的心理共鳴,因此研究靜物圖像的發展脈絡與精神性。第四章筆者就自己創作上的題材、形式及表現作更深入的說明介紹,第五章再加強筆者作品的個別創作理念、環境因素及筆者分析檢討後的結論,第六章為此研究做一個總結的反省與對筆者未來創作的期許。
  • Item
    ─ 跨界‧遊思 ─「我」的繪畫創作研究
    (2009) 許秀玟; Hsu.Hsiu-Wen
    本創作論述以跨界遊思─「我」的繪畫創作為研究主題,意指無拘無束、深沉的思惟遊走於感官界與精神界,以「心靈」深刻的觀察頓悟複雜的事物,「自我觀照反思」,而不固執自我、去除生命的慾念而「喚回自性」。 主要的創作元素取自平日生活中的體驗所轉化成的內在精神象徵,以內在象徵意念、超現實的創作理念及手法和心理學層面的探討,來描繪自我的內心世界。從〝人與物〞、〝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的面向切入,透過時間的流轉,時空背景的轉換及自我角色的多重扮演,來探索自我內在思惟、情感思緒,透過想像與現實共構的世界來表達自我的潛在心象。象徵手法是人們傳情達意的表現方式之一,筆者藉由象徵所傳達的想像及其隱藏的隱喻來反映自我心靈的潛在意象,擷取超現實主義的幻想風格、創意與空間重組的概念,作為創作的表現手法及理念。 本創作研究論述的主要架構包括:﹝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步驟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確立學理研究欲探討的中心主旨及範圍,並訂定自我的創作方向。第一章﹝創作的學理基礎﹞,闡述自我創作的理念並探討影響個人創作的脈絡源流─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學思想與佛教唯識論相應的觀念之比較。第二章﹝創作實踐與理念之探討﹞,包含自我的創作理念、創作風格的轉變以及「我」的哲學探討與作品相關性之分析。第三章﹝繪畫構成要素之探討﹞,針對創作的內容、表現形式、油畫媒材與技法的運用做一探討。第四章﹝創作作品解析﹞,闡述本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內涵與實踐。﹝結論﹞部分主要針對本研究作綜合性的結論、省思及未來之展望。
  • Item
    童話故事--童顏 童年記憶圖像之創作研究
    (2010) 賴慧霞
    本創作研究旨在表現生活感悟、回憶與夢想三者之組構。作品以童話故事為發想,挪用童話中白雪公主的形象,做為夢想的符號表徵,畫面結合童顏與童年記憶中家園植物之圖像,進行集中、概括、組合,構築真實與想像並置的情境空間。將藝術理念透過客體傳達愛、夢想與關懷。 筆者採自傳式的繪畫方式,以主觀的情感,將主體與客體意象交融,使物像經由心靈形式的打扮,表現主觀心靈之創造。 第一章「緒論」說明了個人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名詞釋義。 第二章「創作研究之理論基礎」是將影響筆者的美學理論做分析、闡述與歸納。其理論亦呼應在個人作品中。經由閱讀美學,內化成自我能量,使作品經由物象背後的真實與自我心性調和,產生一種接近心靈之真實。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實踐」涵蓋了個人對人文、社會現象及自然之關懷,創作時融合親情與母愛的情感,在實踐上將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後現代之「挪用」理念,此三種藝術觀結合,呈現筆者之思想、精神與生活脈絡。 第四章「創作內容、形式、媒材與技法」,此章介紹創作的內容與形式、創作過程、媒材類別、技法表現等概念。 第五章「作品解析」,作品內容以童顏、白雪公主及植物做為主要的繪畫元素。對於每幅畫作的創作理念、形式,分別說明。筆者以直覺的語言、感性的思維追尋美的理念。畫中展露自我心靈狀態的痕跡,直探深層之心象世界。 第六章「結論」筆者以直白的表述,敞開心扉,剖析自我繪畫之心路歷程,並期許自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努力!永不停止!
  • Item
    台灣城鄉印象的漢字象徵海報創作研究
    (2010) 嚴巧如
    漢字的書寫與應用歷經長久的發展,在藝術上的表現相當豐富;除了中國書藝系統的書法和篆刻之外,在民間美術字中更展現常民對漢字的感情與生命力,而發展至今漢字的視覺設計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俯拾皆是,並且充滿未來性。做為一個視覺設計的研究與實務者,理應對漢字設計的啟源、發展和精神內函有深入的知悉與掌握,而對於漢字造形圖案的設計更應有一定的表現能力,因為那不只是美學能力的基礎,更是對自我文化的認同與追尋。 由於研究者出生的年代與求學、研習視覺設計的成長過程中,與漢字的創新設計有很大的疏離,初始對漢字設計並無明顯的喜好。對漢字設計的興趣起源來自國內設計社團所舉辦的漢字設計展覽,與國外出版品中的亞洲設計師的漢字設計作品,從中發現漢字之美;一個已有數千年歷史文化的字體,在設計師的巧思之下,創造出一種可讀又可看、既東方又現代感、既抽象又有裝飾之美的視覺品味,它是一種令擁有者感到無比驕傲的文化因子,它是一種讓我們在西方美學文化裡暮然回首的力量,它是讓我決定以漢字為研究方向的關鍵。 本創作以漢字的源由與應用發展為始,分析整理漢字圖案在不同領域、不同年代的創作,另外也研究象徵表現手法於漢字設計的學理依據、優缺點及可行性,以探討在漢字象徵表現的海報設計是否有可依循的設計法則。另外從城鄉的定義出發,透過資料的整理,尋找城鄉的形象界定,做為研究創作主題探討的基礎,同時分類整理國內外關於城鄉形象主題的平面廣告與海報創作,歸納設計題材與內容的相關聯系,使本研究的基本資料能盡量完整。 研究者在獲得漢字象徵表現手法應用於海報設計的可行性後,以台灣城鄉形象海報的主題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與作品呈現中,檢驗漢字設計的思考脈胳,整理出象徵於漢字設計的方法,提供未來創作者或後續研究者的參考方向。
  • Item
    雲形應用在活動視覺設計的創作研究-以花蓮縣玉溪地區「雲鄉花海節」為例
    (2007) 李敏雲; tina lee
    摘 要 雲可以造雨來滋潤大地的每一根草一棵樹,與人類生活已產生密不可分之關係。雲紋這氣紋圖案深刻反映了古人宇宙為氣的觀念,氣紋展現左右上下旋轉和升降形態,呈現一種玄妙惑,而以一種秘而不宣的藝術符號,傳達著古人極其豐富的宇宙觀。所以打開一部中國裝飾藝術史,「祥雲」紋飾極盡豐富的形象樣態,顯示了中華民族對「雲」的文化興趣和審美熱情,成為表徵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徵,瞭解雲圖形及古代雲紋與民眾生活之思想信仰、生活方式、心理活動及其代表意義是值得研究的議題。 本研究透過對中國雲紋紋樣的歷史演變做系統性的整理分析,深入探討其紋樣的特殊內涵與價值,及與幾千年來與民眾生活之關係,以作為設計概念之基礎,並透過天象觀察雲形變化,釐清出「雲」呈現的吉祥意念、美的意念、情感意念,企圖以新造形模式及美的訴求來發展創作空間。在經濟競爭時代,促銷公關活動已成為現代民眾生活的一部份,透過明確的主題概念輔以寓意鮮明的圖像,視覺設計可協助達到宣傳活動的目的。中國各式紋飾非常多元,各有各個寓意,發覺可古為今用在各項活動主題概念設計上,因此,目前以「雲紋」作為本研究之創作主體,並嘗試運用在各項活動文宣、空間佈置及產品設計上,其成果可提供未來設計者一個具體可行的設計取材方式。 本研究並以花蓮縣玉溪地區觀光產業文化行銷活動作為創作實例,透過設計概念展開與實作,呈現創作實驗之精神。
  • Item
    尋夢圖誌 —「圓夢」與「童玩.兒戲」系列之創作研究
    (2007) 鄧詩展
    將長久以來對夢境魅力的追求,轉而成為繪畫創作的思想來源。並深入探求自我內在思維,透過夢境與現實所組構的真實世界,進而表達個人的心靈活動、傳達情感為目的,並作為個人創作發展的新嘗試。 本創作論文以作品創作為發展主軸,配合美術史發展中相關夢境繪畫主要的繪畫理論:象徵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以及夢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論作為文獻探討,進行作品中夢境與現實所組構的真實世界在思想、美學理論、內容與形式的探討。以此夢境的研究探討為基礎,將夢對個人的價值、對夢幻的追尋與藏於內心對世界的觀感、文化的傳承、人生的憧憬、情感的表露、慾望的追求、末世感的隱憂與思慮等等,將意識與潛意識的思維運作,刻意的、聯想的或是不經意的,透過夢境式的幻象與象徵性的描述予以組合呈現,藉以從中剖析透視夢境心理與現實際遇交織而成的私我體會的真實,顯露潛意識的恐懼與慾望,作為對自我心靈世界的認知與剖析。 【 圓夢 】系列表達的是個人追尋人生夢想、情感依戀及思索人生意義與價值。【童玩.兒戲】系列經由對童年無邪生活的描寫,結合現實世界中相似事物卻隱含不同面向的情境與象徵,藉由夢境的隱喻性作為對現實一種無言的批判,投射出個人內心的思維,成為意念的出口。
  • Item
    「形」、「塑」真實寫實繪畫技巧在複合媒材創作上的應用與表現
    (2005) 曾俊豪
      人類漫長的歲月裡,繪畫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管是影像記錄或是事物的記載,繪畫它皆能詳實地刻畫出一幕又一幕「真實」的影像,文中筆者試圖從美術史的角度中去論述寫實繪畫的發展,藉由古典技法與材質的探索去剖析寫實繪畫中漫長的歷程變化,重新在我們已知的範籌中學習古典繪畫的表現方法及應用在現代複合媒材創作中的可能性。   在東西方思維的探討下,文中重新了解東西方彼此之間的表現方向與思維模式,並觀察繪畫呈現方式的差異性,企圖再次建構自我創作觀點及在美學基礎上的表現方式,以提供創作時的基本依據。然在面對不斷改變的社會環境中,了解繪畫形式的改變與發展,探討「形式」與立體空間中的對映關係及雕塑繪畫的可能性,進一步創作出個人的表現張力,也正是筆者研究中十分關注的對象。而這些便是本次創作研究中主要的方向。 面對諸多形式藝術的表現方式裡,筆者試圖創作寫實繪畫的新視覺感受,當重新思考繪畫能否產生新發展時,嘗試與社會脈動相關連的表現形式結合,在媒材與單純寫實對像物上對立與衝突所產生的畫面碰撞張力下,表達出虛實思維、造形及色彩的力量,在形式創作上揉合了東西方思想的優缺點與表現方式,再次整理及創造出屬於自己與這時代的相連接的寫實繪畫。
  • Item
    古斯塔夫‧牟候的莎樂美之研究
    李佳倩; LEE Chia-chien
    法國十九世紀的象徵主義畫家古斯塔夫‧牟候(Gustave Moreau,1826-1898)一生作過許多莎樂美的畫作,其畫作除了含融豐富的象徵意義和畫家獨特的思想理念之外;更能充分地反映出十九世紀末的文化狀態和思想潮流。本篇論文乃在藉由牟候莎樂美的圖像探討,來尋索牟候的創作思想和美學觀,以及十九世紀末的文化現象。由於圖像分為形式與內容二部分,因此在形式部分,本論文兼採了圖像描述和形式風格分析等方法,以了解牟候莎樂美在藝術史上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並採圖像特徵分類的方式,來認識牟候生涯中,所創作的莎樂美之不同風貌。至於內容方面,對於各種可能影響牟候莎樂美之文獻資料,本論文均盡可能地以第一手資料來作探討,以實地了解文獻內容對牟候畫作內容的影響層面。然而,更重要的是對圖像深層意義的分析和解釋,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解開牟候所運用的象徵圖像之意義,直探牟候莎樂美真正的圖像意涵。本論文乃採用特質界定的方式,來探求莎樂美的象徵意義,以及牟候的創作思想。最後,本論文要再深入圖像的最核心,也就是與圖像相關之藝術家的創作動機、性格特徵、價值觀點、哲學觀、宗教觀,和藝術家生存的時代環境等。從這些層面的探討中,能讓我們深刻領略到牟候莎樂美思想的深奧豐富,她實在是一個能完全體現十九世紀末文化觀的時代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