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回歸原點—台灣原住民口述文化匯入東方彩墨視覺語彙之創新表現
    (2007) 謝亞傑; HSIEH,YA-CHIEH
    Atayal在泰雅族語中「人」的意思,而雅衛‧尤巴斯這個名字是從前連結我與這個族群的依據,為何作出這樣形容?這與成長的背景息息相關,在都市與主流文化教育下成長的我,眼前所見的事物,樓房取代了高山;書籍與媒體取代了長輩的口述教育;世俗的禮範取代了泰雅社會中的ga ga。 「原住民」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在十二年的主流學院美術教育與美感訓練後,開始重新歸回我的族群─「泰雅」的文化洗禮,在文化溯源的過程中,有太多無法言喩的感動,而這樣對自我族群強烈的歸屬感,激勵著在研究所期間以原住民文化為研究主題最大的動力。鑒於原住民無文字,而生命的感念與族群的信仰以代代口述相傳,拉進了部落各體系的情感聯繫。其中,傳說與神話傳遞著古老族群的神秘感與生命觀,而彩墨中深沉且內斂的視覺意像,紙與布造就出未可預期的墨韻流動,這樣的東方美感與原住民對自然體認共生共榮的民族性更相呼應。秉持此信念將台灣原住民口述文學的內涵匯入東方彩墨視覺語彙作創作試探,試圖跳脫既定的原住民意象符號式之重組、編排,並以一種特有民族之宇宙觀、生命觀、祖靈信念及價值思維的方向呈現多元且繽紛的當代台灣「原樣」。 創作態度趨向於一種以繪畫來「生活」或是「紀錄」的概念,也如同回歸原點般,去探究創作的初衷,真誠的展現自我的生命歷程。以繪畫的方式去體驗生活;以繪畫的方式去紀錄生命,因為生活所以去學習、去吸收、去認識自我,再以繪畫的方式將其中的感動與體驗紀錄下來。在此,藉由繪畫的能量找到重拾母體文化的回家之路。
  • Item
    原住民與漢族群青少年繪畫表現與美感判斷能力之比較研究
    (2005) 鍾玉潔; Yu-Chieh Chung
    本研究以屏東縣來義中學國中部與麟洛國中,原住民與漢族群籍七年級的青少年學生為對象,透過繪畫能力、美術性向測驗與訪談問卷等方式,藉以比較討論原住民與漢族群學生在繪畫表現能力(主題表現、構圖、技法、空間創意以及符號運用)與美感判斷能力(點線面造型要素、形式原理與視覺效果、美術作品美感判斷及色彩感覺)之表現。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繪畫表現能力方面: 1、整體看來,原住民青少年學生在作品中,繪畫表現能力優於漢族群青少年學生。 2、原住民與漢族群青少年在繪畫表現能力會因族別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3、原住民青少年學生在藝術作品的表現上,會呈現圖騰符號或傳統文化的生活經驗,有受其族群生活習慣的影響,而將其文化特色融入作品中的偏好。 4、原住民青少年學生對於自己在繪畫表現的能力上,抱持認同態度的人數較漢族群學生為多。 (二)在美感判斷能力方面: 1、原漢青少年學生對於自我美感表現能力抱持認同與不認同態度者的人數相當。 2、原漢青少年在顏色偏好上沒有顯著差異,常用的顏色有四種是相同的顏色,分別為藍、綠、紅、黑。 3、在造型取向來源裡,明顯感受漢族群青少年視覺文化已受網際網路動態影像的刺激影響,但原住民青少年在其視覺文化的經驗中,似乎仍然以靜態書籍、畫冊為主要繪畫造型取向來源。 4、在族別差異對藝術的影響中發現,原漢兩組學生在藝術上沒有族群偏見的問題。 5、在美感判斷能力上,原住民青少年與漢族群青少年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 Item
    山海的呼喚-原住民圖像與心象繪畫創作研究
    (2004) 曾文華
    前言摘要 本論文以「山海的呼喚」為標題,其原意是以原住民賴以生存的山海世界為研究範圍,從外在的人文傳統到內在的心靈探索,結合記錄所言所見和相關論著、繪畫理論,最後以創作的藝術表現為主,論文記述為輔。藉「呼喚」之詞的近因是想醒悟人們心中沉寂已久的原始生命、道德良知,遠因是讓我們的文化及人生價值,能彼此期盼下昇華至更完美的境界。 副標題名為「原住民圖像與心象繪畫創作研究」,從創作的題材言,是以原住民的現實生活世界來作引子。「圖像」之意近似現實的表象,呈現的形式以具象的陳述為主,描述的成份較多;「心象」意指藝術創作前的心理感受,較無具體的外在形式,以個人主觀的抽象思維去凝聚畫面符號;兩者相互輔佐,使創作與論文能交互對應。蒐集的素材以個人當下的臨場感為主,前後四到五年,再比對不同族群的相關論著、文獻,藝術潮流演變下媒材、技法的參考,指導老師的寶貴務實經驗及見解,綜合上述最後蘊釀完成「山海的呼喚」論文及創作。 多元化的文化是本世紀的特色,包容與接納外,真誠的關懷才是創作的原初。此次創作在運用媒材、技巧雖有突破進展,但仍自覺拓展的不夠寬闊,原住民的範圍遍及世界,除了本土的寶貴資源外,在未來藝術創作的籓離,更須試探其他多元化的原住民領域及藝術概念,為創作的空間豐富更多的內容及形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