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寂境-侘寂美學的繪畫創作研究(2024) 王必嫄; Wang, Pi-Yuan「侘寂」美學源自於日本,匯集了東方禪美學的諸多要素,如質樸粗糙、素簡淡泊、不均齊、不對稱、不完美、未完成等,這樣的美學理念深深觸動了筆者。藝術作品反映了一位創作者的生活態度與價值取向,創作者將自己受到的感動藉由適當的媒材傳達給觀賞者,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了美的傳遞並藉以闡揚藝術之精神。禪宗是佛教眾多宗派之一,佛教與禪宗自印度傳至中國,後由中國傳往日本並在日本發揚茁壯,禪美學也遵循著這樣的歷史軌跡,最終在日本深化至常民生活的各個層面,「侘寂」美學於焉形成。而日本燦爛輝煌的禪文化在近代傳至西方歐美諸國時,由於各種政治歷史背景等因素,加上日本禪學者鈴木大拙不遺餘力地著述講學,西方世界對禪學的喜愛與研究也在繪畫藝術上產生重要影響。本論文旨在研究禪宗的美學概念如何影響了「侘寂」美學的呈現,因此關於佛教典籍要義及佛理之闡述並不在研討範圍內,只會在需要之處稍加提及。此外,禪不離生活,禪學始終強調「道在平常」,因此如何將禪學的思想要義融入日常生活中,也是筆者會略作探討之處。 本論文章節架構共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與名詞釋義;第二章「學理探討」分別探究「寂」與「境」的美學意涵、梳理禪宗的美學理念由東方至西方遞嬗演變之脈絡、禪學與現代生活之關係、以及一探美術史中的禪美學作品;第三章「創作實踐」闡述筆者的創作理念、作品的形式與內容、以及採用的媒材與技法。本章節亦記錄了筆者自創作構想之始,乃至付諸實踐的過程;第四章「作品分析」針對創作研究之作品剖析說明;第五章「結論」將本創作研究之結果作一心得總結。 「業精於勤荒於嬉」,功夫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堆疊,不論是修道或是創作,都貴在勤奮不懈的實踐。筆者也在這一段親身實踐的漫長過程裡,領略了某種類似於頓悟的驚喜,更加靠近自己的本心。 「寂境」是一個悟境,這個悟是更加瞭解自心。面對瞬息萬變的外境,學會安頓自己的內心,將原本會浮動的心安住於寂然靜謐中,在不完美中仍能看見美;在寂境裡才能看見幸福的自己。Item 花影.意境-潘文瑛繪畫創作研究(2023) 潘文瑛; Pan, Wen-Ying花,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美好的饋贈,美麗、芬芳,一直撫慰著人們的心靈。花生長在陽光下,而光在視覺世界中是一切的根源。有光就有影,無所不在的影子隨著光的流轉而變化無窮,如影隨形,像真實又虛幻,帶給我們無比的想像空間。「花影‧意境」主要探討大自然花卉的生命力,及生活歷程中美感經驗帶給筆者的感動。從欣賞花卉、光影之美,進而以花影為創作主題。花為實,影為虛,在虛實的空間中,成就了花影意境之美。從寫實到寫意,達成創作實踐。透過構思、技法,呈現在繪畫作品上,傳達筆者的人生體悟及內心情感。這是筆者在繪畫創作的道路上不斷追求「美」的目標,期盼與觀賞者產生共鳴。本論文共分為:「緒論」、「學理基礎與文獻探討」、「創作實踐」、「作品解析」、「結論」等五大章節。從喜愛大自然起始,筆者觀察自然,師法自然,寫生、攝影、閱讀及整理相關文獻資料,進而瞭解花、影在繪畫中的意涵及演進。從藝術史中尋找以花影為創作主題的藝術家,瞭解其創作精神和作品特色,透過學習,獲得啓發。作品分為玫瑰意境、花影漫漫二大系列,來詮釋個人的創作理念。最終回顧創作歷程,檢視研究的執行成果。展望未來,筆者自我期許能延續對藝術的熱情,精益求精,豐富個人創作生命。Item 非理性的理性隱秘結構之繪畫創作研究 —陳建輝繪畫創作論述(2014) 陳建輝; Jian-Hui Chen理性與非理性(感性)構成了世界。在理性的架構上,一切就像棋盤一樣被整齊劃一而存在,而在藝術的表現上就是一種簡潔,明確的展現。但是這卻不是真實的生命的狀態,真正的圓滿是不存在於現實中的,真實的生命會有缺陷,缺陷產生心靈上的不平衡,因而產生內心能量的渦旋流動。 本論文不只透過藝術原理或是藝術理論更參照唯識學、心理學、混沌科學、碎形幾何等各領域的知識做為引證和論述,目的為了能較為客觀的掀開隱藏於藝術作品上的渦旋結構。尤其在越以主觀情感做為抒發的藝術作品中越是明顯,這樣的結構就像是性靈抒發的外在表現模式。這點正是東方藝術擅長所在,或許這與東方的哲學觀有很大的關係,相較於西方,東方民族注重性靈上的提升勝過於對物質的追求。物質是可見的、是理性的,而內心是流動的、不可見的、無法捉摸的非理性。而這正是歷來在東方藝術中所強調的畫面流動性,如果換成藝術語言就是畫面的「氣勢」,畫面的氣勢就是內心的狀態。 作品越是非理性、越是憑直覺,畫面上渦旋結構更為清晰。藉由這種結構將深層知覺非具象能量提到表層的知覺,他破壞理性的邏輯或說是超出理性邏輯的負荷,畫面上開始解除彼此的疆界,畫面不再拘泥於完整的個體,所有的畫面元素被非知覺所導引,以螺旋做為基本的結構形成最後的渦旋秩序,藝術品從創作開始的那一刻與身體融匯一處,心靈像支幹般往外一層一層往外發散,既相似又相異直至階段的結束,畫布上形象如同心靈的痕跡一般!Item 湯大衛水墨寫生創作論述(2012) 湯大衛; TRZCINSKI David本研究並非嚴謹的論文,主要內容除了闡述自我對中國水墨畫學習經驗和認知外,並以相關藝術家的畫論、畫作為引證、對照和啟發,到最後個人對寫生創作理念和作品說明。將各章節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探討中西方傳統繪畫的差異,主要的影響除了風俗環境、文化背景與思想外,還有對於繪畫媒材的用法與體認,以及所形成異同特點的外在與內在問題。 第三章:藉由中西繪畫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其共通點皆是如何看待對寫生自然的探索、多元媒材的運用等而有深刻的領悟和探討,直接與間接都影響到個人創作。 第四章:在全文最後做一個簡單的歸納與內在感悟的結語。Item 心遠地自偏-以鳥類比喻現代人對自然與自由的追求(2008) 施品榮; Shih Pin-Jung本研究的出發點是一個現代人對工業文明的反思,藉著鳥類在現代城市中的棲息比喻人的處境,希望透過鳥與環境的關係,表現人的心靈在回歸自然與追求自由的渴望,就在人境、自然、心靈三者之間往復徘徊的過程裡,現代人的矛盾與複雜不言而喻,自由的意義也得到了深刻的體驗。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名詞解釋,客觀地呈現本研究的環境與人為條件,供讀者參考審思。 第二章現代花鳥畫的意義,是筆者長期以來對於創作媒材思考沈澱的心得,雖看似與標題無甚關連,但在這解構的時代裡,一切固有價值一再地被剝離、被懷疑,促使我深入的探討水墨畫與花鳥畫的意義,而我也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追根究柢,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蘊底之後,面對西潮的衝擊才有可能站穩腳跟,甚至予以反擊。 第三章創作的題材與形式,將創作的內容自我分析,說明採用題材的緣故,以及代表的意義。然後分享創作形式的研究,說明筆者嘗試水墨現代化的概況。 第四章創作理念與實踐,先將個人的創作理念交代清楚,詳細說明創作過程與技法表現,從資料蒐集、創作實踐、媒材、技法予以分析,回到創作人的本分,在實際創作上努力耕耘。 第五章作品說明,挑選創作系列中的一些代表作品說明分析,做為前述內容的驗證。 第六章,總結創作心得感想,並自我檢討,然後提出自己在藝術創作的期許。Item 論寫生與創作─莊瑋婷國畫創作自述(2004) 莊瑋婷論文摘要 隨著社會風氣自由開放,加以資訊交流迅速,現代國畫創作不論 形式或內容都呈現多元豐富的面貌,然筆者以為創作是否有新意、具 時代精神,不是只有發掘新的表現形式和題材,或是造形上線、形、 色的組合;而是透過寫生,表現出創作者與環境互動深刻的體驗和感 受。回顧中國繪畫史的發展, 寫生一直是豐富創作本質和內涵的基 礎。所以本文主要為探討:一、寫生與創作的關係。二、個人寫生創 作實踐的歷程與心得。 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名詞釋義。 第二章從歷代有關繪畫創作的理論或記載,找出寫生和創作的關 係加以整理, 以瞭解寫生的精神在前人創作中的運用和發展。 第三章旨在論述寫生與個人創作的關係,筆者以為,國畫創作所 追求「神似」的境界是建立在「形似」的基礎上,不論創作表現方式 為工筆或寫意,都要先透過寫生。而非因循前人的累積的創作經驗, 一味臨摹或是憑空想像; 也不是只有追求技巧形式上的變化。 第四章探討創作的形式。技巧不是創作的目的,但卻是必需經過 的手段;所以在確定要表現的題材後,媒材的選取和技法的運用,再 加上作品構成的探索, 是創作者必須費心嘗試與鍛練的課題。 第五章自述個人創作的理念、內在的思想情感,並分析作品的表 現手法、創作歷程和心得檢討。 第六章結論,總結本研究的觀念和心得,檢討研究期間遇到的問 題, 提出個人未來創作方向的展望與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