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書寫空間語境-周季蓉書寫創作研究(2024) 周季蓉; Chou, Chi-Jung本論文研究是以西方藝術理念,透過東方美學及西方藝術思想去驗證創作導入書寫創作,過程如下:首章緒論提出如何讓書法藝術在固有傳統書法理念基礎下創新的表現形式,除了銓釋書法的點、線、面特有內蘊外,重新解構字形,運用筆墨特性與技法,章法革新,而重新思考傳統的書法創作風格及結合現代性多媒材的選擇,建構新的空間表現形式,在創作實驗過程中,體現書寫藝術有更多的無限可能性。第二章探討書寫空間意識,分析筆墨本質外也探討空間與時間的重疊外,以東西方美學出發,強調以西合中文化融合,透過多元文化的刺激,注入新的意念,分析東西方受書法融通影響藝術家表現形態。第三章創作理念以解構和再現與空間語境辯證,空間與時間的對話,應用生活媒材加上影像書寫,帶入新的視覺感受外,將西方黃金切割原則、拼貼理論、幾何抽象空間表現、色域運用法則、突破行列的空間限制、進入二維,三維以至於異質空間的結合呈現書寫作品現當代性。第四章創作作品解析,分為系列分析1、暢意流動系列 (拼貼再現)、2、解構造境系列 (書寫重構)、3、詩學空間系列 (古詩迴盪)從觀念藝術發想、理念傳達、造型色彩、構圖形式、綜合媒材去闡述說明。第五章 創作省思提出書法、如何接受吸社會能量出發,不僅在字內革新、在字外去開發開創,書寫核心價值,啟發更多觀念去表述前人所沒有發掘問題,借用生活觀察思考力加上方法論改造和創新,給未來書寫藝術創作者,重新思考對當代書法書寫有多樣可能性,創作屬於個人核心價值。筆者認為其創作藝術主張以新書寫空間在特定場域表現,挑戰傳統以來的各種二元對立性,從書寫中找到一個去中心化,非概念邏輯的觀念,將形式革新創作各種的可能,將傳統語言符號和意義作為一種徹底顛覆結果。創造屬於當代新的書寫空間。Item 1960年代的羅森柏格藝術:朝向後現代(2006) 郭昭蘭; Jau-lan Guo有關羅柏特˙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藝術的研究至今仍存在著兩極化的爭議。這些研究者大致分成兩大陣營,其一是以圖像詮釋的方式,解讀羅森柏格作品中的意義。另一個陣營則將焦點放在再現的方法或作品形式與結構的特徵上,主張羅森柏格的作品具體表現了「後現代主義」藝術的敏感性。其代表是以「十月」期刊(October)為主的評論家:他們主張羅森柏格的藝術所提供的,是象徵的森林,這個象徵森林駁斥物件與影像中任何敘述或階級(次序)的存在。在「十月」期刊將羅森柏格藝術看作是後現代主義藝術的先驅者的論述軌跡中,羅森柏格被詮釋成一個陶醉於符號遊戲的藝術家,作品中的物件與影像沒有任何意義的運作,藝術家的自我在其中亦完全消失。羅森柏格因此被同化入後結構主義者理論,他的作者意識被與所謂的「作者已死」畫上等號、符號的無一致意義亦與解構主義的不確定性等同看待。本論文補充過去羅森柏格作為後現代藝術論述文本的遺缺,重新將羅森柏格的藝術放在個人生涯脈洛、以及1960年代的文化運動背景,檢示羅森柏格藝術中的「後現代的自我」、「新敏感性」、「平等主義」與「參與式的民主」,以及一種對未來樂觀期待的烏托邦精神,藉此將它定位在1960年代反文化的後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