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人權的真實與再現-以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其年輕觀者為例
    (2020) 劉佳真; Liu, Jia-Zhen
    2017年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2018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成立,白色恐怖為臺灣轉型正義處理的首要議題,2018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正式揭牌,園區的過往緊緊扣連著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是公開歷史真相最佳的示範場所,亦是觀者接收人權教育的第一現場,屬於臺灣進行轉型正義的重要場所。 研究者以未經歷白色恐怖的年輕觀者作為訪談對象,了解年輕觀者是否能透過展示認識白色恐怖的歷史,以及觀者參觀後對於人權的看法為何。本研究主要以以田野調查法、文獻分析法以及訪談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發現景美園區以再現政治的方法與策略分成以下:一、見證的再現:從受難者口述歷史爬梳,白色恐怖時期的人權是有限的,需要政治正確才可以獲得;二、展示的再現:園區以常設展及特展方式呈現白色恐怖時期的物件,側重受難者的生活樣貌;三、現地的再現:以看守所時期的場所進行歷史場景的還原再現,企圖讓觀者感受被壓迫的情境;四、體驗的再現:園區藉展示補足觀者對於白色恐怖脈絡的不足,亦從園區場景還原讓觀者從視覺、聽覺及觸覺體驗到白色恐怖的肅穆氛圍,體驗後的觀者意識到人權並不是與生俱來,是許多前輩爭取而來的,且產出屬於自身特有的人權論述。研究最後發現人權的真實是被建構出來的,且隨著不同世代及社會價值的演變,人權會長出當時期特有的樣貌與意義,身為追求真相的博物館,亦需要不斷地尋求不同的人權真實,這是以人權為核心的博物館的積極意義。
  • Item
    博物館對人權教育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為例
    (2016) 翁敏兒; Weng, Min-Erh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博物館對人權教育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為研究範圍,調查觀眾背景、對於人權教育之影響等特性,並以通用學習成效方案分析,探討觀眾在參觀博物館後對於人權教育的學習成效,期能提供給相關單位及人員參考。   本研究之研究成果如下:一、在Reardon人權教育理論方面:(一)觀眾能透過展覽促進「歷史的進路」方面學習成效;(二)觀眾能透過展覽培養「全方位的價值觀」,卻未達「重建主義取向」的學習成效;(三)「學生」族群抱持著學習的心態進行參觀,各層面學習成效較高;(四)年齡與經驗影響觀眾在各層面的學習成效。二、在通用學習成效方面:(一)展覽以促進觀眾「知識與理解」為主;(二)運用展場設計展示二二八事件的沉重史實,使觀眾「態度」層面學習成效較高;(三)觀眾較無法連結展覽與「行動與行為改變」的學習。三、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方面:(一)展示內容淺顯易懂,不同教育程度的觀眾都能促進學習成效;(二)「專程前往」的觀眾較投入於展覽內容當中,學習成效較高;(三)因成人學習者具有自主性的學習,「獨自前往」的觀眾學習成效較高;(四)以「歷史真相」為展示內容,與現代人權連結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