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0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金字塔底層的微型保險:需求面與供給面的探究(2013/08-2014/07) 王永慈; 彭金隆本研究案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藉由需求面與供給面的分析,來探究如何整合社會保 險、商業保險與微型保險,以使得經濟弱勢家庭可以降低各類風險所導致的家庭經濟損 失。 第一年著重於需求面的分析,也就是針對低所得及特定身份弱勢者探究其對於微型 保險的需求與評價,研究問題包括 (一)其所面臨影響家庭經濟安全的各類風險有哪些? (二)這些風險對其家庭經濟造成的影響程度如何? (三)其為減低/管理風險所採取正式與非正式的因應策略有哪些? (四)對於微型保險的認知、使用的情況如何? (五)微型保險對於其減低/管理風險的影響如何? 第二年計畫從供給面分析,一方面對台灣現行微型保險的供給面進行整理分析,另 一方面則是比較台灣與印尼的微型保險制度;研究問題包括: (一)社會福利政策(含社會保險)、微型金融與微型保險政策的相關政策如何配合? (二)政府部門、商業保險公司以及非營利組織(含儲蓄互助社)如何運作? (三)上述三部門間的連結關係與運作模式如何? (四)如何找到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微型保險最佳實務(the best practice)? (五)微型保險對於降低貧窮的影響? (六)微型保險對於政府部門、保險公司、非營利組織的影響? (七)除了上述三部門,台灣民眾對於微型保險的態度如何?Item 食物券/銀行、與經濟不安全、糧食不安全的探究(2010/08-2012/07) 王永慈; 盧立卿本研究為兩年期計畫,第一年希望探究台北縣/市、台中縣/市、高雄縣/市、花蓮縣、 財團法人中國青年和平團、財團法人醒世慈善會的食物券/食物銀行的運作方式。第二年 則針對食物券、食物銀行的服務家庭進行調查訪問。希望藉此瞭解:(一)台北市與高 雄市在食物券政策推動上的異同。(二)台北縣、台中縣/市、高雄縣、花蓮縣的食物銀 行運作的異同。(三)兩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食物銀行運作的異同。(四)食物券、食物 銀行對領取者家庭在以下方面的影響:飲食消費行為、營養攝取、糧食不安全、經濟不 安全。(五)整理出台灣食物券/銀行的運作模式及其對於服務家庭的影響。(六)更完整 瞭解台灣經濟弱勢家庭的糧食不安全的樣貌,提出政策與實務上的建議。至於研究方 法,第一年所運用的收集資料方法以質性為主有:田野觀察、深入訪問、檔案分析。第 二年主要是以量化為主,運用面訪調查,以瞭解接受服務家庭的狀況。Item 社會福利權利與責任的檢視(2004/08-2005/07) 王永慈; 關秉寅本研究是以香港的一項研究為基礎,所進行的比較性研究。這是一個為期兩年的 研究,第一年: 一方面分析歷年的社會意向調查與社會變遷調查有關的題目,另一方 面進行電訪調查,收集台灣民眾如何看待自己的權利與責任,以及其認為權利與責任 實際落實的狀況,換言之,共計探討權利與責任之理想與落實等四個面項。之後並將 調查結果與香港研究發現進行比較分析,以探究華人社會在此議題上的異同。第二年 為進行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焦點團體,將第一年的研究發現與第一線社工討論,以瞭 解第一線社工如何在理念與落實面看待社會福利權利與責任;由於香港的研究也有進 行第二年專業人員的焦點團體,因此,此部份也可與香港的發現進行比較分析。Item 淹水對沿海地層下陷區之貧窮家庭的社會影響--以臺灣西海岸漁村為例(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13-01-01) 王永慈; 游進裕; 林碧亮Item 臺灣的貧窮問題(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系, 2005-01-01) 王永慈本篇的重點在檢視過去相關主要文獻對於台灣貧窮問題的探討,分析的架構包含:(一)貧窮的相關概念,(二)理論觀點,(三)整體趨勢及對貧窮現象的解釋,(四)區域間的貧窮,(五)女性與貧窮,(六)老人與貧窮,(七)兒童與貧窮,(八)少數族群與貧窮,(九)遊民,(十)瞭解貧窮現象中的時間議題,以及(十一)未來需要關注的議題。 整體趨勢顯示官方低收入人口的增加與所得不均的狀況出現,此反映出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不景氣、結構性失業等問題所帶來的衝擊。未來尚值得繼續觀察的是這些衝擊對於雙親家庭、男性單親家庭的影響,因為傳統上討論貧窮家庭多將重點放在女性、單親家庭、老人等;然而隨著勞動市場就業機會的改變,雙親家庭戶長或男性單親戶長的就業機會也可能受到影響,進而不利家庭經濟;同時,如此也可能再影響到兒童貧窮的問題。至於區域間的貧窮,鄉村地區有持續偏高的貧窮問題,而都市地區有略升的貧窮問題。對於貧窮女性化的議題,本文發現五個指標中有三個指標觀察出一些貧窮女性化的現象。再者,老人貧窮的問題仍然存在,同時老年女性的貧窮也需要注意,尤其是女性單親戶長,因其較可能在中年晚期就陷入貧窮。此外居住於都市或部落的原住民族也面臨不同程度的貧窮問題。Item 貧窮與所得不均議題--現有研究使用資料庫之評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2003-06-01) 王永慈Item 失業家庭的經濟生活分析--以臺灣兩次失業潮為例(臺灣社會政策學會, 2004-12-01) 王永慈本研究乃分析台灣兩次失業潮(第一次是1982至1986,第二次是1996迄今)對於家庭經濟面的影響,研究問題包括:(一)失業家庭在全國家庭的分佈狀況如何?(二)失業家庭的貧窮現象如何?(三)失業家庭所掌握的各類經濟資源如何?儲蓄狀況如何?(四)失業家庭的消費狀況如何?(五)影響失業家庭陷於貧窮的因素如何?主要發現如下:(一)以結構性失業為主的第二次失業潮,無論從失業家庭或戶長失業家庭所佔全國家庭百分比來看都第一次失業潮比較嚴重。且第二次失業潮影響最大的是最貧窮的20%家庭。(二)第二次失業潮的貧窮現象則有顯著的不同,失業家庭與戶長失業家庭的貧窮率皆升高,尤以後者更明顯。(三)第二次失業潮對於家戶各類所得總額也造成負面衝擊。同時儲蓄能力也大幅降低。(四)在2001-2002年,戶長失業家庭處於收支無法平衡的狀況,且在運輸交通及通訊、教育及休閒娛樂兩方面的消費較低。此外,失業的貧窮家庭其消費狀況也有顯著的差異。(五)在影響失業家庭陷於貧窮的因素方面:兩次失業潮相同的因素包括:家中兒童人數、家中老人人數、家中就業人數、家中失業人數、市場收入、來自家庭來源的所得。此外,第二次失業潮中,特別的影響變項有:家庭人數愈多,陷入貧窮的機會愈大;政府移轉所得愈多,避免陷入貧窮的機會愈大;女性經濟戶長家庭陷入貧窮的機會愈大。最後,本文提出相關的政策討論與建議。Item 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貧窮分析(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05-07-01) 王永慈Item 臺北市低收入人口的就業分析(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2000-03-01) 王永慈本文是探討臺北市低收入就業人口的議題,分析內容包括:臺北市十六至六十四歲低收入人口中的就業人口特徵、影響低收入者就業與否的因素、福利郵局方案的參與者 (或稱之福利郵差 ) 的特徵,以及低收入者中具有工作潛力人口的特徵。 最後也對低收入者的就業提出政策規劃上的建議。本文的主要發現如下:(1) 低收入就業人口是以接近中年、女性為主;其較多為單親,也有部份是有配偶但家計負擔重者。(2) 低收入人口群中高教有程度者的潛能尚未被開發,同時也反映出目前勞動市場的限制,使其無法就業。(3) 對家中老人的照顧較不利就業,而兒童年齡稍長則就可能就業。這反映出家中托老的需求影響就業,兒童照顧的負擔較不影響就業,但兒童是否得到妥當的照顧也是個問題。(4) 福利郵局創新方案的參與者是高教育程度、單親的中年女性,其孩子年齡稍長與家中較無老人。這可反映出此類婦女有較強的就業需求與動機。(5) 在低收入人口群中具有工作潛力者也是以接近中年的女性為主,這類人口群多數已就業,但是因薪資低或家計負擔重而仍處於貧窮的狀況;如何改變勞動市場的結構與提升低收入者的經濟狀況應是未來政策的規劃方向。Item 「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2001-09-01) 王永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