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1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際化職場文化能力之學習:以個人環境互動論觀點之探 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2-07-31) 張媁雯國際化職場文化能力之學習:以個人環境互動論觀點之探析 摘要 隨著全球化趨勢,國際間人員互動愈加頻繁,不同文化的接觸也日益普遍,進而使 社會多元化的程度也逐漸深化。許多國內的工作者雖然處在自身的國家,但在組織中卻 面對日益國際化的環境及工作要求。對這些人員而言,文化的衝擊成為每天職場的實 務,瞭解他們的經驗及文化能力的發展成為當前重要的課題。 雖然目前文獻已經開始探索國際化環境工作人員的文化職能,然而,許多研究仍僅 著重於個人的面向,較少檢視個人與其組織的互動關係。由於員工的能力學習是發生於 組織的脈絡之中,缺少了組織的面向,便較難瞭解人員職場經驗與能力發展的全貌。有 鑑於此,本研究蒐集國際化職場人員之實務經驗,以「個人-組織互動理論」之觀點切 入,探討個人在國際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所需具備的能力與學習。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途徑,以台灣國際職場的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透過半結構訪談 及文件內容回顧等方法來蒐集資料。並且以重要事件分析法,探討工作者面對多元文化 服務對象的經驗與調適。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將針對國際化職場文化能力學習及發展 方案提出建議。Item 「國際經驗、文化調適力、與工作回饋相關性之探討」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張媁雯在全球化的今日,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在國際的平台中合作與競爭,如此國際化的發 展已成為一股不可遏止的浪潮,也在全球各地對人力資源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面對國際 化的趨勢,即使對於國內的工作人員,組織也逐漸開始要求人員發展多元文化的能力。 多元文化的調適能力不再僅只是派外人員所需具備的條件,它也成為許多專業職場中對 工作人員的能力發展的普遍目標。 由於增加國際經驗往往被視為是提昇國際文化能力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將探 討兩項議題:國際經驗是否有助於文化調適力之發展、以及國際經驗與文化調適力是否 反映在員工在職場的工作回饋。其主要的研究目包括:瞭解「國際經驗」在國際人才培 訓中之運用、探討「國際經驗」是否促進「文化調適力」之發展、以及分析「國際經驗」、 「文化調適力」、「工作回饋」之相關性。 本研究將透過文獻、問卷、以及文件內容分析的方式,一方面持續在現蒐尋關於國 際經驗的運用,以及對文化調適力發展的效益。另一方面,以問卷分析的方式,探討國 際經驗、文化調適能力,以及工作回饋的相關性。並且,以文件分析與問卷分析結果與 實務工作者之經驗相互對照。由於台灣目前積極推動國際化,本研究透過理論與實務的 探討,將提供實證的研究結果與建議,以作為組織規劃國際人才培育方案及設計訓練方 法時的參考。Item 國際志願服務與學習之探究:以心理基模理論為基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7-31) 張媁雯國際志願服務與學習之探究:以心理基模理論為基礎 摘要 在全球化的今日,國際服務已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用以幫助參與者提昇專業能 力及促進個人成長。相對的,隨著國際社會中各國互依程度的提高,許多國家所面對的 重大挑戰(例如:人道危機援助、緊急災難救助、醫療照護、教育系統建立等等),均 需依賴國際人才共同合作才能予以緩解。因應著這樣的需求,許多青年也選擇加入國際 志願服務,一方面貢獻所學,另一方面增加跨文化經驗以期自我學習與成長。有鑑於服 務對學習之重要性,本研究之目的即是探討國際服務對學習的影響。 目前,已有文獻指出國際服務有助於增加參與者的跨文化知能、語言能力、及文化 容忍性等,因此,許多研究認為國際服務在本質上具有能改變參與者、產生轉化性的學 習的特性。然而,雖然這些文獻已指出人員參與後的轉變,但卻較少有研究再繼續探究 另一個根本的問題:何以國際服務能帶來轉變?從「參與」至「轉變」的發生之間,在 個人心理認知層面,是什麼因素促使改變發生? 對這個歷程的認識,有助於對國際服 務學習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瞭解。 為了達到這樣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選擇以社會心理領域的「基模理論」作為主要之 理論架構,並以台灣從事國際志願服務之青年為對象,了解服務經驗,並探究促進轉化 學習的因素。除了文獻探討,本研究以半結構訪談、文件分析、參與觀察等方式進行資 料蒐集。在資料分析之後,本研究將依研究發現對國際服務學習的方案規劃提出建議, 以作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及參與人員之參考。Item 跨文化適應力評估量表中文化應用之分析(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009-12-01) 張媁雯; 莊雅婷; 袁宇熙; 張庭芳臺灣對國際人才的跨文化適應能力相關評估工具缺乏,形成實務與研究的限制。因此本研究援引Kelley與Meyers所發展的跨文化適應力評估量表(Cross-Cultural Adaptability Inventory, CCAI),進行中文化的編譯工作,透過文獻探討、返譯法及專家意見等方式提高翻譯品質。經立意取樣得372份臺灣地區樣本進行信效度考驗。中文版量表(α=.91)和原文版量表(α=.90)的信度係數值相近;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達到區辨效度標準,但收斂效度可再提升,模式適配度為可接受(CMIN/DF <3.00; RMSEA < .1; SRMR < .08達到標準;但CMIN p<.05及CFI<.95則否),與其他以美國樣本所進行之研究結果類似。推論不同語言文化,非造成模式適配指標不佳之主因。故建議發展跨文化適應力中文量表時應持續檢核與改善翻譯過程,而原始量表的構面亦需深入探討與調整。Item 跨文化經驗與調適:台灣國際援助合作派外人員之研究(第三部門學刊編輯委員會, 2009-09-01) 張媁雯臺灣在全球事務之參與,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累積了許多的經驗,而組織對於發展派外人員跨文化能力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本研究以臺灣國際援助合作事務為範圍,探討派外人員之跨文化經驗與調適,包括行前訓練和當地異文化的適應與學習。本研究透過問卷,彙集12個國際援助合作機構辦理訓練之概況,並選擇「壓力調適成長」之動態模式為理論架構,透過30位國際援助合作派外人員之訪談資料,檢視理論對實務經驗之應用性。 研究結果發現,在文化迥異的服務地區,即使行前已有說明會及經驗分享,派外人員在當地仍然面對生活與價值觀的衝擊,必須在壓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