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職場幸福感的量表驗證及其前因與後果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7-31) 葉俶禎
    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富裕,人類開始注意身體與心理的健康。尤其是近年 來年輕一代逐漸占據職場重要地位,他們對幸福感的追求與重視也延伸到每日生活的職 場。組織相對也需要開始了解職場幸福感對員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營造組織使其有職場 幸福感的氛圍。 本研究擬進行三項與職場幸福感相關的跨文化研究來充分了解在全球化時代職場 幸福感所需具有的時代意義。第一項研究是職場幸福感來源的跨文化效度檢測 (Workplace Happiness Inventory) 的跨文化效度檢測,以質性評量職場幸福感的各項 來源是否適用於跨文化情境,然後由量化資料收集與分析檢測職場幸福感量表的信效 度。第二項研究將在臺灣進行職場幸福感的前因與結果實證研究,以轉換式領導與內外 控性格為前因,情感性承諾為結果,來探討職場幸福感的中介效果,並測試內外控性格 是否調節轉換式領導對職場幸福感的關係。第三項研究將在英國、泰國及印尼跨文化複 製職場幸福感的前因與結果實證研究。 本研究希望達到以下成果: 瞭解1)職場幸福感所需具有的國際化時代意義;2)臺 灣、英國、泰國及印尼等國家的員工職場幸福感的組成形態;3)主管的轉換式領導風格 如何影響不同文化社會員工的職場幸福感;4)員工的內外控性格如何影響不同文化社會 員工的職場幸福感;以及5)職場幸福感如何影響員工的情感性承諾。
  • Item
    組織管理研究中測量工具的跨文化可輸出性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12-31) 葉俶禎
    台灣的組織學者經常採用西方的研究量表作為研究的測量工具。本研究旨在探討 組織研究量表的跨文化可輸出性。主要是以測量恆等性的應用來調查實務上台灣組織研 究學者採用西方研究量表作為本土研究測量工具的有效性。首先建議針對近年來台灣 TSSCI 期刊中有關組織研究的文章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文獻調查,以了解台灣學者對隱性 構念測量的建構方式,並對各項建構方式加以統計,以分辨出最常為台灣的組織學者直 接翻譯採用的西方研究量表。接下來針對這些量表檢測他們跨文化族群的測量恆等性, 以理解過去的研究是否有效,並確保未來使用這些量表時的信心。現有的統計分析程序 如結構方程式模型,以多組比較的確認性因素分析程序,可以用來作測量等值性的驗 證。樣本以台灣及量表發展的起源地的商業人士為對象。以欲檢測的量表作資料收集。 本研究希望達到下列目的: 1) 了解台灣的組織學者如何發展量表 2) 調查台灣的組織學者採用西方的研究量表作為研究工具的程度 3) 以台灣及量表發展的起源地的商業人士為對象收集資料,檢測最常為台灣的組 織學者所採用的量表的跨文化測量恆等性 4) 探討可能影響此類量表測量恆等性的因素 5) 增加台灣的組織學者對量表測量恆等性議題的認識 6) 提供台灣的組織學者在採用西方的研究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時如何確保研究效度 的建議
  • Item
    文化價值觀影響職涯抱負與組織文化喜好的跨文化比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葉俶禎
    「個人-組織價值適配」理論(person-organization value congruence)強調個人對組織 文化的喜好如能與其所工作的組織文化吻合,則有利於個人的組織認同、工作滿意以及 工作表現。本研究基於這項理論假設,將研究觸角向前延伸,提出以國家與個人文化價 值觀以及職涯抱負作為形成個人對組織文化喜好的前置變數,並以日本、台灣、美國等 三個國家的資料做跨文化的實證研究。國家與個人文化價值觀在個人對每一個社會裡的 職涯機會與阻礙的看法的形成可能有極大的影響(Fouad & Byars-Winston, 2005),因此 而對自己的職涯會有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會展示在他們的職涯抱負和對不同組織文化 的喜好。本研究選擇非常集體主義的日本和非常個人主義的美國來做比較,希望發掘比 較大的文化差距對職涯相關的概念所產生的變化。同時也會調查台灣在這三個變數的資 料型態並與日本、美國的資料做比較以發掘一些可能比較細微的文化差異。 本研究希望對國際企業管理領域做出以下貢獻:了解1) 日本、台灣、美國在職涯 抱負和對不同組織文化喜好這兩個變數的分佈型態,2) 不同的國家文化如何影響個人 選擇職涯目標,3) 不同的個人文化價值觀如何影響個人選擇職涯目標,4) 在個人文化 價值觀與國家文化有所衝突的情況下,對職涯相關變數產生的影響。
  • Item
    The Percept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in Taiwan Regarding their Working Relationships with Subject Matter Experts (SMEs) during the Training Design Process.
    (Taylor & Francis, 2008-07-01) Lin, Y. C.; Jacobs, R. L.
    While the literature supports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ers and subject matter experts (SMEs) in the training design process, this approach is not followed in all global practi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percept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in Taiwan regarding their working relationships with SMEs. The respondents of the study were HRD professionals who worked in high-tech companies located in a science park in Taiwan. The study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ability to work with SMEs and current ability in the training design process among HRD professionals who had worked with SMEs. This study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RD practitioners and HRD practice in Taiwan companies. Cross-cultural issues are discussed to explain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results and US-based perspectives on the training design process.
  • Item
    Business Ethics in Japan and Taiwan: Relativist and Utilitarian Perspectives
    (Taylor & Francis, 2008-10-01) Yvonne Stedham; Jeanne H. Yamamura; Chih-Chien Lai
    Perceptions of risk associated with a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decision are affected by the decision maker's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issues within a country.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foundation for ethical judgments by investigating whether and how Japanese and Taiwanese graduate business students differ in assessing the ethical content of business scenarios. Consideri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countries, differences in ethical judgments were exp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basing ethical judgments on relativistic and utilitarian criteria, the Japanese tend to judge the scenarios as significantly more unethical than the Taiwanes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