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現代漢語「就」與日語對應形式之語義、篇章、語用對比分析
    (2021) 張雅婷; Chang, Ya-Ting
      針對現代漢語關聯副詞「就」之研究,目前以語義層面的分析為多,篇章和語用層面的討論較少,因此本研究以Halliday提出之三大語言純理功能(metafunction)為分析架構,依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三方面將漢語「就」區分為語義的「就1」、語用的「就2」和篇章的「就3」,以期更全面地描述「就」的內涵並提出具體的判斷標準。   以先行研究為基礎,筆者蒐集漢語書面語料545筆、漢日對比書面語料503筆,藉由實際語料的分析進一步釐清其用法。根據研究結果,就語義及功能而言,語義「就1」的核心義為「近」,延伸至時間上表示「時間快、早」,於數量上表示「數量少」,於條件上表示「條件充分」;語用「就2」為肯定說話者原先想法的「肯定預設」功能;篇章「就3」則為確定人、事、物之範圍,表示是這些而非另一些的「定指」功能。就分布而言,「就」最主要的兩個用法為語義的「就1」(52.2%)和語用的「就2」(43.7%),篇章的「就3」(4.1%)則使用比例相對低。而除了上述三項用法,本研究發現「就」尚有於小句中連接話題和焦點的「話題—焦點」功能,以及於句群中區分前後景分野的「後景—前景」功能,其中「就」位於前景的比例較高。而關於上述「就」之語義及功能的日語對應情況,本研究透過漢日對比分析,發現有36.78%的「就」在日語中無對應形式,意即可能為先行文獻所提及的迴避(avoidance)現象。並且,即使在有對應的類型中,亦有極大的日語翻譯部分並未能反映漢語本義。   根據上述研究成果,本論文針對日籍漢語學習者提出「就」的教學語法描述,以及排序應為「就1」->「就3」->「就2」之教學應用建議。並且,由於漢語和日語在深層結構上有著極大差異,因而難以找到完全相應的形式,因此不可將日語的一些用法和「就」直接劃上等號,這是華語教師必須提醒日籍學習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