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中級華語交際溝通會話課程之設計與實證
    (2008) 吳馥如; Wu, Fu-Ju
    語言學習之目的在與人溝通互動,而溝通互動的基本條件為相互理解。本研究旨在探討交際溝通會話課型的設計與運作,並從中得出實際規劃操作此類課程時所應注意的方向,以期日後有更周詳的設計方案,且將交際溝通會話課程納為正規課程。 本文從交際溝通能力的定義出發,而以Scollon and Scollon(1995)與Sacks,Schegloff and Jefferson(1974)等學者的會話結構分析理論,以及李曉琪(2006)與呂必松(1997,2000)等華語教學界資深學者對於口語教學之觀點為基礎,結合5C(美國外語教學標準)、CLT(溝通交際式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等重要理論,以上述為本研究教學設計之理論架構,並透過對口語課的現況瞭解、學習者於交際溝通會話課程上的需求分析,以及教學者對此課程的見解,整理分析所得結果為教學設計之總體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為資料蒐集與行動研究。在需求分析方面採資料蒐集法,以觀摩方式記錄口語課堂教學實況,並透過師生訪談瞭解其對交際溝通課程的看法與需求。在資料蒐集過程中,筆者發現封閉式的課堂與真實的目標語環境存在落差,此現象不僅存在於教材對話與真實會話間,也反映在師生的課堂口頭互動和教學重點上。另外,歸納整理出學生對於真實會話的需求後,便結合文獻探討與資料分析結果,進行教學設計與驗證,以課堂回饋表與課後訪談所得結果進行成效評估與檢討,提出改進與後續研究之道。 教學實證發現:學生對於教學活動中「真實會話的分析」一項皆給予高度肯定與評價,認為透過此方法能更以學術角度深入瞭解、並進一步系統化掌握目標語的表達方式,顯示真實會話進入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同時,「討論」形式的課堂活動支持度明顯高出於短劇或情境對話的語言實踐活動,也說明了從「教」與「學」不同視角出發的評估差異性。課程規劃方面,提出功能大綱分類的理據憑依重要性;另外,從「教」與「學」的兩種視角,皆肯定了交際溝通會話課程於不同語言程度的開課必要。筆者於篇末亦提出初級課程與高級課程的後續研究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