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對外漢字教學中的「同聲旁字組」分析與應用
    (2010) 陳瑩漣
    近年來,由於華文熱席捲全球,對外漢字教學較以往受人矚目,與此相關的理論與方法也比以往多。但研究者在實際教學中,仍然覺得有所不足,欲幫助學生記憶時,常在運用理論根據或自編故事中難以抉擇。尤其是形聲字,形符和聲符如何組合,不易說明。因此想針對常用教材中的「同聲旁字組」進行分析,以獲得可資應用的規則。同時藉此探討字與詞之間的問題,並尋求漢字書寫與認讀的策略。 六書中形聲字的比例最高,而且隨時代而增加。它的來源複雜,判定不易。有關形符表意、聲符表音,大陸學者做過調查,但使用的是簡化字,讀音也和臺灣不盡相同。聲符兼表音意則古今論述雖多,並無定論。在認知心理學方面,視覺心理學上的「眼球跳躍性掃視時的目盲現象」,揭示了人類難以區辨細微差異的癥結,帶給研究者啟示。而根據記憶理論,教師最好在課室中營造出利於學生將來提取的情境。 經過排序,常用教材中的2665 字包括687 個同聲旁字組,其中屬字僅有一或二字的占總組數的59%,屬字在四字以上的占27%,這意味著聲旁的再現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許多字形若非對照古文字,無法解讀;有些字組的發音規則很清晰,但是也有例外;聲符是否兼意不能一概而論,形符則是常表類屬意義。無論形、音、義,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都曾經發生過訛誤,以致含有部分的不確定性。 將以上所述應用在偏誤分析的結果,發現初級的外籍學生,宜先建立偏旁、基本部首的概念,再補充發音較規則、簡單易認的聲符。隨著學生程度的提高,溝通能力增強,漢字的累積到達一定數量,對中華文化有所認識,「同聲旁字組」才能發揮作用。講述字義時,有理論根據的應轉化成淺顯易懂的內容,理論較曲折或資訊貧乏的,才自編故事。最後,研究者結合字、詞關係,設計附屬於主教材的練習,以期幫助外籍學生書寫與認讀,達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
  • Item
    漢字教學的設計研究-以歐美學生為例
    (2010) 紀壽惠; TU CHI SOU WHEI
    識字能力是獲取知識的一把鑰匙,尤其是在這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字的功能更勝於有聲的語言。漢字認知是漢語能力發展的關鍵,學習漢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漢字認知能力是漢語學習者進入中國語文殿堂的最基礎工具,所以漢字教學是目前漢語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歐美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任務、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強、高效可行的漢字輔助教學範例,以期提供華語文教學同好可茲參考的教材。 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分為五個步驟進行:第一章是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小節介紹漢字本體理論;第二小節探討漢字認知的心理學;第三小節探討漢字教學理論。第三章是研究方法,首先以問卷調查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其次是蒐集初、中、高三個等級學生的偏誤語料,並加以分析統整發現結果;其後再從實務教學中觀察了解學習者的思維過程與困難點。在這一系列的探討中對漢字教學做全面性的反省。 本研究的主旨是要設計一個漢字教學的教材,經過行動研究的反省與修訂後,於第四章研擬教學範例及驗證成果。初級教學內容先讓學習者掌握語音、語義的聽覺認知,再以大量隨文識字建立字感,然後學習構字率高的獨體字的筆畫和書寫順序。中、高級是以認知心理學的圖式架構理論為主要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意符、音符之形素關係的聯系而進行系統化的教學,以形符類推字義,以聲符聚集字群,橫向發展字族及詞群的學習,同時辨析形似字、同音字、引申的字義,讓學生從語素了解漢語構詞的特點,由此逐層累進漢字的能力,同時也對漢字運用的整體認知(本義到引申義、成語、慣用語)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最後根據羅伯特.加涅(1985)所提出的九大教學事件,設計一個初級教案,經過實驗性的施測後,於第五章檢討反省,並提出對未來教學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