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韓語與華語慣用語對比研究(2021) 呂寅瑞; Yeo In Seo在日常語言生活中經常使用慣用語,這種慣用語很容易被母語者理解和利用,而對學習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語言是將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與他人交換的工具。另外,語言和文化是分不開的關係,語言代表著人類的文化。慣用語就是很好地反映語言文化特徵的型式,在一個國家的悠久歷史和民族背景下自然型成,是特定語言文化圈的約定。雖然不符合語法,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是任何國家都有的語言型態。因此,可以通過經常使用的慣用語來瞭解兩國的語言文化和見解。慣用語是大部分三音節型式,而且具有否定意義。要理解象徵意義,而不是看字面意義。在慣用語的各種素材中,本研究將慣用語分為動物、身體、數字、自然現象、行為等素材,並提出了多種慣用語。慣用語按題材分為動物、身體、自然現象、數字、人的行為,並提出了多種慣用語。將以動物為素材的慣用語分為「家畜」、「非家畜」、「鳥」、「魚」、「蟲」五個部分,瞭解兩國對動物的思想。以人的身體為素材的慣用語分為「眼」、「耳」、「鼻」、「口、嘴」、「手」、「腿、腳」等進行考察,瞭解了素材的派生意義。以數字為素材的慣用語分為「一」、「二」、「三、六、九」、「十、百、千、萬」、「其他」,以自然現象為素材的慣用語分為「風」、「雨」、 「霧、雲」,最後以人的行為為素材,將慣用語分為「與五官有關的行為」和「用手做的行為」、「用腳做的行為」。為了比較和對比韓語、華語慣用語,將慣用語分為「同型同義」、「同型異義」、「異型同義」三種。本研究通過對韓語、華語慣用語的比較分析,來瞭解韓語、華語語言意義擴展的差異。慣用語由於受到該國文化社會影響而產生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了使用該語言的人的思維方式或價值觀,對理解社會、歷史、文化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