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鍵接圖習字本作為漢字學習輔助教具之研發(2024) 李佳昀; Lee, Chia-Yun「習字本」為學習漢字歷程中常見的輔助識寫教具,提供學習者反覆練習的機會。然而,此類習字的機械性操練常被學習者認為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本研究旨在將兼具漢字學習有效性與趣味性的「鍵接圖記憶術」融入習字本,並結合認知學習理論將組字知識外顯化,進而搭配華語教材《當代中文課程1》,發展一套寓教於樂的《鍵接圖習字本》。本研究整體遵循ADDIE模式發展習字本,並於該模式之特定階段,採用內容分析、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作為研究方法。首先,在「分析階段」,透過內容分析,深究坊間習字本教具、漢字學習教材以及習字本線上生成系統(共26款)之習寫欄位內容要素、版面設計理據、漢字練習題的題型等;並透過調查研究法,蒐集121位現職教師對習字本之意見。接著,在「設計」與「發展」階段,根據分析階段之結果,訂立教具發展理念、撰寫企劃書,並研發《鍵接圖習字本》。最後,在「實施」與「評鑑」階段,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搭配本研究改編之「《鍵接圖習字本》教具評鑑表」,蒐集學習者回饋及2位資深華語教學專家之質量化意見,作為本教具既有亮點與未來優化之參考。本研究根據受訪者之建議,研擬《鍵接圖習字本》的優化方向,使本教具更符合華語文學習者的漢字學習需求,並貼近華語教師於教學實務之考量。最後,亦針對《鍵接圖習字本》的發展,提出未來應用方向,期能吸引更多漢字學習者使用本教具並樂在學習漢字。Item 華語線上教學呢字提問研究與話題建構(2022) 李旼; Lee, Min本研究從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線上教學的課堂中,觀察到實習教師時常使用呢問句提問,為了解教師使用呢問句提問的功能,本研究以會話分析法,將線上教學的言談互動轉寫為逐字稿並進行標記,從師生的言談觀察呢問句所引導的問答特性,及其與課堂話題建構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會根據課程目標建立話題層次,再根據不同話題層次向學生提問。本文根據教師使用呢問句的不同功能將呢問句分類:一、為交際和教學使用的呢問句:教師以呢問句提問,引導學習者產出目標句,與教師進行真實的交流;二、為交際使用的呢問句: 呢問句延伸交際話題,使言談互動更具針對性;三、為教學使用的呢問句:教師以呢問句複習及操練目標形式。觀察呢問句與話題的關係,呢問句一般在課堂主話題下的子話題及分話題上轉換提問的方向,學生因和教師共享同一個層次的話題語境而能理解呢問句的含義並回應。然而在以操練目標形式為主的課堂, 教學任務由教師的指導語建構而成,無明顯的交際話題,此時呢問句的意義需根據前文的指導語解讀。根據研究結果,本文認為實習教師以呢問句提問前,需先建立話題的概念,根據不同話題層次設計適當的提問,並注意語言難度,方能使提問形式達到教學和交際的雙重功能。Item 非母語環境下的移動式家庭學校對華語老師之挑戰(2014) 李永強; Wing Keung Li本研究是一個漢語家庭學校經驗的初探。研究者把兩年家庭學校教學經驗當中所遇到的一些挑戰和解決方法詳細地描述在此研究裡面。本文以質化研究之個案研究為主要工具,採取敘事形式陳述教學歷程與發現。 本研究歷時兩年,研究者負責兩個學生的家庭學校學習。期間在泰國實施一年教學,另外一年的教學則因為在遊艇上進行,所以地方不固定。可是所有教學場域皆不是以華語為母語的地區。 本研究提出以下四個問題:一、在非母語環境的家庭學校中怎麼創造華語的語言環境;二、家庭學校中的漢字教學面對什麼樣的挑戰;三、華語家庭學校需要注意的地方;四、怎麼在家庭學校裡結合遊戲、網路資源與電腦遊戲? 研究發現,在非母語環境創造華語語言環境,無論在規則,獎懲制度的確立上,除了老師以外,家長也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非母語環境之中,研究者的教學中最大的困難是來自於漢字,其次是缺乏相關的教學資源與工具。而隨著網路的發達,此方面的缺乏可以使用網路資源彌補。同時在研究中也指出,目前華語世界有關華語學習的資源過於分散,雖然在家庭學校上使用也頗有成效,可是與西文網路教學資源對比尚有不少進步的空間。Item 針對日籍學習者的華語歌曲教材設計(2016) 竹中彩依子; Takenaka, Saeko在日本,唱歌和聽歌是大眾所喜愛的休閒活動。許多以往研究顯示歌曲有利於引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習者有效地學習語言。然而,日本課堂上的歌曲教學一般都是停留在歡樂唱歌的層面,沒有重視運用歌曲來當語言教材,忽略了歌曲具有語言學習功能的本質。再來,在日本有效地應用歌曲去教或學華語的教學和學習策略的研究非常少,導致這個原因,研究者認為日本的華語教學不注重運用歌曲充當語言教材,所以缺乏合適的華語歌曲教學的教材。 本論文從音樂對於人類生理和心理的影響開始討論,進而延伸到歌曲對各種語言能力的增益,並探討日本學習者學習華語的現況,建立此研究的基礎理論。另外,研究者蒐集日本的現有華語歌曲教材,分析並整理編寫方式,教材所運用歌曲的特點。研究者透過問卷調查,了解日本學習者對於運用華語歌曲教學的看法,最後根據所取得的分析結果,設計出針對日本學習者華語歌曲教材範例的一個單元。 經過了文獻探討、教材分析、需求分析及設計教材範例後,本論文可以獲得以下幾點結論。第一,在理論方面,華語歌曲是適合日本學習者的教材。音樂對人類的生理或心理有正面影響,歌曲讓日本學習者在低焦慮的狀態下能夠有效地學習語言,也能夠加強語言能力。第二,在需求分析方面,透過針對115位華語系一至三年級的日本籍大學習者進行調查問卷顯示日本學習者對華語歌曲教學的看法是積極的。他們期望透過歌曲來加強語言能力,但現有的歌曲教材過度注重於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歌曲都是比較老舊的歌曲,無法引起年輕學習者的共鳴,因而無法引起學習興趣。因此,需求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是設計歌曲教材時,應採用近年的流行華語歌曲,以及增加訓練語言技能練習的部分,來達到學習者的需求。第三,在教材設計方面,選擇採用的歌曲時,需要考量歌曲的適用性,決定一首歌曲是否適合運用於語言教學時,需要考量歌詞的難易度、歌曲的節奏以及演唱者的發音等。此外因為華語是具有聲調的語言,所以必須安排朗讀練習,以便加強日本學習者對華語聲調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