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現代漢語把字句與泰語相應句式的對比分析─兼談泰籍學生的華語教學應用
    (2007) 許秀珠; SIRIKAMOL SIRISUMPAN
    根據沈家煊 (2002) 對現代漢語“把”字句界定的語義理論,漢語“把”字句以“說話者觀點上的處置義”為核心語義,其所表達的處置義包括“空間位移”、“時間位移”、“信息傳遞”與“狀態變化”等四種處置結果。而“把”字的整個句式語義指“說話者認定主語對賓語做了什麼,使得賓語有所位移或變化”。依照語義與語法特徵的不同,可將“把”分成「處置式」與「致使式」等兩種類型。兩者的區分在於:前者同時具備“說話者觀點上的處置義”與“主語觀點上的處置義”,而後者僅具有“說話者觀點上的處置義”。 現代泰語與漢語介詞“把”對應的詞語分別是動詞“aw”與“thamhai”。雖然以上漢、泰對應詞的詞性不同,前者為介詞,後者為動詞,不過本論文根據現代語言對比分析理論,著重符合人類語言認知的語義功能,而不侷限在形式或語法上的對等,因此便能對漢、泰這兩類詞語(“把”vs.“aw”/“thamhai”)進行功能性的對比。本論文研究結果顯示,泰語對應於漢語“把”字句之「處置式」與「致使式」的語詞分別如下:第一、泰語“aw1”的功能對等於“把”字句「處置式」中的“空間位移”與“信息傳遞”。第二、“aw2”的功能對等於“把”字句「致使式」中的“心理空間定位”。第三、含有他動的位移或變化之義的“thamhai 1”或“thamhai 2”,其功能對等於“把”字句「致使式」中的“空間位移”、“時間位移”、“信息傳遞”與“狀態變化”。 論文最後將對比的結果,按照鄧守信 (2004) 提出的對外漢語語法點困難度排序原則,將對泰籍學習者漢語“把”字句的教學排序,依次分為四個階段:(一)“把”字句「處置式」中的“空間位移”與“信息傳遞”→ (二)“把”字句「處置式」中的“時間位移”與“狀態變化”→ (三)“把”字句「致使式」中的“心理空間定位”→ (四)“把”字句「致使式」中的“空間位移”、“時間位移”、“信息傳遞”與“狀態變化”。
  • Item
    泰籍學生學習現代漢語助詞「的」之偏誤分析與教學語法
    (2011) 陳秋伶; Chen,Chiou-ling
    「的」是漢語初級學習者須習得的字彙,泰語也中有類似限定標誌的用法;因此泰籍華語學習者在習得「的」字過程中,本應較容易;然而筆者透過研究中介語語料,分析其偏誤種類和原因,認為泰籍學生因泰語內複雜的定語系統,加上目的語「的」之泛化,因此泰籍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的」字時還是會產生多種偏誤。 關於助詞「的」,許多學者早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但課堂教學實踐上的討論卻相當少,眾多學術研究也未必適合泰籍學生,對外漢語教學方面涉及的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為主。是故,筆者利用在泰國任教的機會搜集泰籍學習者語料,來預測現代漢語「的」對泰籍學生可能產生的困難,再來以透過填寫問卷的方式作偏誤分析,依照漢泰偏誤分析結果提出「的」之教學排序,並對現有的教材,做出適合泰籍學生的教學排序建議以及教學語法。 本文首先依照前人文獻,並從教學的角度將現代漢語助詞「的」分成「的1」與「的2」兩大類,其中再細分為8小項;筆者認為其中的「假領屬」、「離合詞」結構皆是泰文中沒有的句法,是泰籍學生容易產生偏誤的原因,在本研究中我們也將「的」之隱現提出詳細的探討。其次,「是……的」句型以及「句末語氣詞」也是較抽象的,本研究以Li(1999)與Chu(2002)所提到的一個觀念:言談標記(discourse marker),認為句末語氣助詞應具有某種核心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中以及交談原則,會產生、表達出不同的語氣,「的」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有客氣尊敬、給人面子等語氣緩和的機制。 本論文期望對泰籍學習者在「的」字用法上作實用性的貢獻,以降低學習者的偏誤和學習困難度,以期增進學習興趣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