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漢語多義詞的語義演變與教學建議—以「走」為例
    (2022) 許敦喻; Hsu, Tun-Yu
    多義詞「走」作為甲骨文時期便存在之動詞,其詞義更是十分多元,從古至今,「走」的語義也發生了許多變化。而人類為了減輕記憶負擔,便賦予舊詞新的意義,因而產生了「一詞多義」的現象,「一詞多義」正是語言經濟性、高效性的展現。若是沒有「一詞多義」,對於人類的記憶來說,無疑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而有了多義詞的概念,人們就能運用有限的詞彙來表達更多元的概念。綜觀過去「走」的詞義變遷,以認知角度探討的並不多,因此本研究以認知機制角度進行探究,透過Lakoff 與 Johnson (1980)的隱喻、轉喻以及意象基模等機制,從上古、中古、近代及現代四個時期的語料進行統整,歸納出「走」的詞義,並以意象基模概念繪製出各詞義的基模運作圖。本研究亦探討「走」的搭配詞使用情形,並根據本研究的內容提出相關的教學建議。本研究從「走」的上古、中古、近代的語料使用,結合字辭典中的釋義,總共歸納出十一個義項,語義概念分析中,具有「方向性、終點、移動動作、動機」是作為意象基模分析的重要基礎,區分出隱喻及轉喻後仍會發現,部分義項與本義尚有距離,並非直接形成認知鏈。其次,本研究透過語料庫歸納出「走」的常見搭配詞及其語境脈絡,並作出不同時代的語境分析。在古代,走的搭配詞時常為:處所名詞(目的地)、方位詞以及趨向補語。而到了現代,搭配詞可分為時態、重疊用法、慣用語、助詞、趨向(補語+動詞)、路徑(具體+抽象)及數量詞這八大類,八大類皆搭配「走」的不同語義。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成果提出對於多義詞「走」的相關教學建議以及教學設計,以期能為華語教學領域帶來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