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台灣母語人士對外語口音的評價與成見-以英、泰母語的華語學習者為例
    (2015) 陳淑杏
    新住民已為台灣第五大族群。台灣母語人士對新住民等外語口音者的語言態度尚未充分研究,因此啟發本研究動機。本論文以規範化研究(norming)篩選出英、泰母語者的輕、重口音樣本及台灣母語者樣本,再將篩選後的口音樣本與歐美、東南亞、台灣等族裔臉孔搭配,設計與地位向度相關的評價性題目,由台灣母語者對不同臉孔的外語口音者以七級量表進行口音評價。 本研究結果顯示,聽者依口音辨識而得的族裔訊息,顯著地影響其對各題的評價。臉孔因素僅在部分題目造成影響。七成的參與者(共75位台灣母語者)可正確判斷說話者的族裔。正判者多以口音歸類族裔,口音因素顯著地影響各題評價。正判者對英母語口音評價較正面,對泰母語口音評價較負面。三成的參與者誤判說話者的族裔,其評價顯著受到說話者本身的口音程度影響。誤判者對輕口音評價較正面,對重口音評價較負面。對正判者而言,說話者的族裔訊息明確,因此族裔成見影響聽者的評價。對誤判者而言,說話者的族裔訊息不明確,因此聽者以口音程度評價說話者。 語言成見說認為說話者的言語形式觸發聽者的成見。倒轉語言成見說認為族群成見扭曲聽者對說話者的感知。兩學說皆強調族裔辨識的因素(口音或臉孔)。然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倒轉語言成見說忽略了聽者無法從臉孔辨識說話者的族裔訊息時,聽者將使用口音作為辨識線索藉以評價說話者。當口音辨識的族裔和臉孔辨識的族裔衝突時,聽者最終採用口音而非臉孔為辨識線索進行評價。因此,本研究結果支持口音成見說。 本論文對華語教學儲備教師提出反思語言態度的建議活動,也對大學校園中本地學生和外語口音學生的互動提出研究啟示。希能喚起華語教學界對口音成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