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之中文姓名教學教案設計
    (2021) 黃夢寧; Huang, Meng-Ning
    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 是一種由內容來帶動語言學習動機,隨著內容的學習也同時有目標性的提升了語言能力。因此,CLIL教學法特別強調雙焦點的學習目標,也就是讓學習者同時學習內容也學習語言,並且能夠即學即用。本研究主要以CLIL理論為基礎,發展出中文姓名教學教案,採用4Cs(內容、溝通、認知及文化)為教案設計原則並進行教學實驗。依據學生的語言能力來建構中文姓名主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使用目標語將姓名文化融入交際活動中,學生不但學習了文化知識內容,並且能夠立即應用所學的內容知識為自己取一個中文姓名進行跨文化溝通交流。經教學實驗後發現,CLIL教學法亦適用於初級華語教學上,學習者透過內容知識帶動了學習動機和語言進步,內容知識幫助學生在詞彙、片語和語法的表達能力和理解上有明顯的進步和減少錯誤率,同時帶動學生對姓名文化主題的學習興趣,能對比華人姓名文化和母文化相似與相異點,進行符合文化情境下的語言溝通,達到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的雙重目標。姓名文化在華語教學中不僅讓學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姓名文化,也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社會思想、習慣、行為。因此,學習中文時除了掌握語言功能、形式外,更應該同時學習文化知識內容,才能了解華人的思想和行為並且運用所學達到真正的跨文化理解。
  • Item
    現代漢語空間、時間和狀態的探討-以上、中、下為例
    (2010) 鄧麗君; Lai-Kuan Tang
    本論文主要是從認知方面以「上」、「中」、「下」為例,探討現代漢語的空間、時間和狀態的關係。我們以李明懿(2000)的《現代漢語方位詞「上」的語義分析》為架構,先從現代漢語的空間方位著手討論「上」、「中」、「下」的語義,並以形象圖式呈現之。接著,試著以學者 Lakoff& Johnson(1980)和藍純(2005)對於隱喻和時間的關係,從座標橫軸和縱軸探討,為什麼我們說「上星期」是過去的時間、「下星期」是未來,即將到來的時間?在現代漢語的狀態方面,我們嘗試以「上」、「下」圖式來分析「上」是屬於公開、理想的狀態;「下」是屬於私密、較不理想的狀態。而「中」含有狀態的持續的意思。我們也藉由隱喻、轉喻來看中、英文裡的 “more is up, less is down”、“happy is up, sad is down”、“good is up, bad is down”還有“high status is up, low status is down” (Lakoff & Johnson,1980)。最後我們以鄧守信(2009)的教學語法架構為基準,提出語法點在教學上應注意到的排序、難易度和評定原則等。本論文也試著從《新實用視聽華語》(台灣)、《中文聽說讀寫》(美國)和《新實用漢語課本》(大陸)分析教材中對「上」、「中」、「下」的教學呈現方式。希望後續研究可朝這方面前進並能制定出應有的教學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