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商務華語線上發音自主訓練及語音偏誤分析:以印度籍學習者為例(2021) 洪瓏真; Hong, Long-Jhen在印度漸興的華文熱潮中,華語溝通與翻譯人才需求大增。印度一直以來保持與台灣的互動,且持續著重於商業。尤其是,台灣半導體的產業和印度的軟體產業,有不少經貿活動的往來。許多印度人開始選擇學習中文,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因工作需求,學習商務中文的人數逐漸增加,相關教材的編輯開發也有空前的盛況。不過專業中文對於初級學習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加上課堂之外的時間,無法有教師糾正等情況。故本文希望透過線上自主學習平台,讓初級印度籍學習者學習口說商業華語,同時分析其語音偏誤和觀察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進步情形。 本論文目的為研究初級印度籍學習者對於聲韻調的掌握及偏誤分析。本文將會研究一位以印度的印度籍商業背景的學習者,藉由行動學習數位工具──MyCT的幫助,讓學生練習商務華語文本,觀察學生經歷八個月的自主練習,語音習得之情況。並對比此印度籍學習者是否有前人研究所做的印度學習者之偏誤,擁有共同的偏誤現象,還是具特有的偏誤現象。 研究結果分析發現,第一部份的問卷調查顯示,94人中有72個人想學習「發音聲調」,符合研究者假設印度學習者想要增強中文能力以語音為多。第二部分的實驗課程分析顯示,學習者經過八個月練習,偏誤率下降。其偏誤率的走勢呈現曲折反覆的過程,印證了Adjemian和魯健驥中介語特色「反覆性」的說法,和Kellerman提出的U型行為理論。同時也發現此學習者的整體偏誤狀況並無像過去文獻所呈現的偏誤數量和類型特徵來得多。Item 土耳其語母語者之華語舌尖前與舌尖後清輔音偏誤分析(2015) 劉時諶; Liu, Shih-Chen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一直以來都是外籍學習者於華語語音方面的最大的困難,土耳其語母語者亦不例外。從華語-土耳其語輔音之差異對比觀之,華語塞擦音/擦音類輔音,舌尖部位即分前(/ts/、/tsʰ/、/s/)、後(/ʈʂ/、/ʈʂʰ/、/ʂ/)兩組,然土耳其語亦有以塞擦音/擦音相互對立的輔音音素一組(/dʒ/、/tʃ/、/ʃ/),其構音部位(舌葉)接近但異於華語舌尖音群。因此,華語舌尖部位的六個清輔音音素都可能成為土耳其語母語者的學習障礙。故本語音研究之主軸在於透過觀察土耳其學生於華語/ts/、/tsʰ/、/s/、/ʈʂ/、/ʈʂʰ/、/ʂ/等輔音作為聲母之發音表現。 研究結果指出土耳其學生於華語舌尖前音、舌尖後音的發音偏誤有以下特徵:(1)發音器官的阻塞動作不確實,造成塞擦音與擦音混淆,如:/s/-/tsʰ/;(2)送氣時長不足,造成送氣音與不送氣音混淆,如:/tsʰ/-/ts/、/ʈʂʰ/-/ʈʂ/;(3)舌體位置不正確,造成舌尖前音與舌尖後音混淆,如:/ts/-/ʈʂ/、/tsʰ/-/ʈʂʰ/、/s/-/ʂ/。而根據與土耳其學生訪談的內容顯示,造成這些偏誤特徵的主要根源,一是標註華語語音的書面形式(漢語拼音方案)與母語文字使用相同文字系統(拉丁字母),使學習過程受母語語音干擾;二是華語聲調的鮮明特色誘引學習者過度強調而錯誤模仿,連帶影響輔音的實際音值。 最後,筆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基於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教學建議:自學習者母語具備的輔音/s/出發,教學者僅演示聲母音段,並配合語音對比的教學方式,循序調整發音控制變項(阻塞由無而有送氣由長而短舌位由前而後),以達到降低發音困難的學習成效。Item 西班牙語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分析(2011) 朱珊慧; Chu, Cathy Shanhui本論文旨在對西班牙母語者之華語中介語音作一描述分析。透過中介語音聲母韻母及聲調之測試語料分析,配合問卷調查和聽辨測驗,以了解學習者對於華語語音的難點認知、聽辨感知能力以及中介語音的特色。並輔以訪談的方式,了解學習者語音的學習困難,推論影響中介語音的原因為何,並試圖解釋中介語音之發展規律。 首先第一章為本文之研究目的與範圍;第二章藉學者文獻探討中介語理論與研究方法,進行華語和西班牙語語音系統之對比;第三章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第四章為測試語料之結果,了解一般外國學習者的中介語音偏誤類型;第五章進行綜合討論和教學應用。以對本研究做較詳盡之解釋與分析,期能對華語語音教學與教材教法有所貢獻。 透過本研究發現,西班牙母語者之中介語音雖然主要受到母語遷移影響,但是還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如學習動機、環境、心理、教材訓練、以及交際策略等因素對個別受試者之中介語音表現影響亦深,可見語音之二語習得固然和學習者之母語息息相關,卻是可以藉由學習者本身的內在與外在條件使中介語音的發展更為順暢與快速。學習者無法決定自己的母語,卻可以試圖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使自己的語音更好,而這是華語語音教學所應該思考的問題,除了課堂授予語音知識外,對於教材的編排,環境的營造,教師的課程設計,以及如何提高學習者語音的學習動機和信心,都是語音教學應該繼續努力的方向。 研究結果除了歸納出華語中介語音的類型與特色外,並進一步驗證了Selinker等學者提出影響中介語的因素,並且支持中介語理論的假設:學習者的中介語為有別於母語和目標語的系統,雖然每位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不盡相同,但從橫斷面的研究結果看來,學習者的確不斷地向目標語的方向邁進。Item 泰籍學生學習現代漢語助詞「的」之偏誤分析與教學語法(2011) 陳秋伶; Chen,Chiou-ling「的」是漢語初級學習者須習得的字彙,泰語也中有類似限定標誌的用法;因此泰籍華語學習者在習得「的」字過程中,本應較容易;然而筆者透過研究中介語語料,分析其偏誤種類和原因,認為泰籍學生因泰語內複雜的定語系統,加上目的語「的」之泛化,因此泰籍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的」字時還是會產生多種偏誤。 關於助詞「的」,許多學者早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但課堂教學實踐上的討論卻相當少,眾多學術研究也未必適合泰籍學生,對外漢語教學方面涉及的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為主。是故,筆者利用在泰國任教的機會搜集泰籍學習者語料,來預測現代漢語「的」對泰籍學生可能產生的困難,再來以透過填寫問卷的方式作偏誤分析,依照漢泰偏誤分析結果提出「的」之教學排序,並對現有的教材,做出適合泰籍學生的教學排序建議以及教學語法。 本文首先依照前人文獻,並從教學的角度將現代漢語助詞「的」分成「的1」與「的2」兩大類,其中再細分為8小項;筆者認為其中的「假領屬」、「離合詞」結構皆是泰文中沒有的句法,是泰籍學生容易產生偏誤的原因,在本研究中我們也將「的」之隱現提出詳細的探討。其次,「是……的」句型以及「句末語氣詞」也是較抽象的,本研究以Li(1999)與Chu(2002)所提到的一個觀念:言談標記(discourse marker),認為句末語氣助詞應具有某種核心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中以及交談原則,會產生、表達出不同的語氣,「的」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有客氣尊敬、給人面子等語氣緩和的機制。 本論文期望對泰籍學習者在「的」字用法上作實用性的貢獻,以降低學習者的偏誤和學習困難度,以期增進學習興趣與效率。Item 論泰國學生漢語聲母舌尖音、舌尖後音和舌面音的發音偏誤 -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 11 年級外語班學生為例(2012) 劉佩菁; Pei-Ching Liu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語音的過程中,三組漢語塞擦音為其最大的困難,因為從漢泰語音對比來看,泰語只有一組塞擦音[tʃ] [tʃˊ]位置在漢語舌尖前音[ts] [tsˊ]和舌尖後音[tʂ][tʂˊ]、舌面音[ʨ][ʨˊ]之間,發音位置接近。然而,雖然對泰國學生來說,三組漢語塞擦音是學習難點,但是筆者發現並非每一個與之相拼的音都有問題。漢泰音節組合規則有很大的不同: 漢語三組塞擦音和韻母的組合是互補分布; 舌尖前和舌尖後塞擦音不可以和[i]和其結合韻、[y]和其結合韻相拼,但可以與[u]和其結合韻、空韻[ɿ][ɭ]相拼,舌面塞擦音則相反;泰語塞擦音則是可以和所有韻母組合相拼(泰語無[y]和[ɿ] ][ɭ]),包含和[i]相拼。所以本文旨在觀察泰國學生發三組漢語塞擦音全部的聲韻組合,歸納其偏誤的傾向,最後提出實際且有效的教學方法供教學者參考。 此次研究結果證明並非所有的與之結合的音都有問題。總結如下:1) [tʂ][tʂˊ][ʂ], [ts] [tsˊ][s]和[ʨ][ʨˊ][ɕ]後接空韻[ɭ] [ɿ]或是一時,問題最多。顯示這兩組音對受試者來說的確是難點。2) 另外,無論是[tʂ][tʂˊ][ʂ], [ts] [tsˊ][s]和[ʨ][ʨˊ][ɕ],受試者發後接[ɤn]或[an]的音時,[ɤn][an]會相混3) 而和[ei]或[iɛ]相拼,最沒問題。另外筆者也發現幾個現象:1) [tʂ][tʂˊ][ʂ], [ts] [tsˊ][s]和[ʨ][ʨˊ][ɕ]這三組音雖然對泰國學生來說是學習的難點,但是從實驗結果以及問卷調查結果,[tʂ][tʂˊ][ʂ] 和[ts] [tsˊ][s]偏誤相關,[ʨ][ʨˊ][ɕ]偏誤則較獨立 2) 舌尖後音[tʂ][tʂˊ][ʂ] 和舌尖音[ts] [tsˊ][s]的發音問題關聯緊密,例如:[tʂ][tʂˊ][ʂ] 常讀成[ts] [tsˊ][s],翹舌不足 3) 舌面音[ʨ][ʨˊ][ɕ]的發音問題較為獨立,例如:[ʨˊ][ɕ]相混,或是特定韻母偏誤和聲母有關 4) 受試者的送氣塞擦音普遍發得較鬆,阻礙不足,像擦音。針對以上偏誤,筆者提出三大教學建議:首先用學生熟析的語詞舉例子,然後用語音對比的方式教學,調整送氣塞擦音和擦音時只發出氣流。Item 對外漢字教學中的「同聲旁字組」分析與應用(2010) 陳瑩漣近年來,由於華文熱席捲全球,對外漢字教學較以往受人矚目,與此相關的理論與方法也比以往多。但研究者在實際教學中,仍然覺得有所不足,欲幫助學生記憶時,常在運用理論根據或自編故事中難以抉擇。尤其是形聲字,形符和聲符如何組合,不易說明。因此想針對常用教材中的「同聲旁字組」進行分析,以獲得可資應用的規則。同時藉此探討字與詞之間的問題,並尋求漢字書寫與認讀的策略。 六書中形聲字的比例最高,而且隨時代而增加。它的來源複雜,判定不易。有關形符表意、聲符表音,大陸學者做過調查,但使用的是簡化字,讀音也和臺灣不盡相同。聲符兼表音意則古今論述雖多,並無定論。在認知心理學方面,視覺心理學上的「眼球跳躍性掃視時的目盲現象」,揭示了人類難以區辨細微差異的癥結,帶給研究者啟示。而根據記憶理論,教師最好在課室中營造出利於學生將來提取的情境。 經過排序,常用教材中的2665 字包括687 個同聲旁字組,其中屬字僅有一或二字的占總組數的59%,屬字在四字以上的占27%,這意味著聲旁的再現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許多字形若非對照古文字,無法解讀;有些字組的發音規則很清晰,但是也有例外;聲符是否兼意不能一概而論,形符則是常表類屬意義。無論形、音、義,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都曾經發生過訛誤,以致含有部分的不確定性。 將以上所述應用在偏誤分析的結果,發現初級的外籍學生,宜先建立偏旁、基本部首的概念,再補充發音較規則、簡單易認的聲符。隨著學生程度的提高,溝通能力增強,漢字的累積到達一定數量,對中華文化有所認識,「同聲旁字組」才能發揮作用。講述字義時,有理論根據的應轉化成淺顯易懂的內容,理論較曲折或資訊貧乏的,才自編故事。最後,研究者結合字、詞關係,設計附屬於主教材的練習,以期幫助外籍學生書寫與認讀,達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Item 漢字教學的設計研究-以歐美學生為例(2010) 紀壽惠; TU CHI SOU WHEI識字能力是獲取知識的一把鑰匙,尤其是在這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字的功能更勝於有聲的語言。漢字認知是漢語能力發展的關鍵,學習漢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漢字認知能力是漢語學習者進入中國語文殿堂的最基礎工具,所以漢字教學是目前漢語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歐美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任務、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強、高效可行的漢字輔助教學範例,以期提供華語文教學同好可茲參考的教材。 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分為五個步驟進行:第一章是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小節介紹漢字本體理論;第二小節探討漢字認知的心理學;第三小節探討漢字教學理論。第三章是研究方法,首先以問卷調查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其次是蒐集初、中、高三個等級學生的偏誤語料,並加以分析統整發現結果;其後再從實務教學中觀察了解學習者的思維過程與困難點。在這一系列的探討中對漢字教學做全面性的反省。 本研究的主旨是要設計一個漢字教學的教材,經過行動研究的反省與修訂後,於第四章研擬教學範例及驗證成果。初級教學內容先讓學習者掌握語音、語義的聽覺認知,再以大量隨文識字建立字感,然後學習構字率高的獨體字的筆畫和書寫順序。中、高級是以認知心理學的圖式架構理論為主要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意符、音符之形素關係的聯系而進行系統化的教學,以形符類推字義,以聲符聚集字群,橫向發展字族及詞群的學習,同時辨析形似字、同音字、引申的字義,讓學生從語素了解漢語構詞的特點,由此逐層累進漢字的能力,同時也對漢字運用的整體認知(本義到引申義、成語、慣用語)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最後根據羅伯特.加涅(1985)所提出的九大教學事件,設計一個初級教案,經過實驗性的施測後,於第五章檢討反省,並提出對未來教學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