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運用臺灣民間故事之自學式閲讀教材設計——以韓國高級華語學習者為對象
    (2021) 朴真熙; Park, Jin-Hee
    隨著在韓國學習華語的趨勢日漸增加,學習者不再滿足於日常交際溝通,進而渴望能夠深入理解華人社會的全貌。但目前在韓國出版的大部分華語教材以初級會話爲主,而高級階段的閲讀教材較少。此外,教材内容大部分反映中國社會,提及臺灣文化的幾乎沒有。本研究嘗試設計以「臺灣民間故事」作爲課文的閱讀教材。對於高級階段學習者來說,閱讀是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在閱讀教材中,課文質量決定教材的優劣,民間故事不僅能夠展現目標語文化,而且能夠充分引起學習者的興趣。首先,透過文獻回顧歸納出華語閲讀理論與自學式閲讀教材應如何編寫,並分析三本韓國暢銷高級閲讀教材的利弊之處,來探索本教材的編寫原則。其次,在「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的基礎上,按照閲讀前(pre-reading)、閲讀中(while reading)以及閱讀後(post-reading)的閲讀過程,設計針對韓國高級華語學習者之自學式閲讀教材。最後,以評估問卷調查蒐集韓國學習者使用該教材的回饋,探討民間故事應用於自學式閲讀教材的可行性。根據調查結果,學習者對「練習」、「語法解釋」、「教材形式」方面的項目給予肯定,而且學習者認爲以蘊含臺灣文化的民間故事爲素材是優點。但評估結果顯示,學習者在實際使用上對於臺灣文化内容多少感到有些陌生。因此建議透過強調民間故事的故事性,少強調文化性,來解決因文化內容不熟悉而覺得課文難懂的問題。
  • Item
    華僑學校華語寫作偏誤現象的語法分析與教學應用-以韓國華僑小學中高年級為例
    (2022) 姜昀; CHIANG, YUN
    本研究的目的為分析韓國華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在中文寫作任務中的語法偏誤。在研究中,對華僑小學三到六年級共計42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分析,蒐集共200篇(每個年級各50篇)的語料。研究的目的為四:(一)了解各年級寫作偏誤現象的異同;(二)分析各年級學習者寫作的主要偏誤及原因;(三)探討針對韓籍兒童的二語教學模式。本研究採用定性研究方法進行,並根據表面策略分類法及LCC分析收集的數據,作為偏誤分析過程的結果。統計結果共計1947個偏誤;其中遺漏偏誤(M)802個,選用偏誤(S)619個;冗贅偏誤(R)351個;語序偏誤(W)175個。此四大表面策略分析中又以遺漏偏誤(M)為學習者最常見的偏誤,比例為全部偏誤的41%。此外,選用偏誤率31.7%,冗贅偏誤率18%,語序的偏誤率則最少,只佔了8.9%。本研究總共統整出八大偏誤類型,分別是(一)動詞選用偏誤、(二)副詞遺漏、(三)時態助詞遺漏、(四)連接詞遺漏、(五)動詞遺漏、(六)名詞選用偏誤、(七)「是」冗贅、(八)能願動詞遺漏。研究發現,動詞選用偏誤是各年級頻率最高的偏誤。然,遺漏偏誤則遍佈在各個常見詞類中,也是四大表面策略分析中最常出現的偏誤現象。另外,冗贅偏誤則以「是」的冗贅所佔比例最高。研究結果發現除了母語負遷移之外,學習者對於目的語過度泛化、或是採取的迴避策略都是造成偏誤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也因學習者的寫作意願不足加上教學、教材不當所導致。最後,本研究也依據韓國籍學習者常犯的偏誤來提出相關的教學應用,並且致力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以供未來教學及研究上的應用。
  • Item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有)」之研究
    (2009) 李正民; LEE JEONG MIN
    本文從韓籍學習者於漢語否定詞的偏誤分析與跨語言對比分析的研究結果著眼,探討華語教材的漢語否定詞解釋現況,並建立基於教學語法理念的教學要點,以便增強教學語法的針對性與功能性。 本文檢視鄧守信(1974)、劉月華等(1996)、郭銳(1997)等學者從動詞語義功能、句法結構以及時間概念的角度提出漢語否定詞「不」與「沒(有)」之不同。其中,本文採郭銳(1997)的現代漢語時間概念與否定詞之關係,藉此建立劃分漢語否定詞「不」與「沒(有)」之架構。 本文以跨語言對比分析(cross-linguistic contrastive analysis)作為核心研究方法,即基於動詞語義功能、句法結構以及時間概念設計問卷,針對初、中、高級韓泰籍學習者進行問卷量化分析。具體而言,本研究以韓籍漢語學習者113位為實驗組;泰籍漢語學習者89位為參照組;台灣本籍生51位為標準組。而中國大陸本籍生15位為另外一組,主要在觀察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差異。為了提高分析的客觀性,在問卷裡個別設計了測驗語言運用(performance)與語言能力(competence)的項目。最後,按照調查的結果,算出動詞語義功能、句法結構以及時間概念的統計數據。 本研究的重點在於,透過偏誤分析與跨語言對比分析驗證,漢韓語之間表達時間概念的不同是否影響韓籍學習者習得漢語否定詞之過程。尤其是根據韓泰籍受試者的研究結果,算出韓泰籍受試者之間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藉此探討韓語時間概念的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現象。 本實驗結果呈現,在時間成分上的顯著差異多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句法結構。此結果支持本文的假設,即韓籍受試者習得漢語否定詞「不」與「沒(有)」的過程中受到漢韓語之間表達時間概念之差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