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4
  • Item
    鍵接圖習字本作為漢字學習輔助教具之研發
    (2024) 李佳昀; Lee, Chia-Yun
    「習字本」為學習漢字歷程中常見的輔助識寫教具,提供學習者反覆練習的機會。然而,此類習字的機械性操練常被學習者認為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本研究旨在將兼具漢字學習有效性與趣味性的「鍵接圖記憶術」融入習字本,並結合認知學習理論將組字知識外顯化,進而搭配華語教材《當代中文課程1》,發展一套寓教於樂的《鍵接圖習字本》。本研究整體遵循ADDIE模式發展習字本,並於該模式之特定階段,採用內容分析、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作為研究方法。首先,在「分析階段」,透過內容分析,深究坊間習字本教具、漢字學習教材以及習字本線上生成系統(共26款)之習寫欄位內容要素、版面設計理據、漢字練習題的題型等;並透過調查研究法,蒐集121位現職教師對習字本之意見。接著,在「設計」與「發展」階段,根據分析階段之結果,訂立教具發展理念、撰寫企劃書,並研發《鍵接圖習字本》。最後,在「實施」與「評鑑」階段,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搭配本研究改編之「《鍵接圖習字本》教具評鑑表」,蒐集學習者回饋及2位資深華語教學專家之質量化意見,作為本教具既有亮點與未來優化之參考。本研究根據受訪者之建議,研擬《鍵接圖習字本》的優化方向,使本教具更符合華語文學習者的漢字學習需求,並貼近華語教師於教學實務之考量。最後,亦針對《鍵接圖習字本》的發展,提出未來應用方向,期能吸引更多漢字學習者使用本教具並樂在學習漢字。
  • Item
    臺灣先修華語課程發展實踐與研究
    (2023) 林子敬; Lin, Tzu-Ching
    近年來,臺灣積極推動與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與革新,並為了因應全球化和少子化的影響,積極擴大境外生源。因此,來臺攻讀學位的留學生人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由於僑外生的華語能力不足,各大學及僑生先修部開設了先修華語課程以加強學生的華語能力。然而,研究者的調查發現,在臺灣,修讀一年至兩年的先修華語課程後進入大學的僑外生仍然存在語言能力和學科能力之間的落差。此外,僑外生先修華語課程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政府先修華語政策尚未明確、以及境外生華語課程安排鬆散且概念架構薄弱,大多教材偏重語言訓練等。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臺灣先修華語課程的發展現況。研究採用比較探討與質化研究方式,分析國際文憑組織大學預科(IBDP)、2020年出版的最新AP(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以及僑生先修部的華語課程和現代語言教育概念、素養和思維之間的異同。此外,同時深度訪談七位具有臺灣先修華語經驗和實際教學經驗的專家和教師,並整合了研究者本身的教學經驗。整合與分析資料後,本研究提出了臺灣先修華語課程的課程教學實踐要點以及現況挑戰。最後,根據專家和教師的意見,歸納出了臺灣華語課程安排的建議。研究發現,目前臺灣先修華語課程仍然面臨著五大挑戰,包括:1. 測驗內容過於單一;2. 考試偏重知識和記憶;3. 教學環境和課時安排有待改善;4. 缺乏課程核心主軸和評分指南;5. 教學與現實脫節。面對上述挑戰,本研究提出了針對課程和師資的建議:課程方面:1. 建立臺灣先修華語課程指南;2. 規劃課程主題和教學單元;3. 重新制定測驗內容和評分標準。師資方面:1. 建構完善的師資培訓機制;2. 優化先修華語教師制度。
  • Item
    華語線上教學呢字提問研究與話題建構
    (2022) 李旼; Lee, Min
    本研究從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線上教學的課堂中,觀察到實習教師時常使用呢問句提問,為了解教師使用呢問句提問的功能,本研究以會話分析法,將線上教學的言談互動轉寫為逐字稿並進行標記,從師生的言談觀察呢問句所引導的問答特性,及其與課堂話題建構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會根據課程目標建立話題層次,再根據不同話題層次向學生提問。本文根據教師使用呢問句的不同功能將呢問句分類:一、為交際和教學使用的呢問句:教師以呢問句提問,引導學習者產出目標句,與教師進行真實的交流;二、為交際使用的呢問句: 呢問句延伸交際話題,使言談互動更具針對性;三、為教學使用的呢問句:教師以呢問句複習及操練目標形式。觀察呢問句與話題的關係,呢問句一般在課堂主話題下的子話題及分話題上轉換提問的方向,學生因和教師共享同一個層次的話題語境而能理解呢問句的含義並回應。然而在以操練目標形式為主的課堂, 教學任務由教師的指導語建構而成,無明顯的交際話題,此時呢問句的意義需根據前文的指導語解讀。根據研究結果,本文認為實習教師以呢問句提問前,需先建立話題的概念,根據不同話題層次設計適當的提問,並注意語言難度,方能使提問形式達到教學和交際的雙重功能。
  • Item
    內容語言整合學習取向之華語聲調教學設計——以越南籍華語初學者為例
    (2022) 劉玉燕; LUU NGOC YEN
    越南語是聲調語言,對越南的華語學習者而言,這是優勢,不過也會因此受到母語的影響而產生困難。越南華語學習者容易將華語「一聲」和「四聲」混淆(吳門吉、胡明光,2004;陳氏金鸞,2005等),尤其是初學者。前人雖然提出了許多教學建議、矯正策略,但聲調仍是越南華語學習者發音的難點之一。本研究試著突破傳統語音教學,使用內容語言整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的教學取向設計華語聲調課程,以內容帶動語言與聲調學習,致力創新華語聲調教學,以期提高學習者的發音能力及學習華語的興趣。本研究使用設計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為整體的研究方法,以內容語言整合學習(CLIL)教學取向來設計教案並實施教學,為越南初學者設計短期線上華語聲調課程。本研究分為三個階段:一、準備課程,二、執行試教與評量,三、評鑑分析結果。研究發現,此課程設計對越南華語學習者而言是一種新穎的學習模式,對學習發音聲調很有幫助。通過短期課程的學習及測驗,學習者的聽辨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只存在雙音節和多音節的偏誤,沒有單音節偏誤,而且偏誤次數逐漸減少。在發音方面,以母語者的評分標準來評量,學習者的發音是有改善的;但是以專業華語教師的評分標準來評量,則與母語者的評分結果不同。本研究的實踐經驗與研究發現有助於未來將CLIL概念應用於華語發音教學,發展教材,改善越南學生的發音能力,為國別化華語教學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 Item
    以修讀學位為目的之外籍生華語文養成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
    (2012) 舒兆民; Shu, Jaw-Min
      近幾年前來臺灣以修讀學位為目的的國際學生不斷增加,已達一萬多人。這些學生來臺灣攻讀學位,他們大多數華語文能力屬初級程度,而學術目的的華語文,並不同於華語文中心的華文課,他們在入學之前也未接受過專門的中文學術學習訓練,入學之後產生適應不良者時有所聞。本論文從課程設計的方面出發,探討並規劃以修讀學位為目的之外籍生的華語文養成課程。課程的特色為針對來臺修讀學位為目的的國際學生,教學內容為了提升其學科學習的華語文能力以及培養學習技能,俾使其能在華人的學術環境下學習與進修,並取得學位。   本研究在課程執行之前,就相關文獻分析後,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了解國際學生在臺灣就學時,華語文學習的需求調查分析。 二、確立學習需求,蒐集學習內容之語料與學習主題。 三、規劃此養成課程與輔導人員之安排。 四、進行循環教學行動研究,並對課程規劃反省修正。 五、彙整教學資料與記錄,評估教學成效。 經過四個學期的課程教學實施後,本研究獲得以下幾項成果: 一、國際學生之華語文養成課程的需求調查及分析結果 二、確定本養成課程之教學內容與主題 三、編寫本養成課程之教材與學習資料 四、學科學習技能與策略融入本課程之教材篇章 五、本養成課程之教學成效良好,足為相關課程設置之參考。 基於研究結果,本研究整合意見後提出以下建議: 一、本養成課程應採學分設課。 二、分區跨校共同開設本課程。 三、各校宜訂定國際學生之個別化修課辦法,並提供類似的養成課程。 四、應關心國際學生之生活適應狀況與學科學習能力。 五、相關單位應研發此類養成課程之教材與學習資源。
  • Item
    應用華語歌曲及錄音軟體於華語教學之課程設計
    (2015) 張瑞祥; Adam Daniel Gault
    華語在近幾年已成為學習第二外語的熱門選擇,尤其隨著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在軍事及經濟發展各方面都不斷成長,華語學習的需求趨勢預估將有增無減。《每日電訊報》針對碩士畢業人士應學習的語言做排名,華語是亞洲區語言第一名,並且是全世界第四名。 很多人對於華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深感興趣與動機,然而,對非母語人士來說華語學習極具挑戰。尤其很多學生在初學階段抱持興趣,但是隨著程度加深,會有越來越多人放棄學習。因此,隨著華語學習需求的增加,華語教師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華語教學方法的設計與探討也成為重要的研究對象,發展能夠不斷維持學生動機的課程設計,讓無論初級或高級階段的學生都能保持興趣,更是華語教學亟待探討的主題之一。 本研究探討改進的方式之一,是以中文歌曲作為教材的課程設計,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並探討什麼樣的歌曲適合作為教材以及適合的教學方式,並以焦點團體教學方式探討教學效果。研究發現,以歌曲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軸,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動機,並符合馬斯駱(Maslow,1943)所指出的動機來自於自我認同。透過中文歌曲,學生能以多元方式探索與認識華語本身以及華語文化。 作為第二外語,華語這片學海對非母語人士來說浩瀚無窮,常使學生感到挫折。因此研究者希冀透過本研究,在華語教學的教學方法上帶來一些新的見解與嘗試,進而提供華語教師作為多元教學參考。貢獻在於希望教師藉由採用以中文歌曲為輔助教材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藉由中文民歌、流行歌以及古典民謠等歌曲更認識華語、華語文化甚至認識自己,進而對華語學習保持不滅的興趣。
  • Item
    非母語環境下的移動式家庭學校對華語老師之挑戰
    (2014) 李永強; Wing Keung Li
    本研究是一個漢語家庭學校經驗的初探。研究者把兩年家庭學校教學經驗當中所遇到的一些挑戰和解決方法詳細地描述在此研究裡面。本文以質化研究之個案研究為主要工具,採取敘事形式陳述教學歷程與發現。 本研究歷時兩年,研究者負責兩個學生的家庭學校學習。期間在泰國實施一年教學,另外一年的教學則因為在遊艇上進行,所以地方不固定。可是所有教學場域皆不是以華語為母語的地區。 本研究提出以下四個問題:一、在非母語環境的家庭學校中怎麼創造華語的語言環境;二、家庭學校中的漢字教學面對什麼樣的挑戰;三、華語家庭學校需要注意的地方;四、怎麼在家庭學校裡結合遊戲、網路資源與電腦遊戲? 研究發現,在非母語環境創造華語語言環境,無論在規則,獎懲制度的確立上,除了老師以外,家長也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非母語環境之中,研究者的教學中最大的困難是來自於漢字,其次是缺乏相關的教學資源與工具。而隨著網路的發達,此方面的缺乏可以使用網路資源彌補。同時在研究中也指出,目前華語世界有關華語學習的資源過於分散,雖然在家庭學校上使用也頗有成效,可是與西文網路教學資源對比尚有不少進步的空間。 
  • Item
    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為主軸之跨文化華語口語教學設計
    (2011) 黃聖芳
    在現代科技與語言教學的結合與進步下,遠距教學發展逐漸普及。遠距形式的教學也增進了跨文化交際的可能,本論文主要討論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形式進行的跨文化華語口語課程。以跨文化交際為主的口語教學應針對不同背景的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本研究對象為以德籍學生為主設計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本研究採「發展研究法」,綜合理論與現況分析,並且由學生需求分析瞭解適合研究對象的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而設計出針對德籍學生為主的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研究者並蒐集同步遠距離教學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情形進行現況整理與分析,透過文獻了解同步遠距離教學的使用者心得。接著進行需求分析問卷收集教學設計需要的資料,針對此次研究對象德籍學生發出問卷調查教學活動需求和跨文化主題喜好,最後整理前導研究對於同步視訊遠距教學時需要注意之難點和教學技巧供教學設計參考。 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前,研究者綜合文獻與現況整理加以需求分析的結論,以互動教學觀點為基礎,主要以溝通式綜合任務導向教學法。設計範例選取學習者最感興趣之文化主題「飲食文化」做為教學主題,主題的選擇重點也應考量學習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喜好作謹慎選擇。教學強調語言功能和溝通技能,給予學習者真實語言與材料內容。為進行跨文化的比較引導學習者反思自身文化,課室活動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助其建構知識。最後則提出本論文的結論與研究發展的限制,並且針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做出建議與結語。
  • Item
    華語文教師跨文化課室經營之探討
    (2008) 劉敏瑛; Liu Ming-Ying
    本篇論文旨在探討華語文教師面對跨文化的外籍學生,可能遇到課室經營之疑難處以及對應之道,進而求得可供華語文教師於經營跨文化課室參考之通則。 整體研究的理論架構,為從跨文化與課室經營的本質與複雜面開始討論,延伸到跨文化因素在華語學習課室中,帶給教師和學生於教學與學習方面的影響,以此建立研究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採描述性研究法,此研究法對課室內所發生的實際狀況提供了豐富的細節與解釋,並能夠解答本研究的提問與欲探討的目的。以問卷調查與訪談的技術,對十三所大學院校華語中心之華語文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資料蒐集。從問卷調查結果得知華語教師常見的跨文化課室經營疑難處;從訪談結果得知華語教師所抱持的教學理念及實際所採用的解決作法,並將之與學者提出的課室經營理念與模式作分析與討論,進而得到常見的跨文化課室經營疑難點與解決作法之研究結果,其中常見的疑難點包括學生方面的人格特質、學習行為和跨文化之人際關係,以及教師方面的人格特質及跨文化的課室經營技巧;解決作法則包括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增進師生關係與營造積極的課室氣氛。 從研究結果得知華語文教師需要正視跨文化的課室經營技能,因為影響學生學習的變數有性格、學習態度與跨文化的人際關係等,而教師本身的性格、教學態度與跨文化的課室經營技巧,亦同樣具決定性。從研究結果的內涵歸納出華語文教師跨文化課室經營之通則,包括下列幾點:(一)華語文教師需要專業華語文教學學養,這仍是華語教師首要必備條件,因為這是學生最需要的;(二)華語文教師需要跨文化的知識與包容,這是華語教師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唯一利器;(三)華語文教師需要課室經營技能,這是一種教學經驗積累的智慧,但仍可經由不斷地學習與反思獲取;(四)華語文教師需要建立個人的課室經營理念與策略,唯有教師自己有所依循,學生才得以有所遵循。
  • Item
    不同程度華裔學生之閱讀策略研究
    (2008) 王如音; WANG, JU-YIN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研究華裔學生閱讀中文文章時所採用的閱讀策略。探討不同程度的華裔學生使用了哪些閱讀策略?使用上有無異同?以及有無特殊的閱讀策略等議題。本研究以跨語言的一般性閱讀策略,和針對中文的華語文閱讀策略作為理論架構,對以英語為背景的大學程度華裔學生進行閱讀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共有二十位,按閱讀程度分為高級組和中級組各十位。本項研究利用有聲思考的方式蒐集讀者在閱讀的心理過程中,使用閱讀策略的資料,策略資料按照Young(1993)所提出的一般性閱讀策略,和信世昌(2001)的華語文閱讀策略加以分析。結果發現: 一、隨著語言程度的提高,全面性策略的使用頻率跟著上升,而局部性策略的使用頻率則跟著下降 二、程度越高,調控支配閱讀策略的能力的確越好 三、漢字量可能是華裔學生閱讀程度進步的關鍵因素,而非上下文的篇章關係 四、除了現有的閱讀策略以外,華裔學生實際上還使用了「漢字輪廓」、「漢字代換」、「詞彙群組」、「口語協助」四種閱讀策略 透過調查出不同程度的華裔學生在閱讀中文時,使用的各種閱讀策略,本論文期待得出的研究結果能在華語文閱讀研究和教學方面,作為日後針對華裔學生為研究或教學對象的相關領域的敲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