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條件關聯連接詞「只要」與「只有」和假設關聯連接詞「如果」與「要是」之語義、語法及語用探究(2021) 楊之綾; Yang, Chih-Ling華語關聯詞語包含連接詞、副詞和短語等,扮演連接語句和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呂叔湘、朱德熙,1952)。其中,關聯連接詞可以連接單句中的句法成分和分句,不但使前後分句的關係更為緊密,增加段落與篇章間的連貫性(Halliday& Hasan, 1976),還能提升訊息整合與閱讀理解的效益(詹益綾、柯華葳,2010)。 奠基於學者們過去的研究,本研究融合語義、語法和語用三層面分析條件關聯連接詞「只要」與「只有」和假設關聯連接詞「如果」與「要是」,探究四個詞語的歷時語義和語法化演變過程,再透過真實語料瞭解其在句子中所表現之語法結構,如常見搭配詞等,最後以問卷探求「只要」、「只有」、「如果」與「要是」在語境中表達的語用功能,比較條件和假設關聯連接詞的語用功能是否有所差異,期待本研究能提供華語教材編寫和教學時的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語義層面中條件關聯連接詞「只要」和「只有」最初為詞組「副詞+動詞」,受語境、搭配副詞和大量地使用而演變為今日的條件關聯連接詞,分別表示充分和必要條件關係,而假設關聯連接詞「如果」與「要是」中的單詞最初即具假設義,受雙音節連接詞和使用慣例化的影響,語法化為今日常用之假設關聯連接詞;就語法層面而論,關聯連接詞的常見搭配關聯副詞為「就」與「才」,其中假設關聯連接詞常以連接詞「的話」標示出假設條件,本研究也統計了條件成分在句中的位置和常見搭配副詞的比例,支持前人提出之「條件在前,結果在後」的句法順序(Comrie, 1986; Diessel, 2001);就語用層面而言,華語母語者認為「只有」句中條件達成難度高於「只要」,但卻難以區辨「如果」和「要是」語氣強弱和主客觀差異,故可知兩者的語用功能相近。Item 應用共現詞於多義句末助詞「吧」與「呢」的語義分析及教學語法(2012) 張玲瑛; Lingying Chang本文提出一個兼具質化分析與量化計算的方法,研究現代漢語句末助詞「吧」與「呢」。以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前期五百萬詞資料為文本,觀察句末「吧」與「呢」表達的情態意義或語用功能後提出假設:句末「吧」應區分為表說話者懷疑的「吧1」、表祈使的「吧2」與表說話者自述主觀意向的「吧3」;句末「呢」應區分為彰顯疑問的「呢1」、表事態不尋常而且值得注意的「呢2」與延續上文而針對主題提問的「呢3」。 依上述假設將文本所有含句末「吧」或「呢」的小句分為「吧1、吧2、吧3、呢1、呢2、呢3」六個電子檔,輸入鄭錦全(2011)編寫的共現詞親疏計量程式,各以句末助詞為關鍵詞,分別計算小句內共現詞的親疏引得並排序得出「吧1、吧2、吧3、呢1、呢2、呢3」的高關聯共現詞。分析各組共現詞的內部語義句法關聯後發現:「吧1」的共現詞「大概、也許、或許、應該」等都與認知情態「表說話者懷疑」相關;「吧2」的共現詞有使役動詞「請、讓」及動作動詞等,與祈使句相關;「吧3」的共現詞則常組成「算了吧、好吧、(就)這樣吧」等構式表達說話者觀點或意向。三類句末「吧」共現詞的語義特徵各符合其句末助詞的假設定義。「呢1」的共現詞「為什麼、怎麼、什麼」等都與非是非疑問相關;「呢2」的共現詞「還、才、真」常用於陳述不尋常事態以引起注意;「呢3的共現詞「那、那麼、萬一」則用於標記主題提問。三類句末「呢」的共現詞也與其句末助詞的假設語義相合。句末「吧」與「呢」的多義假設因共現詞分析結果相符而得到支持。 共現詞分析不僅支持句末「吧」與「呢」的多義假設,也可應用於句末助詞教學。除了提供具體的語義範疇與句法框架,用於建構句末助詞的教學語法與教學策略;以關鍵詞搭配共現詞檢索數位語言資源,也能供教師查詢教學實例或使學習者自修泛讀,體現「針對一詞,廣泛閱讀」的學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