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韓籍學習者於漢語雙及物構式習得探究
    (2021) 陳瀅伃; Chen, Ying-Yu
    先前研究發現信息結構及句法重量是影響韓籍學習者選用英語雙及物構式的因子(Lee et al., 2015),此兩因子在漢語研究中,多用以討論與格轉換現象;在韓語系統中,也被發現是影響語序漂移的因素。韓語與漢語在信息結構皆遵守舊到新原則(Park, 2018;陳俊光,2007),但句法重量,韓語長詞組置於短詞組前的傾向(Choi, 2009),漢語則遵從尾重原則(陳俊光,2007)。因此本文旨在探究韓籍漢語學習者,習得漢語雙及物構式是否受不同語言能力、母語系統特性影響,及其與漢語母語者的表現有何異同。研究方法採用產出任務(翻譯及句子組合)及語句接受度給分任務,前者討論句法重量的影響,後者以信息結構為操縱變因。人工標記語料後再輔以統計工具分析是否具顯著性。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韓籍學習者的與格動詞習得表現比雙賓動詞優異,產出語料也偏好使用與格構式。動詞與構式搭配之限制關係是影響韓籍學習者產生系統性中介語偏誤的因素,學時長短則無明顯影響,與韓籍學習者於翻譯任務最常見的偏誤類型為構式雜糅的結果相呼應。韓籍學習者使用構式偏好帶「給」的結構或介詞在前的構式,這類構式語序最貼近韓語母語語序;其構式偏好與漢語母語者偏好產出雙賓構式及與格構式有顯著不同,但都產出較多符合尾重原則的語料。其中,韓籍學習者產出的漢語與格構式有長到短語序傾向,產出的漢語雙賓構式則相反,與母語韓語句法重量觸發漂移語序機制相符,漢語母語者則皆符合尾重原則。韓籍學習者及漢語母語者的信息結構標記次數都以新到舊原則為最多,未有顯著差異,但從該任務結果發現漢語母語者運用了篇章功能,韓籍學習者仍依賴語序結構,偏好可對應母語語序的目標語構式。綜上,韓籍學習者總體習得表現主要受母語遷移影響,亦是形成其中介語偏誤的主因。
  • Item
    德籍學習者之中介語聲調表現與德語語調的關聯
    (2020) 謝佳霖; Hsieh, Chia-Lin
    漢語為聲調語言,而德語為非聲調語言。對聲調語言來說,每一個字都具有區辨意義的音高特徵,成句後還得加上語調交互作用;對非聲調語言而言,單一字詞的音高特徵並不固定,惟須考慮句子的語調所代表的意義,如疑問時尾音上揚、肯定時尾音下降等。正是此差異,導致了德籍學習者於口說時產生困難,無法正確掌握漢語不同句式中末字之聲調。本論文針對此問題進行研究,探尋德籍學習者的聲調表現與德語語調之關聯。 本研究之研究假設有二:一為德籍學習者多將德語語調概念遷移至漢語中,把末字降調判定為敘述句,而末字升調判定為疑問句;二為當末字聲調走向與語調走向相符時,學習者的聲調表現較好,相反時聲調表現則較差。針對第一個假設,設計了一組聽辨測驗,未曾學過漢語的德籍受試者需判別22個漢語句子為敘述句或疑問句,以此檢驗德語母語者學習漢語前對音高起伏的句式認知為何。針對第二個假設,設計了一組唸讀測驗,受試者為六位學習了漢語一年的德籍學生,唸讀22個測試句,並要求受試者將每一句測試句翻譯成德語並錄音,接著以聲學分析軟體Praat繪製各測試句調型變化圖,對比學習者唸讀德語及漢語末尾語調的異同,並觀察末字聲調在與語調走向相符及相反時的表現如何。 研究證明,德籍學習者常犯錯誤為:不管末字字調為何,在疑問句中容易誤發成升調,在敘述句中則誤發成降調,顯示他們將德語語調特性遷移到了漢語聲調中。 最後,本文利用唸讀測驗結果提出聲調中介語系統之分類及定義,並針對漢語聲調於句中的表現提出教學建議,期能對於初級德籍學習者的聲調教學有所貢獻。
  • Item
    韓國學生的漢字音義遷移研究與華語文教學應用
    (2013) 許葳; Hsu, Wei
    為探討韓國學生的漢字音、義認知基礎在其學習華語時的影響,本文以許喆(2010)所調查之韓語核心高頻漢字172字為研究範圍,選取華、韓同形漢字,設計問卷、測驗與訪談內容,以了解韓國學生的漢字詞背景在其學習華語字音、字義上的遷移現象。本研究共計32名受試者,參與背景資料的問卷填答與測驗,測驗內容包含念讀韓國常用漢字40字,以及選擇韓語的核心高頻漢字詞30詞。研究結果顯示:(一)背景資料裡的「華語程度」和「對韓國漢字的認識」兩個因素,與語音語義測驗正確率高度相關。(二)華韓漢字字音之間的關係,與華語語音念讀正確率呈顯著相關,且字音相近字的念讀正確率明顯優於字音不相近者。(三)語義測驗作答正確率依序為,同形同義詞>異形同義詞>逆序同義詞>同形近義詞=同形異義詞。綜合研究結果發現,華、韓漢字字音、字義之間的關係,確實會在韓國學生的華語表現上產生正、負遷移的影響。為發揮韓國學生漢字認知正遷移,同時避免負遷移影響,本文最後根據測驗的分析結果與受試者的問答回饋,從「語言差異」和「偏誤現象」出發,擬出字詞教學應用建議及教學排序。在實際的語音應用上,若遇到字音相近字時,提醒學生盡可能地先利用韓語的漢字發音先推敲華語的語音,再聆聽華語母語者的語音,並對照其舌位及口型,將華韓語音無差異的字音直接遷移,而有細微差異的字音就調整成發華語音的。而語義的應用方面,以「字」為單位時,先提供學生一系列的相關詞彙使其自行猜測華語詞義,再以韓語釋義之方式給予學生明確解釋;以「詞」為單位時,則視詞彙的義項、固定搭配用法與語法功能的不同,為學生說明並加以區辨。至於語音的教學排序為,念讀正確率較高的字音相近字先於正確率較低的字音不相近字;語義的教學排序,亦從學習者表現較好的同形同義詞著手,再次為異形同義詞、逆序同義詞,最後才是華韓語言差異較明顯,且學習者最容易混淆不清的同形近義詞和同形異義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