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韓華語教師在初級華語課程實踐協同教學之反思研究(2023) 楊淨嵐; Yang, Ching-Lan本研究目的是探究臺灣籍華語教師及韓國籍華語教師在初級華語課程中, 實踐協同教學的歷程,其中包含共同備課、教學挑戰、課後檢討及自我反思。 目前臺灣的華語教學領域,與「協同教學」相關的研究甚少,且隨著因配偶工 作外派在臺短居或長住的韓國人越來越多,為提供針對性的華語語言課程,研 究者與一名韓籍教師採用 Friend& Cook(2004)提出之「一教一觀察」模式, 共同計畫一為臺、韓教師協同教學之初級華語課程。 首先,課程為符合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本研究根據建置初級華語課程之理 念結合問卷調查法收集訊息,並依此編撰教材、籌備教學;接著,記錄共同備 課之歷程,在每一堂課前,臺、韓教師會針對教材內容、教學任務及學習者學 習情況,溝通協調、提出方法以進行協同授課;課後,臺、韓教師依各自觀察 之現象一同討論、檢討,再透過 Gibbs(1988)提出之反思循環理論進行教學反 思,藉以改善課程、積累經驗。而在教學研究結束以前,另以問卷調查法及半 結構性訪談法收集學習者對於課程的評價及看法。研究呈現的結果包含臺籍教 師與韓籍教師的備課過程、課後檢討之逐字稿搭配反思循環理論的反思紀錄, 總結臺籍教師及韓籍教師協同教學歷程,並討論學習者給予課程之回饋。最 後,由以上結論提出臺籍教師與韓籍教師協同教學之相關建議,供研究者、華 語教師參考。Item 貝利茲教學法於成人線上華語教學之實踐(2023) 鄭臻芳; Cheng, Chen-Fang本實務報告主旨在說明做為一位貝利茲語言機構新手線上華語教師的我,初任職於貝利茲語言機構的三個月間,藉由我實踐貝利茲教學法系統化教學流程的實作歷程之反思,包含檢視貝利茲教學法因應成人教育學理論之成人學習特性,以及反思我在教學時所面對之挑戰及回應方式和態度。藉由教學反思,我如何調整我的教學。期待以我的報告,能帶給對貝利茲教學法、成人線上華語教學及藉著教學反思提升教學之教師能有所助益。本研究主要探討研究目的為(一)闡述現今貝利茲教學法之系統化教學流程於成人線上華語課程之實踐。(二)探究貝利茲教學法因應成人學習者學習特性之現況。(三)我由貝利茲教學法之實踐過程,以Schön的反思理論為基礎,並以Gibbs之反思循環架構,進行教學歷程之反思。透過教學反思,研究結果顯示在實踐貝利茲教學法時,除了採用貝利茲教學法之系統化教學流程之外,更需藉由因應不同成人學習者特性,觀察學生於課堂中之反應,適時調整教學。貝利茲教學法雖有系統化流程之設計,也非常具有彈性。在貝利茲教學法操作程序中,也顯現出針對成人教育理念設計之原則。研究結果也顯示,身為新手貝利茲線上華語教師的我,透過教學反思,我能逐步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及教學觀念,進而能在華語教學領域能有所成長。Item 遠距華語文化課程設計之教學反思—以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國畫與書法課為例(2021) 賴映蓉; Lai, Ying-Jung本研究旨在藉由遠距華語「國畫與書法課」課程設計,探索適合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設之入門遠距華語文化技藝類課程教學模式。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法、參與式觀察法與半結構性個別訪談法,根據課程架構、學習者需求與專業性材料作分析,再結合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遠距教學互動性來規劃課程,並採混合同步與非同步遠距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設計以國畫為主,書法為輔,以「永字八法」、「花中四君子」、「花卉」、「動物」、「食物」和「水果」6大主題進行教學,並利用不同的媒材結合節慶與手工藝創作,增加課程趣味性和互動性。課程目標為讓學生透過體驗中華傳統藝術,增加目的語文化的了解與中文輸入,以提升學習動機與促進其中文學習。經教學實踐後,對整體課程框架、教學教材與錄影、學生反饋訪談進行反思並優化課程設計。研究顯示透過大量的自然中文輸入,學習者對中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且課堂活動有助於紓壓,亦提升其在聽力、漢字認讀、詞彙方面的華語學習成果。經教學反思後,發現本課程較缺少口說訓練、書法教學較單調與較缺乏課程評估方法,故除優化教學大綱與教材外,更利用線上平台MyET設計口說輔助課程與增加口語表達活動。書法教學嘗試除了題字、春聯,也含詩詞教學。為增加互動性和成就感,利用線上平台Padlet另增期末成果展活動。最後,提出遠距華語技藝文化類課程設計教學建議。Item 華語教師教學省思研究---以泰國中華國際學校10年級外語班為例(2014) 謝素娟身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教學自我省思的意識,這不僅是對自己教學專業上的精進要求,亦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因此,本論文旨在探討筆者在華語文教法上的優缺點,並針對缺失來探討與改進,以提升華語文的教學能力。論文的架構總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緒論包含了研究的背景、動機與目標,以及研究的範圍。 第二章文獻探討則從與本研究相關的第二語言教學法和教學策略等文獻,來探討如何有效的運用在教學實務上。 第三章研究方法則透過教材、教案、教學日誌、問卷、教學錄影以及逐字稿等做為研究的工具,而主要是以問卷並輔以筆者的教學錄影為調查的方式進行。本研究之問卷對象則以華語老師和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學生為主,經由填問卷者觀看筆者的教學錄影後,再為筆者做教學反饋。 第四章則根據本論文開放式的問卷問題,經由回饋者的回饋與教學理論等來作一番剖析與研究。本問卷的問題內容包括了聽方面的「聲調糾音」、寫方面的「書寫大意」、詞彙方面的「抽象詞語」等等教學活動的省思與回饋,另外還包括了「念課文」、「阻止學生上課抄筆記」、「同音字/近音字詞」、「課文講解」以及「教學媒介語」等等綜合教學活動的省思與回饋。 第五章結論。經過本研究的分析與結果,歸納出以下幾點華語教學省思的重要性: 1、省思華語教學活動前教案設計的重要性。 2、省思華語教學活動中如何提升察覺與應變能力的重要性。 3、省思華語教學活動後改進與實踐的重要性。 4、省思華語教學活動前、中、後的歷程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重要性。 希望以上的研究結果,可促進華語教師對教學省思的重視,以及掌握教學省思的方向,進而對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更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