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現代漢語信息結構與斯語對比
    (2015) 尤莉莉; Ljiljana Jovanovic Kotcherlakota
        本論以Halliday (1967,1985), Lambrecht (1994)以及Teng (1984) 介紹信息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 理論和討論了漢語與斯語的話題−述題(topic-comment)結構類型及其形態句法特徵。     根據Li and Thompson(1976)漢語屬於「話題凸顯型語言」而斯洛維尼亞語(斯拉夫語) 屬於「主語凸顯型語言」,Li and Thompson (1976)認為一般句子主要成分是話題(topic) 和述題(comment)     話題是現代漢語重要的研究內容,涉及到語序、語言類型、信息結構等多方面的的問題。本文認為話題在句法形式上有一定的反映,如語法標記、語音亭頓等,話題同時收到三個平面的句法、語義、語用三者相互制約的影響。從話題標記由實到虛的變化,語法結構的轉換、移位可以看出,話題正處於語法化的進程中,仍有部分屬於語用範疇,而不完全是一個句法範疇。     本文為話題句與非話題句的對比向學習者做了問卷調查,我們以兩種不同的語言類型背景的受訪者為調查對象:漢語是話題凸顯型語言, 斯語是主語凸顯型的語言。目的是從語篇角度考察非母語者與母語者對漢語話題句掌握情況的差別度。「話題句」資料來源是向學習者做了問卷調查,我們參考了《新實用視聽華語》以斯語為母語的生學習漢語時,一種移位話題句類型:賓語提前型及兩重無移位話題句類型:主語提前型(或左移)和漢語風格話題。     到日前為止,研究漢語學習者在斯洛維尼亞學習漢語過程中面對甚問題,這樣的研究很少也可以說是沒有。
  • Item
    現代漢語存現句及其次結構
    (2010) 盧俊宏; Jyunhong Lu
    對於現代漢語的存現句,過往學者多以語義和表層詞組的線型結構來定義之,而未能深究語義結構和句法結構如何互動。在缺乏漢語存現句的發現程序下,前人往往直指某類句子為存現句,一方面誇大漢語存現句的表層結構特徵,一方面也未能從功能上對應其他語言的存現句。 本文從語言類型學出發,輔以形式語法和功能語法對於存現句的討論,從言談和語言共性的層面探討存現句的語言普遍性,進而從言談和信息結構的角度切入,論證所謂的存現句是一個語言系統中用以調節信息結構的句法機制。本文指出存現句的功能在於將一個帶有新信息的所指引入言談中。具體的操作過程則有賴於信息包裝(information packaging)(Chafe,1976),意即說話者如何組織句子內部的信息結構,妥善地傳達新信息,使得言談溝通得以順利進行。 本文在最上層將漢語存現句分做存在和隱現兩類,並於其下再根據動詞次類的不同和語義內涵劃分次類,同時論述了各種存現句如何從語義到句法、句法乃至於表層信息結構的生成歷程。其中存在句包括「有字句」、「’是’存現句」、「姿勢動詞句」和「移位動詞句」。隱現句之下則區分「出現句」、「消失句」、「分裂主語句」和「氣象句」。最後,還有一類衍生的存現結構「緊湊句」。 存現句在華語教學中常常安排在初期的課程中。但是目前華語教材對於漢語存現句語法點的描寫、言談功能的介紹乃至於次類的劃分仍是眾說紛紜。再者,有鑑於存現句調節信息結構的功能,而漢語的表層結構又多受信息結構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明確地定義現代漢語存現句的句法結構以及詞序變換的動因,使華語學習者在學習華語的初期便能在習得漢語存現句的同時開始接觸漢語的信息結構,稗使華語學習者最終能夠達到高水平的漢語能力。
  • Item
    語序與有生性在中文與西班牙文孰重孰輕?檢視學習者的處理策略
    (2015) 陳佳宜
    在第二和外國語言學習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學習者的母語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外語學習,如果會又如何影響他們外語學習。競爭模型 (Competition Model) 對於第二語言處理的主張是母語的處理策略存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但隨著學習者的程度提高,漸漸改用目標語母語者的解讀策略。另一派認為普遍語法 (Universal Grammar) 不但體現在第一語言習得,也存在在第二語言學習,所以在二語學習也受到普遍語法的影響,淺層結構假說 (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 認為母語的深層處理句法能力無法轉移到第二語言上。 本研究調查中文、西班牙文母語者在其母語對簡單及物句的語言處理,實驗句子中只有語序、有生性線索,並設計名詞指稱偏好以瞭解合理性是否影響處理。除了兩個語言的母語者,也調查學習者處理中文、西班牙文的情形,實驗結果發現中文母語者處理中文時,語序結構是最重要的線索。西班牙文母語者處理沒有型態線索的西班牙文句子,也是依賴語序結構。 西班牙文母語者處理中文時,其表現受到程度的影響,初級受試者依照NVN結構策略、普世模型解讀句子,而中高級受試者也是依照NVN結構解讀,但在非標準式中顯著降低對普世模型的依賴,逐漸使用中文OSV解讀非標準式。中文母語者處理西班牙文時,其表現較不受到程度的影響,因NVN結構策略、普世模型而選擇施事者。本研究中兩個語言的初級、中高級學習者在目標語都沒有辦法有深層處理的表現,符合淺層結構假說的預測,而較難與競爭模型的主張一致。
  • Item
    中級華語閱讀教材設計之研究-以越南籍學生為對象
    (2010) 田世蘭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越南籍學生在閱讀方面之需求,並設計適合越南籍學生閱讀的教材,並且將閱讀教學方式帶入閱讀課程中。 本研究採用問卷分析以及教學實驗法進行研究,以閱讀基模理論為依據、架構,以越南籍大學中文學系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訪談,並且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中級華語程度越南籍學生為教學試驗對象。 經研究分析、教學實驗後,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中級閱讀的詞彙應具有實用性。 二、中級閱讀的內容解釋應具有針對性。 三、中級閱讀教材應設置閱讀技巧訓練 四、中級閱讀教材的內容應為學習者熟悉、在地化 五、閱讀教學應著重閱讀方式的訓練、技能的訓練、理解能力的訓練 六、幫助學習者建構圖式知識 本論文希望透過研究結果提出一些建議,能在華語閱讀教材編寫與開發方面作為日後有志之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