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121
Browse
8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戰後台語文刊物研究(2012/08-2013/07) 李勤岸台語文刊物代表台語文運動的路線、方向與興衰。台語文的標準化進展、台語文學創作與發展、台語復振運動的起浮,均可從台語文刊物的創刊、出版、停刊,以及主編、作者、作品中研究出一個清晰的經緯脈絡。這些刊物的研究對於此語言在語言復振,以及文學風格與文化面貌的了解,應該是重要而有所貢獻的。 戰後台語文刊物,海外有1974年在美國New York發行的《台灣語文月報》,1991年在美國洛杉磯發行的《台文通訊》;國內則有80年代的《台語文摘》、《掖種》,90年代的《蕃薯詩刊》、《蓮蕉花》、《茄苳》、《菅芒花》;2000年以降,又 有《台文罔報》、《海翁台語文學》、《海翁台語文教學》、《台文戰線》、《首都詩報》等。 這些刊物有純文學性質的,如《蕃薯詩刊》、《台文罔報》,也有語言運動性質的,如《台文通訊》,也有語言教學性質的,如《海翁台語文教學》。大多數刊物則兼具文學與教學性質,或文學與語言運動。到底不同性質的刊物,與不同的社會背景,文化氛圍有什麼關係?它們又各扮演什麼角色,各自做出什麼階段性貢獻,又如何在文學史或語言運動史上給予適當的定位?本計畫希望用三年時間來研究。 本計畫要蒐集這些刊物,將之全部掃瞄典藏,並選出各刊物中之重要文獻加以打字、研究、歸類,數位化上網。如此一來,對要研究台語文復振運動,台語文學史,以及台灣文化現象的學者當會很有應用價值。Item 楊秀卿唸歌聲音及歌詞數位典藏(2011/08-2012/12) 李勤岸; 丁鳳珍百年來,七字仔一直是台灣白話台語文學極其珍貴的寶藏。然而以七字仔創作的唸歌藝術隨著台語的沒落,漸漸失去聽眾,失去傳承。而且,現有的藝人大都年歲已高,早呈半退休狀態。 針對此困境,本計劃擬提出解決方案。首先,我們將這些長篇史詩唱曲轉譯成漢字,然後在其上方及右側注上台羅音標和台語ㄅㄆㄇ音標兩種。較艱深的詞句再加以註釋,讓國人既聽歌識字又識意,寓學習於聽歌娛樂之中,應是一大創新。 目前,唸歌也得到文建會重視,將它列為贊助傳承的傳統藝術,每年編列經費,由國寶藝人楊秀卿女士擔綱,傳授給三位藝生,目前已是第三年。楊秀卿早年曾在電台節目中唸唱,其盤式錄音帶品質很好,且累積逾一千小時,我們已向所有權人取得授權。另外,台灣唸歌團的其它唸唱老藝人王玉川、陳美珠、陳寶貴等也有二十小時的錄音帶。本計劃將轉譯其中合計一百小時的長詩的錄音檔,以半時為單位轉譯成數位典藏的歌與詞,加上注音。將每一彈唱之詞標記時間點,使得歌與詞同步播出,讓聽者能正確認識台語音,台語字,以振興台語文及唸唱藝術。Item 戰後台語文刊物研究之二(2014/08-2015/07) 李勤岸台語文刊物代表台語文運動的路線、方向與興衰。台語文的標準化進展、台語文學 創作與發展、台語復振運動的起浮,均可從台語文刊物的創刊、出版、停刊,以及主編、 作者、作品中研究出一個清晰的經緯脈絡。這些刊物的研究對於此語言在語言復振,以 及文學風格與文化面貌的了解,應該是重要而有所貢獻的。 戰後台語文刊物,如海外有1974年在美國New York發行的《台灣語文月報》,1991 年在美國洛杉磯發行的《台文通訊》;國內則有80年代的《台語文摘》、《掖種》,90 年代的《蕃薯詩刊》、《蓮蕉花》、《茄苳》、《菅芒花》;2000年以降,又有《台文 罔報》、《海翁台語文學》、《海翁台語文教學》、《台文戰線》、《首都詩報》等。 這些刊物有純文學性質的,如《蕃薯詩刊》、《台文罔報》,也有語言運動性質的, 如《台文通訊》,也有語言教學性質的,如《海翁台語文教學》。大多數刊物則兼具文 學與教學性質,或文學與語言運動。到底不同性質的刊物,與不同的社會背景,文化氛 圍有什麼關係?它們又各扮演什麼角色,各自做出什麼階段性貢獻?又如何在文學史或 語言運動史上給予適當的定位?以及戰後不同刊物及時期所使用之台語文字做整理研 究分析,本計畫希望用三年時間來研究解答。 第二年計畫預計統整首年計畫的數位化檔案,並持續對於未數位化之刊物建檔,同 時加以分類、進行台語文刊物中台語文用字的研究,此工作需耗費相當程度人力來做電 子化的細部工作,及對於各刊物數位檔案完整預計可望在第二年的計劃階段,數位化檔 案程度達到百分之八十五。第三年則預計將全數獲得版權之數位化台語文刊物,並將三 年來之計畫整理研究出的資料,做一有系統規劃且上傳至網路,對於研究台語文復振運 動,台語文學史,以及台灣文化現象的學者應會具有極大的參考、研究價值,冀望能替 台語文研究帶來更多專業研究空間、資源,及得以延續保存珍貴台語文學、台語語言運 動等資料。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多語文化與語言政策(2008/12-2009/11) 李勤岸; 陳昭珍; 施正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01 年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主張保障人類的語言資產並鼓 勵各國在各級教育的語言多樣性。 縱觀全球,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國家將兩種或多種語言定為官方語言, 但就現實而言,可謂不存在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單語國家,例如:中國各地通 行於日常生活的各種漢語系及非漢語系語言;在美國,有大約10%的人口不 說英語;而在英國,更有超過100 種不同的少數民族語言;在迦納、奈及利 亞等其他非洲的單一官方語言國家,多達90%的人口能夠熟練使用兩種或多 種語言。 儘管台灣自古坐擁高語種密度的寶庫,但戒嚴時期獨尊華語,解嚴以後, 語言觀朝向多元,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良好的語言政策因應,面對多語社會, 乃至日增的外籍移民,多語文化以及語言政策與規劃的研究勢不容緩。 由文化的層面來看待土地上的各種語言,其不僅是集體認同的重要表徵 (signifier)及文化載體,即令以國家整體立場,各種語言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文 化資產。相較歐美日本在這方面研究的廣度及深度,國內在多語文化及語言 政策的資料蒐整及學術研究,顯然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探其緣由,相關 圖書文獻不足乃原因之一,也因此本計畫擬就充實國內相關圖書文獻為主 旨,為日後相關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Item 晏熟 ê 早春(臺南市 : 開朗雜誌, 2011-06-01) 李勤岸Item 後殖民文學的語言(臺北市 : 書林出版, 2011-01-01) 李勤岸Item 台語文學史料中的語詞變化研究(II)(2006/08-2007/07) 李勤岸自1885 年台灣第一份報紙《府城教會報》出刊開始,台語文學已經累積相當豐富 的史料。本研究計畫擬將這些史料文本集合成五個詞庫(corpus),作為本計畫的研究語 料。綜觀這一百一十年來,正是西方基督教文化在台灣的傳播期,其中又加入其他族 群語言的接觸(包括日語、客語、華語、原住民語和Holo 語等);彼此間密切的接觸自 然會在上述五個詞庫中呈顯出來。從這些研究語料中之語詞變化,我們可以探討出台 灣文化的演變面貌。本計畫的語言文化變遷研究將包含宗教變遷、生活形態、政治變 遷以及思想演進。期待透過具體的語詞變化見證台灣文化在這百年來的清晰輪廓,使 我們對台灣語言和台灣文化會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對族群之間曾經有過的親密接觸, 互相進入對方語言文化的經驗中瞭解彼此,從而彼此包容相互欣賞,促進族群的和諧 和團結。從西方傳教士以及殖民政權所帶來的語言文化的接觸,進一步研究探討台灣 語言文化所呈現出來的海洋文化性格。Item 十項管見(臺南市 : 開朗雜誌, 2012-01-01) 李勤岸Item 食老才知 ê 代誌(臺南市 : 開朗雜誌, 2011-01-01) 李勤岸Item 台灣話ê文字化kap文學化(臺南市 : 開朗雜誌, 2015-07-01) 李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