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2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國中生效果研究(2024) 應昀庭; Ying, Yun-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國中生五正效能(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正向成就)、四樂行為 (樂動、樂活、樂食、樂眠)、心理健康情形之效果。以準實驗研究設計,選取新北市某國民中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249人,實驗組128 人、對照組121人。在2024年,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接受結合桌遊之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課程,為期三週共135分鐘,對照組僅實施前後測問卷測量。研究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教育介入成效分析,另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法、課程學習單與五正四樂行為實踐記錄來分析過程評量。研究結果發現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國中生整體之五正效能及正向心理健康。教育介入對於四樂行為的改善未達顯著差異。學生表示教育介入能幫助理解正向心理健康與五正四樂的概念,及學習促進正向心理健康的方法,課程不僅有趣也收穫良多。並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多種方式來實踐五正四樂,以提升正向心理健康。本研究建議學校結合校本課程,發展跨領域的正向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推動結合桌遊的正向心理健康課程,增強學生五正四樂行為實踐,以提升學生正向心理健康。Item 細懸浮微粒防治動畫教育介入成效之研究-以台灣某四所國中為例(2021) 張簡宏禹; CHANG CHIEN, HU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對國中生所發展之細懸浮微粒防治動畫教育介入課程,對於國中生之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影響,並瞭解該課程之介入成效。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一所臺北市國中、兩所桃園市國中及一所彰化縣國中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針對實驗組進行PM2.5防治動畫教育介入;對照組進行PM2.5防治教育PPT介入;控制組則不介入。本研究之結果如下:一、介入前,研究對象之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與PM2.5防治行為意圖,皆有中上程度之表現。二、介入後,實驗組在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與PM2.5防治行為意圖上皆有顯著提升;對照組僅在PM2.5防治知識上有顯著提升;控制組則均無顯著提升,且實驗組在PM2.5防治知識、PM2.5防治態度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顯著高於對照組之研究對象。三、介入前與介入後,PM2.5防治行為意圖與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及PM2.5防治態度間,皆達顯著正相關。四、介入後,實驗組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之變項可解釋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預測力為40.0%;對照組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之變項可解釋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預測力為54.1%。Item 流行性感冒防治衛生教育課程介入成效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2020) 簡淑芬; Chien, Shu-Fen本研究旨在探討流行性感冒防治衛生教育課程介入對國中生流感防治知識、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與行為之成效。 採準實驗研究設計,以106學年度入學國中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139人、對照組132人,總計271人。實驗組進行兩節課共90分鐘的流行性感冒防治衛生教育課程介入教學,對照組則不接受額外的介入教育。資料統計分析採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進行分析,統計方式包括描述性統計(次數分配表、百分率、平均值、標準差)與推論性統計(卡方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結果顯示,流行性感冒防治衛生教育課程介入可以顯著提升國中生流感防治知識、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與行為。 建議教育、衛生主管單位與學校之間,結合疫情時勢趨勢,增加傳染病防治教學課程單元,以多元教學方式取代傳統式教學,例如桌遊、體驗課程、發表教學法等,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習更具效益。學校設置衛生教育宣導公佈欄及校網設置「傳染病防疫專區」,提供最新訊息供師生及家長下載參考。達到增強學生的健康技能與生活技能,透過有效防疫,讓傳染病遠離人群。Item 國中生網路使用、網路纖瘦意象暴露、身體意象與不健康體重控制行為相關之研究(2019) 黃小玲; Huang, Hsiao-L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網路使用、網路纖瘦意象暴露、身體意象與不健康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宜蘭縣國中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分析102年蒐集1,569名學生自填問卷,結果如下: 一、受測學生近二成曾經看過談論極端瘦身網站,約有三成五有不健康體重控制行為。 二、受測學生的網路使用時間、社群網站、線上影音使用與網路纖瘦意象暴露呈顯著相關。 三、受測學生的網路纖瘦意象暴露與體重過重關注及身體不滿意度呈顯著相關。 四、複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生、肥胖、社群網站使用與網路纖瘦意象暴露較多,看過談論極端瘦身網站,較在意自己體重,對身體較不滿意者較易有不健康的體重控制行為。Item 國中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方案成效之研究(2011) 吳玉萍; Wu, Yu-Ping本研究主要針對所研擬的一套短期性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方案加以執行,並評價其對學生知覺班級社會環境、學習動機及自尊的影響。採準實驗設計中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設計進行,立意選取宜蘭縣礁溪鄉某國中2班七年級學生為實驗組,進行六週介入;再以同校3班同年級學生為校內對照組,以及同鄉另一所國中3班同年級學生為校外對照組。其中實驗組57人、校內對照組88人、校外對照組66人,共計204人。研究工具包括班級社會環境與學習表現問卷、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方案、教師檢核表及學生回饋意見表。主要結果如下: 一、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方案介入後,實驗組與校內對照組、校外對照組的知覺班級社會環境並無顯著差異。 二、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方案介入後,實驗組與校內對照組、校外對照組的學習動機並無顯著差異。 三、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方案介入後,實驗組與校內對照組、校外對照組的自尊並無顯著差異。 四、介入過程中,實驗組在教師同理與支持、班級成員感與歸屬感、班級安全感、參與班級事務、實現學業目標及自我更新等目標層面的表現都有進步的情形。另外,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方案的各項策略都獲得導師及多數學生的肯定與支持。 最後建議,在進行班級社會環境營造時,宜延長介入時間、增加多元策略、參考執行經驗提高可行性和實務性、同時測量知覺與理想的班級環境,以及加強教師培訓。Item 臺灣南部地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2010) 黃春太; Huang Chun-Ta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資料來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姜逸群教授主持之「學校衛生行政與青少年健康之研究」在2007年收集之資料。本研究係以臺灣地區南部七縣市公立學校國中生為母群體,從中選取閩南籍、排除父母均歿者、隔代教養者、與其他親戚同住者,最後共得樣本3212位。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及幸福感之現況 1. 研究對象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者最多,國小以下者最少。父母親的職業方面,父親以第四類最多,母親以第五類最多,最少的均是第一類。 2.研究對象擁有不錯的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之社會資本。 3.研究對象擁有正向健康的營養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但運動行為較差。 4.研究對象擁有正向的幸福感。 二、國中生其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的關係 1.母親教育程度與研究對象幸福感有顯著差異,而父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研究對象幸福感則無關。 2.父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與研究對象社會資本有顯著差異,但母親職業與社會資本無關。 3.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 4.社會資本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與同學合作解決事情行為愈多、與同學相互幫忙情形愈多、對人信任感愈多、與同學互動關係愈多、與師長關係愈好者,其幸福感愈好。 5.生活型態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日常飲食選擇維持營養健康的行為愈好、從事維持健康體適能的活動愈多、從事維護自身安全的行為愈多、面對壓力時的自我調整方式愈好、增進與健康有關的知識、態度、行為愈多者,其幸福感愈好。 6.社會資本與生活型態呈正相關,研究對象的社會資本愈多,愈能落實正向的生活型態。社會資本之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可解釋生活型態之營養行為、運動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總變異量之13.3%。三個典型因素可解釋國中生生活型態總變異量之27%。 三、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結構關係方面 1.本研究提出的「國中生幸福感影響模式」與實證觀察所得資料相適配。 2.社經地位直接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亦可經由社會資本、生活型態中介變項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 3.社經地位可解釋社會資本總變異量的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可解釋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3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可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44%。Item 臺灣地區國中生自尊與身心症狀研究(2011) 張愷倫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國中生自尊與身心症狀的現況,以及兩者間的關係。以九十七學年度公私立國中學生為母群體,採比率機率抽樣法抽取60班級共1,889名國中生為樣本,並以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最後得有效問卷1,563份,有效回收率為82.7%。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進行分析,重要發現如下: 一、臺灣地區國中生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及社會自尊皆為中間偏正向。 二、臺灣地區國中生的身心症狀平均得分為37.68分(得分範圍18-72分),顯示偏低。 三、男性之整體自尊、學業自尊及身體自尊高於女性;父母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的整體自尊、學業自尊及社會自尊較高。 四、女性、九年級、父母親教育程度國中以下的臺灣地區國中生身心症狀較多。 五、臺灣地區國中生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尊皆與身心症狀呈負相關,顯示自尊愈高,身心症狀愈少。 六、臺灣地區國中生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尊能預測身心症狀,解釋變異量為26.3%,且學業自尊與身體自尊為顯著的預測變項。Item 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2010) 林姵君; Pei-Chun, Li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情形,及影響國中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的因素。研究過程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406份問卷,有效回收349份,回收率87%。採用SPSS統計軟體17.0進行統計分析。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得分偏高。 二、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態度偏正向,且學生「性別」在節能減碳態度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環境敏感度得分偏中上程度。 四、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得分偏中上程度,且學生「性別」在節能減碳行為意圖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節能減碳態度、環境敏感度與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呈現顯著正相關。 六、研究對象之節能減碳認知、節能減碳態度、環境敏感度等預測變項對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其解釋力為50.1%。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針對節能減碳教育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Item 國中學生睡眠品質及其影響因素探討--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2010) 張顥霓; Chang Hao-Ni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國中學生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以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為母群體,抽取12個班級,有效問卷 389 份,回收率 92.6 %。 本研究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以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評量研究對象整體的睡眠品質得分平均為5.93分,睡眠品質差者為多數,佔53.7%,睡眠品質佳者為少數,佔46.3%。 二、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部分,研究對象屬「九年級」、「父母婚姻狀況為父或母已去世、父母離婚或分居、父母並未結婚」、「父母社經地位低」、「自覺健康狀況差」的研究對象,其睡眠品質較差。 三、研究對象的生活習慣部分,有「就寢前另外找時間小睡」、「喝含咖啡因之飲料」 、 「以飲酒方式促進睡眠」 、 「有吸菸的習慣」 、 「有吃宵夜的習慣」、「睡前兩小時內激烈運動」、「於午夜十二點至凌晨六點的時段上網」以及「因上網而延遲入睡」者,其睡眠品質愈差。 四、研究對象的生活壓力、睡眠物理環境部分,「生活壓力愈大」 、 「睡眠物理環境愈差」 者,其睡眠品質愈差。 五、「年級」、「父母婚姻狀況」、「父母社經地位」、「生活壓力總分」、「睡眠物理環境總分」、「生活習慣總分」及「自覺健康狀況總分」等與睡眠品質相關的變項,對睡眠品質的解釋力為 31.7%。Item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預防齲齒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0) 陳憲佐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國中學生預防齲齒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台北市某國中之全體學生,以分層集束抽樣法,於三個年級各抽出四個班為樣本,進行自填式問卷施測,共得有效樣本420人。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口腔保健知識頗佳。其齲齒罹患性認知、齲齒嚴重性認知、預防齲齒行為利益性認知為中上程度;預防齲齒行為障礙性認知則偏中下程度。而其預防齲齒行為行動線索整體接觸上頗佳。 二、研究對象之預防齲齒行為自我效能屬於中上程度,自我效能的程度:「家裡」高於「學校」又高於「學校以外之其他公共場所」;「時間充足」高於「時間緊迫」;「洗手台及水源充足」高於「洗手台及水源不足」;「有人提醒」高於「無人提醒」;「潔牙用具齊全」高於「缺少潔牙用具」。 三、研究對象之預防齲齒行為屬中等傾向積極,其中「我每天晚上睡前都會刷牙」、「我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刷牙」較正向,「我每週都會使用含氟漱口水」較不足。 四、男生的「預防齲齒行為利益性認知」和「預防齲齒行為之行動線索」高於女生。七年級生之「預防齲齒行為」優於九年級生。 五、研究對象之「罹患性認知」、「利益性認知」、「行動線索」及「自我效能」越高者,而「障礙性認知」越低者,則越傾向採取「預防齲齒行為」。 六、性別、罹患性認知、障礙性認知、行動線索與自我效能對預防齲齒行為變異的解釋力為43.1%,其中以自我效能影響力最大;其次為障礙性認知。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