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1

系所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民國93年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年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培育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碩士班設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及科技應用管理四個教學分組;博士班以提供技職教育組課程為主;在職專班著重於培養技職教育行政及科技管理應用專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對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學習成效之影響
    (2004) 林錫昭
    本研究旨在探討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對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對象選擇技專校院五專部三年級學生,包括控制組51人,實驗組48人,分別施予傳統與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教學。最後再根據認知成就測驗、實作檢定與實習實驗報告成績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學習成效是否有差異?此外,並依先備知能進行差異性比較。同時探討學習風格是否影響學習成效?繼則探究電腦素養與實習實驗學習成效間相關聯的程度。最後再進行教學診斷,開立教學處方。研究結果經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薛費氏法、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處理分析,得到的研究結論如下: 一、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對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的學習影響很大。實驗組學生除了在量化學習成效明顯優於控制組外,還可發現原本在傳統教學中須花很多時間才能釐清的難題,透過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在短時間內即可迎刃而解。此外亦發現,實驗組學生的人文氣質也很明顯的提升許多。 二、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教學,可以緩和因學習風格之不同所造成的學習成效差異現象。另外亦可看出發散者對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的學習成效很明顯的比其他類型的學習者差。 三、除了電儀表實作檢定外,學習風格不同者大部分不會因教學法之不同,而使其在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課程的學習成效上產生明顯的差異現象。 四、先備知能不同的高、中、低分組學生,其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的學習成效,大部分都會因接受不同的教學法而產生顯著性之差異。然而高分組學生在家電認知、電儀表實作檢定;低分組學生在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認知成就表現上,均不會因教學法之不同而產生顯著性之差異。 五、學習者的電腦素養與家電實習及電儀表實驗的學習成效具有極為顯著的正相關係數;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的學習成效間也呈現極為顯著的關聯程度;此外在實習實驗的認知成就、實作檢定、實習實驗報告成績間的正相關係數也達到極為顯著的水準。 六、在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的歷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在下列的知能與技巧有顯著的進步。包括:打字速度與網路使用技巧、口語發表與書面寫作、團隊紀律與合作默契、環保意識、溝通協調、與他人共事及達成任務、了解群我倫理與人際關係、耐心傾聽與尊重別人、寬容他人與自我檢討、邏輯思維、勤於閱讀與尋求真理、追根究柢與洞察真相、解難與下決策、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融通能力、與外在世界聯繫的技巧、操作儀器設備及檢修家電的知能等等。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供教育當局、學界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可結合工業設計、企業管理、機械與電機工程科系的師生進行跨科系的大型專題製作計畫,量身訂做,開發符合各科系學生需求的教學網站與網路課程。 二、建議教育當局或相關單位能製作網路合作學習歷程的教學影片,供觀摩運用。 三、應加強校園區域網路與國家整體網路建設,並做好校園網路管理工作,有效解決網路塞車與中毒現象,始能改善網路教學品質,提昇學習成效。 四、教育當局宜指定相關之大專校院,每年輪流舉辦合作學習教學研討會或工作坊,讓專家、學者、教師齊聚一堂交換教學新知,並分享合作學習教學經驗與心得。 五、利用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教學為自變項,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與肢體動覺能力為中介變項,分別探討其對實習實驗學習成效之影響。 六、選定特殊研究對象,如實作檢定表現很傑出,認知成就與實驗報告寫作均乏善可陳的學生,以質化研究為主軸,分別以個案或俗民誌法,探討其學習特質、智能結構及學習歷程的反應速度與互動狀況,同時深入研究其更深一層的合作學習行為。
  • Item
    台中市國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
    (2004) 林炎瑩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市國中學生電腦素養現況及影響電腦素養之 相關因素,首先以文獻探討與蒐集方式,瞭解電腦素養內涵與影響電 腦素養之相關因素,其次編製「國中學生電腦素養調查問卷」作為研 究工具,針對台中市國中以隨機叢集抽樣方式抽取十一所學校,共計 411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將所得資料分別以百分比、平均數、標準 差、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等統計 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一、整體而言,台中市國中學生電腦素養已達相當水準。 二、個人背景因素方面,顯示性別對國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 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學校環境因素方面,顯示學校位置、學校規模等在電腦素養整 體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學校設備因素方面,顯示班級電腦對國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 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其電腦教室數、開放電腦教室等對國 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五、電腦經驗因素方面,顯示參加電腦社團、每週使用電腦時間、 玩過電腦遊戲等對國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 異存在。 六、家庭電腦環境因素方面,顯示家中有個人電腦、家中可連接網 際網路、父母親支持學習電腦、家中可討論電腦問題者等對國 中學生在電腦素養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 Item
    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
    (2003) 林振盈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的電腦素養現況,以及探討影響 其電腦素養之相關因素,進而提出提升其電腦素養之建議。 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以歸納其應具備之電腦素養項目,並彙綜成調查問 卷,再由專家審查及預試修正,以做成研究之工具。其次,採分層隨機取樣, 對桃園縣內各公私立高二在學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藉此探討學生性別、就 讀類科、及其他可能影響電腦素養的因素。共施測10 校,回收有效問卷549 份,回收率達83.06%。應用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等統計方法分析,以獲致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結論,如后: 一、桃園縣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的電腦素養已達中上滿意程度,且男女 學生的電腦素養在整體及認知、技能、情意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二、就讀不同類科之學生,在整體及認知、技能方面的電腦素養均有顯著差 異,且電機電子類科學生優於機械類科。 三、有否參加學校電腦社團之學生,在技能方面的電腦素養有顯著差異, 即曾參加者優於未參加者。 四、學生家中有無個人電腦、網際網路的配備、及電腦使用指導者,在整體 及認知、技能方面的電腦素養均有顯著差異,即「有」優於「無」。 五、學生每週使用個人電腦學習課業的時間不同,在整體及認知、技能方面 的電腦素養均有顯著差異,且以使用3 小時以上者優於零時間者。 六、學生每週上網查詢或蒐集課業資料的時間不同,在整體及認知、技能方 面的電腦素養均有顯著差異,且以使用1 小時以上者優於零時間者。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分別對學生個人、家長、電腦教師、學校及後續 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腦素養、電腦素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