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明代景德鎮單色釉官窯瓷器之研究
    (2010) 林廉穎; Lin Lien -Ying
    明代製瓷工藝承繼了宋元以來的成就,於景德鎮珠山御窯廠開創了新的風格和局面,單色釉瓷亦復如此。 本文的研究對象限定為景德鎮官窯器,第二章主要談官窯單色釉瓷的歷史背景以及工藝技術。從文獻中探討景德鎮官窯的發展、單色釉瓷的燒造情形,並利用珠山地區的考古挖掘報告與現有的殘片微顯結構報告,分析景德鎮官窯單色釉瓷的工藝技術與釉藥配方。 第三章討論的是單色釉瓷的社會功能,單色釉瓷主要作為祭器之用,本章意在重現當時宮廷使用單色瓷的場合、時機與方式,並從文獻中整理出單色釉瓷的次要功能,如膳食器、賜賚器與陳設瓷。 第四章著重於單色釉瓷的藝術發展,利用目前台海兩岸公立博物館出版之圖錄,整理出各類單色釉瓷的特徵、歷朝的燒造情形,探討單色釉瓷特有的藝術風格、紋飾與器型,並歸納出單色釉瓷款識位置與器型之間的關連性。 在第五章的部分,除了總結單色釉瓷的使用概況與藝術風格之外,也比較了明代另外兩處官窯:處州龍泉窯與磁州窯的單色釉瓷,並以這兩處官窯瓷器的角色為出發點,進一步梳理出三處官窯的製瓷地位與功能,此為研究者在撰寫論文之初,並未意料到的一大驚喜。最後則討論明代單色釉瓷的成就對於清康雍乾三朝的影響,除了釉色方面的承繼之外,清代單色釉瓷的規制與祭祀制度基本上都承襲自明代,並擁有更為明確的階級規範。 明代單色釉瓷在晚期逐漸帶有民窯的色彩,這部分有賴於更多的考古成果,如具有「官搭民燒」性質的觀音閣瓷窯遺址,未來筆者將進一步比較遺址的出土器,把晚明時期單色釉瓷的燒造情形整理得更為完整。
  • Item
    宋代青瓷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之價格研究(2001-2010)-以宋代官窯、龍泉窯及耀州窯為例
    (2012) 黃愛蒂; Ai-Ti Huang
    有價證券、不動產與藝術投資,被稱為全球最有規律的三大致富投資標的,其中,藝術品投資報酬率列為首,根據紐約大學教授梅建平(Jian-Ping Mei)和麥可.摩斯(Michael Moses)的「藝術投資的價格研究」,「梅-摩斯-藝術-指數」(Mei-Moses- Art-Index)顯示出全球股市近50年來的平均報酬率為11.7%,而藝術品的平均報酬率卻達12.6% 西方藝術市場界與收藏家們對中國瓷器評價極高,宋代是瓷器純熟的朝代,特別是宋代青瓷,宋代汝窯、龍泉窯、官窯、耀州窯及影青(青白瓷) 皆屬之。汝窯件數有限,成交量極少,影青的藝術市場雖量多但價差,故本研究僅就南宋官窯、龍泉窯及耀州窯以琢器(如罐、瓶、爐等)及圓器(如盤、碗等)的國際拍賣市場以量化統計、年化報酬率、投資報酬率等統計分析法,分析2001年至2010年宋代青瓷在國際藝術拍賣市場的價格變動情形及價量關係。 1978年中國開放改革,2001年起中國的新富階級成為藝術市場強大主力,中國古代瓷器價格上漲迅速,遠遠以倍數成長,2001年至2010年是中國藝術市場的黃金十年。國際拍賣是觀察藝術市場走向的櫥窗,觀察藝術市場最好的方法是採用拍賣結果,以世界三大拍場倫敦、紐約、香港三地,2001年至2010年間在佳士得、蘇富比春拍秋拍資料加上中國二大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北京翰海的拍賣情形作為研究資料,透過公開的量價指標反映市場價值與趨勢。 藉由本研究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宋代青瓷的價量分析,提供喜愛宋代青瓷的收藏者在參與收藏時,能達到感性收藏、理性投資的資料參考。
  • Item
    明代洪武官窯研究
    (2009) 胡仲魁; HU CHUNG KUEI
    摘要 明代洪武瓷器及其斷代,是近年來陶瓷研究者們熱烈討論和關注的一個課題,隨國內外學者對它的深入研究,從對文獻史料的鉤沉到御器廠的實地挖掘,及對散佈在世界各博物館,擬為洪武瓷藏品的排比、分析,到元末明初瓷器斷代的歸納總結,瞭解洪武官瓷的確實存在,惟今掌握了部份洪武斷代的時代特徵。 1952年波普教授(John Alexnder Pope)提出「至正型青花瓷器」理論,開啟了學術界對元青花的研究和重視,同時明代洪武瓷器的考證、區別,必然是息息相關的問題,它有著承先啟後的重要性。因為過去學術界無法辨認出,元代及明初的瓷器差異,由本篇論文希望將現今這一問題釐清。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中,明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以其突出的貢獻,在工藝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特別是景德鎮瓷器燒造技術在宋、元的基礎上都有了很大提昇,燒製瓷器技術得到了全面發展,除了正式設「御窯廠」,明代初期洪武時期的青花瓷器、釉裡紅瓷器以及顏色釉瓷器如曇花一現,尤為短暫,稀少、珍貴。 本論文針對洪武時期的青花瓷器、釉裡紅瓷器為主進行研究,隨著考古的發掘和研究,明洪武瓷器的面貌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筆者一共蒐集了254件洪武官瓷,從這些器物的紋飾、造型、底足、釉色等方面,進行比較與分析,第五章再對青花瓷器與釉裡紅器,在製作工藝、釉水現象、縮釉、漏釉現象上分析,並描述出時代工藝特徵及現象,在器物坏胎、分段的接痕現象,導出明洪武官瓷與其它朝代不同之處。 中國的陶藝發展到了明代洪武,進入了一個新的承先啟後的時代,對於本文內所敘述的十三種洪武官瓷類型為主軸,加以對釉料、底足工藝等做一初步的研究,綜合以上的分析,企圖尋求出鑑別洪武瓷器的基本原理原則。
  • Item
    明代皇帝的宗教好尚與官窯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曁硏究所, 2005-04-??) 曾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