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夢魘」-動畫的黑色美學
    (2009) 徐書璟; SHU CHIG, HSU
    快速進步的科技發展,依舊無法照顧到人們內心裡巨大且荒涼的孤獨感。本創作中,主角是創作者的化身,以夢境表達現代人內心深處巨大的孤獨感與焦慮。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夢的解析》中提出人類的心理活動分為意識(conscious)與無意識(unconscious)。其中,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主要的特徵是「非理性、無道德性、反社會性、無時間性、不可知性」。而透過夢可以把無意識的本能與抑制的慾望顯示出來。 本論文對相關動畫做整理研究,透過語意分析與質性訪談分析相關動畫作品。創作方面以可愛的造型搭配詭異的場景氛圍,形成強烈對比,期以發展出獨特的黑色風格。創作作品完成後,針對26受測者進行質性訪談調查。質性訪談採用開放式問題,即沒有預設答案的問題。詳細統計調查之結果,綜合不同觀點以探討本創作。並透過分析結果進行三級編碼,檢視作品優缺點,真正了解作品的細節。 本創作透過夢的主題,企圖解放創作者的無意識,以夢境中動態的動作與立體的圖像來表達現代人刻意掩飾的真實情緒:因為不安的焦躁粗魯、因為憤怒的爆裂猙獰、因為慾望的坐立難安。一些隱藏在文明教養下的不雅姿態、不端思緒及被壓抑的情慾。透過創作捕捉文明巧妝下的偽善、潛入表面下窺探。
  • Item
    品德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3) 呂佳桑; Lu,Chia-Sang
    本研究以「品德教育」為主題融入課程,並依據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Kevin Ryan研究品德教育教學方法歸納的教學模式「6E教學方法」運用於教學課程及活動中,引導學生認知與體會。以「動畫」為本次視覺藝術教學主題,藉由課程的設計使學生思辨影像媒體傳遞的訊息,了解動畫產業的詳細分工,並以動畫原理進行短片製作,在分組討論劇本時內化品德價值內涵及演出同時體會分工互助的合作精神,規畫並重視覺藝術與品德教育內涵的課程內容。 本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以教學行動研究來實踐,經由課程研發、試探教學、專家檢核與修正後之前後測與正式課程實施,並以質化、量化資料分析統計,獲得以下研究成果: 一、依據文獻探討並透過試探性教學、專家效度檢核修正後研發出以「動畫」為視覺藝術教學題材,同時運用品德6E教學方法將「品德教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 二、「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能讓學生以動畫的製作原理與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體驗了解品德教育與正向價值的意涵,潛移默化中達成課程目標。 三、「大導演是國中生」課程能夠提升學生覺知並感受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最後依據研究觀察與省思提出實施課程相關建議,以作為相關學者、教師研究及實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