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語文資優生進入大學後之追蹤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8-06-??) 林寶貴; 郭靜姿; 吳淑敏; 廖永堃; 嚴嘉明Item 國中資優生鑑定成績與學生入學後成就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5-06-??) 郭靜姿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資優生鑑定成績與學生入學後三年學業成就表現之相關。研究對象取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輔導區內設置資優資源班的國中十五所(含六類學科資優)。學生人數總計2637人,畢業於七十七致八十一學年度。樣本分為資優鑑定入選組及落選組,以比較兩組學生學業成就的差異。本研究亦調查教師對於鑑定效度的看法,取之客觀化的數據資料做比較。樣本選取曾經參與資優生定工作的教師及行政人員共82人。 本研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以學生在國一參加資優鑑定的成績,在校三年的學業成就與高中聯考成績,分析不同鑑定工具結果與學業成就間之相關;第二部分以問卷調查方式,搜集教師對於資優鑑定工具及甄選方式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1.在北區國中資優決選鑑定會中入選的學生,其三年學業表現及高中聯考成績顯著優於落選組學生,顯示北區國中資優學生之鑑定工作能夠甄別具有學術性向的學生。 2.各種鑑定工具結果與學業成就間之相關在不同資優類別、不同學校及不同學年度有不一致的情形,為共同現象是:加權總分與學生三年學業成績及聯考成績間有高度的相關,可見採用加權總分有其優點,為比重訂定的方式,各校可參考本研究所提供的實證資料加以調整。 3.各種鑑定工具以學校自編測驗成績(如:小學成就測驗、國中各段考及國文作文等成績)與學生在校三年學業成就表現間之相關最高,唯自編成就測驗與聯考成績間之相關情形在各學年度變異頗大,可能是因為學校考題與聯考命題年年不同,命題趨向之一致程度每年不同之故。 4.智力測驗以語文量表部分」與學業成就之相關較高。在若干組別,智力與聯考成績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唯與在校學業表現相關較低。高級瑞文式推理能力測驗與學業成就間多未達顯著水準,甚至有顯著的負相關存在。 5.性向測驗與學生在校學業表現及聯考成績間之相關各學年度變異頗大。雖然部份年度相關達到顯著水準,但多數年度相關不顯著。三種性向測驗以數學及生物性向與學業的相關較高,理化性向相關多不顯著。 6.各資優類組鑑定工具對學業表現預測的情形雖然各校、各年度變異情形頗大,但預測力較高的工具國文組為教師自編測驗及國文作文;英文組為英文段考、魏氏量表及教師自編測驗;數學組為數學段考、魏氏量表及數學性向;自然組為數學段考、生物段考及魏氏語文;數理組為數學段考、生物段考及魏氏語文;一般能力優異組為魏氏量表、國文段考及生物段考。7.資優班教師對於各種鑑定工具之有效性看法與本研究結果不太一致。多數教師仍較肯定智力測驗的效度,研究者認為這也許是受長期以來國內在鑑定資優生時較看重智力測驗所影響;在決定資優人選的方法上,較多教師贊成採用多元截斷標準選取資優生,以其可選取各方面能力俱優的學生;對於決定的標準,教師多傾向於採用現階段所用之比重或截斷標準。研究者建議為來各校可參考本研究的結果,調整校內鑑定的工具及標準。多元迴歸模式亦可嘗試採用,各校可參考歷年之鑑定資料重新訂定加權比重。Item 資優生與普通生學習動機、策略運用與後設認知能力之差異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4-06-??) 郭靜姿本研究旨在比較資優生與普通生在學習動機、策略運用與後設認知能力之差異。研究對象取自臺灣北區四所辦理數理資優教育的高中,受試總計466名,為高一學生,其中資優生143名,普通生323名。研究工具包括五種:成敗歸因量表、閱讀態度問卷、閱讀策略調查表、中文閱讀材料與評量題目及英文閱讀材料與評量題目。研究結果發現資優學生的學習動機較普通學生積極;語文閱讀能力優於普通學生;資優組對於各種策略的難度評估大致低於普通組,兩組學生在多種策略的運用上有顯著差異;而在後設認知能力的差異上責難分軒輊。本研究亦發現學習動機與策略運用兼有顯著的相關存在;但與代表後設認知之自我評估及自我預測正確性相關未達顯著水準。惟自我預測正確性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高度正相關,可見後設認知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有正相關。研究者建議進一步比較不同閱讀能力學生在本研究各變項中的差異情形。Item 我國科學高中教務發展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5-12-??) 吳武典; 郭靜姿; 廖永堃; 羅芳晁; 黃通鎰; 胡家祥本研究的目的在為籌設中之台北市麗山高中,規畫其教務發展遠景。除探討有關國內外文獻外,並編製問卷及舉辦座談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含招生鑑定、升學管道、師資培訓與遴選、課程設計、進階預修及教材教法等六大課題。調查對象為學者專家、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學生家長及資優學生(現於大學就讀),共發出問卷1020份,回收有效問卷650份(佔63.7%)。根據問卷調查及座談會結果,主要意見如下:1.在招生鑑定方面:麗山高中應打破傳統聯招方式,兼採甄試保送、推薦甄選及單獨招生三種方式;其學生來源應不限於台北市;甄試時間應在聯考之前;甄試內容以數理學科為主要考慮,並兼重筆試與實驗操作;在審慎評鑑之後,應容許學生轉出或轉入。2.在升學管道方面:應採多元方式,並力求暢通;甄試保送與推薦甄選應優於大學聯招。3.在師資培訓與遴選方面:專任教師之基本條件應為本科系畢業之合格教師,理想的師資應具備教學熱忱、精通教學方法並富有研究精神;師資之主要來源可分為普通高中教師有志於科學資優教育者,並應給予在職進修機會。4.在課程設計方面:應另行設計課程,不以採標準本或審定本為限;社會學科可以加以綜合;增加科學課程選修時數及專題研究;設計模式應以充實為主,加速為輔,其中獨立研究、名師指導及到大學選修之充實活動,尤應強調;另可規劃空白課程,以利獨立研究或專題研習。5.在教材教法方面:充實性之教材首應重思考能力與研究方法的訓練,次為學科知識及外國語文的學習;學習結果的評量宜以學科能力分組評量為重點,以教師評量為主,輔以自我評量。6.進階預修方面:應爭取大學合作,應加名額、加強實施;可從高二即行實施,以數理專長學科為限;上課方式宜儘量安排到大學上課。根據研究結果,研究小組從整體方向及六大主題提出未來麗山高中教務發展規劃之建議,希望麗山高中將來成為具有理想又有特色之新高中--我國第一所科學高中。Item 文化殊異學生學習潛能評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0-09-??) 郭靜姿; 張蘭畹; 王曼娜; 盧冠每本研究旨在運用動態評量的方式評估文化殊異學生的潛能。研究工具包括:1.新編中華智力量表及其相關例題;2.動態評量施測手冊及紀錄紙。動態評量介入模式採:標準化前測-介入教學-標準化後測。介入方式分為:作答前介入、作答中介入(少量、中度、大量)及作答後介入。評量結果旨在分析受試學生之潛能發展區間(ZPD),並做為未來設計文化殊異資優學生充實課程之參考。本研究總計施測了12位原住民學生與6位僑生。評量結果發現學生之潛能發展區間平均為1.5個標準差(僑生平均1.6個標準差,原住民平均1.5個標準差)。就全體受試在前後測得分及各分測驗之平均數觀之,受試學生在各分測驗表現中,發展區間較為寬廣的分測驗依序為:圖形推理(M=2.0)、視覺記憶(M=1.4)、圖形統合(M=1.4)及邏輯推理(M=1.4);發展區間較為狹窄的分測驗依序為:語文關係(M=0.9)、語詞記憶(M=1.1)、及數學推理(M=1.1)。18位受試學生之潛能發展區間介於0.5~1.0個標準差者有2人,介於1.1~1.5個標準差者有9人,介於1.6~2.0個標準差者有5人,介於2.1~2.5個標準差者有2人。在動態評量之後,智商達到120以上者在十八位受試中有八位。這八位學生原來在標準化前測中僅有一位智力達到資優鑑定的標準。研究者認為未來國內若能運用動態評量方式發掘文化殊異學生潛藏的才能,並藉由充實教學的機會協助其掘長補短,將可提高文化殊異學生之整體學習表現。Item 集中式資優生、分散式資優生及前段班學生之心理適應分析與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86-06-??) 郭靜姿本研究目的在比較集中式資優生、分散式資優生,及前段班學生在中學生生活經驗量表(壓力量表)、自我概念量表、測試焦慮量表,及情緒穩定量表上得分之差異情形,藉以瞭解不同型態之教學方式對於資優學生心力適應之影響。並以皮爾森績差相關法求取上述四種量表間之相關。樣本取自台北市仁愛、龍山、大同、忠孝、和平、中正、永吉、民生及重慶九所辦理資優教育的國中。各組間之比較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事後考驗法處理之,結果如下:1. 普通班前段班學生之壓力總分高於分散式資優學生之壓力總分,而前段班學生與集中式資優學生間、集中式與分散式資優學生間,其壓力總分之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這三組學生在壓力分量表上得分之差異顯示前段班學生之課業壓力高於集中式及分散式資優班學生之課業壓力;而前段班學生也在個人生理問題、個人心理問題及前途問題中顯示他們較分散式資優學生有較多的適應困難。2. 上述三組學生在修訂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中之總自我概念得分,其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惟集中式資優學生之心理自我優於普通班前段班學生:前段班學生之家庭自我優於集中式資優學生。3. 上述三組學生在情緒穩定量表中之得分顯示分散師資優學生之情緒穩定優於前段班學生。其他組別間的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4. 前段班學生之測試教率高於集中式及分散式資優生,而二組資優學生間的差異為達顯著水準。壓力與自我概念及情緒穩定成負相關,與測試焦慮呈正相關。自我概念與情緒穩定成正相關,與測試焦慮呈負相關。情緒穩定與測試焦慮呈負相關。Item 「中華智力量表」編製初步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4-06-??) 吳武典; 林幸台; 王振德; 王華沛; 何榮桂; 邱紹春; 胡致芬; 陳美芳; 郭靜姿; 張蓓莉; 張正芬; 蔡崇建本量表係編製小組參考「修訂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之架構及其他相關智力理論及個別智力量表,歷經三年餘編製而成,為一適用於五歲至十四歲的個別智力量表。本量表之內容分語文及非語文兩大部份,各又包含六個分測驗,其中一為交替測驗。標準化樣本取自全臺灣地區,共計1600人,自五歲半至十四歲半,每一年齡組各取160名。施測結果可轉化得各分測驗、語文、非語文及全量表標準分數。本量表已進行內部一致性係數、重測信度、效標關連效度(以比西第五次修訂版為效標)及因素分析等信、效度研究,結果尚稱理想。Item 文化殊異學生之學習特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9-06-??) 郭靜姿; 張蘭畹; 林秋妹; 王曼娜; 盧冠每本研究旨在分析文化殊異學生之學習特質,研究方式係以訪談法及觀察評量法了解原住民學生與僑生之學習特質。訪談對象為15位原住民學生之教師及13位僑生之教師。並請受訪者就其教學經驗及觀察,評量任教之學生在「多元能力特質觀察量表」上之表現。資料處理兼採質與量得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原住民學生在藝能科目,如舞蹈、體育能力方面表現非常優異。僑生在視覺-空間、肢體動作能力方面表現亦頗佳。 2.原住民學生在語言能力及理解能力方面表現較弱,數學-邏輯能力也差。僑生則在語文理解及表達能力方面表現較差。 3.在人際能力及自我掌控能力上,原住民學生及僑生均表現頗佳。 4.在情境適應能力方面,原住民學生多能快速適應新環境。而僑生則有焦慮及適應的問題存在。Item 臺灣地區未來六年(八十至八十五學年度)國中特殊教育教師需求推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2-06-??) 邱紹春; 陳美芳; 郭靜姿; 董媛卿; 張蓓莉本研究普查台灣地區特殊學校及國民中、小學校各年級在籍之確定或疑似特殊學生人數,及擔任特殊學校或特殊班╱資源班之教師異動情形,進而推估80至85學年度 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需求量。根據回收之問卷(前者回收率84%,後者回收率77%)獲得重要結果如下:1. 79學年度在籍且正接受特殊教育的國 中學生人數除特殊才能外共7‚585 人,國小部分共有14382人。2. 79學年度在籍但未接受特殊教育的國中特殊 學生(由班導師認定)人數共計44‚874人,國小部分30912人。3. 80學年度國中階段之疑似特殊學生人數有 14‚156 人,國小階段38847人。4. 國中專任特殊班教師人數,最近二年每年不足達四百名。5. 79學年度 國中特殊班(校)教師中,已接受專業訓練者所占的百分比為60.43 。6. 72∼79學年度台灣地區國中階段各類特殊教育教師之平均異動率為22.30 %。7. 以目前已接受特殊教育之國中、小各類特殊學生推估臺灣地區國中需增聘特殊教育教師,80學年度226人、81學年度131 人、82學年度 237 人、83學年度370人、84學年度316 人、85學年度10人。8.以目前在籍之國中、小為接受特殊教育各類特殊學生推估,臺灣地區宜聘特殊教師,80學年度2803人、81學年度3088 人、82學年度 3178 人、83學年度3185 人、84學年度3016人、85學年度2711 人。9. 未來台灣地區國中 階段總共需要特殊教育教師為:80學年度3‚030 人、81學年度3‚219 人、82學年度 3‚415 人、83學年度3‚555 人、84學年度3‚332 人、85學年度2‚721 人。Item 數學學習障礙之鑑定工具發展與應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1-07-??) 郭靜姿; 許慧如; 劉貞宜; 張馨仁; 范成芳本研究旨在編製國小升入國一時,數學學障學生鑑定所需之評量工具。包括:1.「基本數學能力診斷測驗」;2.「數學學習障礙特徵檢核表」;及3.「數學錯誤類型計分表」。「基本數學能力診斷測驗」常模樣本取自臺灣北、中、南、東四區與澎湖、金門外島地區29所國小六年級,樣本數為1010名。本測驗以學生在甲、乙二式之成績求取折半信度,信度係數為.93;以六年級上學期之數學科總平均求取效標關聯效度,效度係數為.74(N=148);此外,本測驗係分析國小六年級數學課程內容編製而成,亦具有內容效度。「數學學習障礙特徵檢核表」共有七十個題目,包含九個分量表,由學生之任課教師填寫,學生樣本取自在「數學基本能力診斷測驗」中甲、乙二式總分在各班後十名的學生,人數總計227名。在信度考驗方面,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介於.690~.892,折半信度介於.596~.830;總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961,折半信度為.862。在效度方面,以國小六上數學成績為效標,各分量表之效度係數介於.406~.639;總量表之效度係數為.644,效標關聯效度大致良好。「數學錯誤類型計分表」樣本人數抽取自在「基本數學能力診斷測驗」中各班後十名的學生,共計47名,由三位研究人員分別評量學生在「基本數學能力診斷測驗」中作答可能錯誤的類型,評分者信度以肯德爾和諧係數考驗,在計算題為.855;在填充題為.909;在應用題為.957,評分者信度頗佳。本研究亦以47位學生為樣本,分析學生在「基本數學能力診斷測驗」、學校學業成績及「數學學習障礙特徵檢核表」中得分之相關,發現三者間具有高度的相關(p<.001),能力診斷成績與學校成就相關 .726,能力診斷成績與學障特徵得分相關-.657;學校成就與學障特徵得分相關 -.774。本研究並運用上述工具結合其它評量訊息,分析22位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情形,以初步鑑定是否為數學學障學生。另外並運用於國科會數學學障學生的發掘與輔導,在本報告中提出一位個案之鑑定及輔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