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中雙語健康教育課跨語言實踐之研究
    (2024) 林致宇; Lin, Chih-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跨語言實踐融入雙語教學的實踐歷程以及學生在課程中的 學習表現。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在雙語課堂中如何運用跨語言實踐策略,幫助學生學習學科學習目標和雙語學習目標;並探討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學科和語言的學習成效;以及透過雙語教學的歷程所得到的經驗,反思在臺灣實施跨語言實踐的條件和挑戰。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對北部某所國中兩班七年級學生施行二個單元共11堂的雙語健康課,除了對教學實踐進行探討以及了解學生在雙語課堂中的學習經驗外,也反思在雙語課堂中實施跨語言實踐可以精進之處。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就跨語言實踐策略的使用而言,多元語境線索融入基本人際溝通語言(BICS),有助於引起學習動機,促進師生互動;而依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狀況調整認知學術語言(CALP),有助於學生對學科內容進行思考與學習。二、在學科學習成效方面,藉由多媒材和科技工具的融入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並且透過即時問答和認知話語架構(CDFs)能檢驗學生對學科的理解程度和迷思之處。三、在語言學習成效方面,學生能夠理解基本人際溝通語言並能有所回應,不過對不同認知類別的學科語言表現則有所不同。過程中句型結構的提供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產出,且使用語言的方式會受到受教學者的影響而產生模仿行為。四、針對跨語言實踐理論的回應,須先讓學生參與學科的學習,再運用跨語言實踐連結學科和語言;此外,也要先讓學生對於輸入的訊息產生理解,才有輸出的可能,並且在課堂中教師須從主導者慢慢轉成促進者的角色。最後,對於學科教師而言,學科詞彙和英文課詞彙的難度落差需有待運用跨語言實踐來克服。
  • Item
    高職學生的健康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研究─以臺北市某高職為例
    (2021) 林芷鈺; Lin, Chih-Yu
    高中職階段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特殊時期,他們介於兒童與成人的過渡期,生理上的明顯成熟使他們更加注重身高體重與外表的變化,繁重的課業也產生各種心理壓力,同時,同儕的影響力上升,人際相處的需求,以及與家庭關係的變化都一再地影響著高中職學生。以往他們被認為是健康的族群,因此其健康資訊需求往往容易被忽略,但這些健康資訊需求若是不能被妥善「處理」,將可能產生社會問題或是對青少年未來生活品質的奠基有所影響。國外學者於1980年代早已對青少年的健康資訊需求與健康資訊行為進行單獨研究,反觀國內的專門研究仍佔少數,也較少針對高職學生進行探討。雖然一般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之研究亦會稍微提及健康資訊,但健康資訊涉及到身心靈及社會人際,較為個人與私密,與一般普遍的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可能略有不同。同時,國內外風土民情的差異,以及高中與高職在教育側重上的不同,是否也影響了高職學生的健康資訊需求與健康資訊行為?本研究以臺北市信義區某高職學校為例,透過訪談法探討高職學生的健康資訊需求與健康資訊行為,總共訪談了15位學生。研究結果發現,高職學生在生理、心理與社會面向上皆具有健康資訊需求,且認知與需求偏向日常的健康資訊;健康資訊尋求,篩選與評估資訊的方式較為簡易,無法靈活運用搜尋策略與檢索技巧,也會傾向優先利用容易理解與容易運用的資訊;最常使用的健康資訊來源管道是網際網路,其次是人際網絡,但仍會交互使用不同來源管道,以獲取更符合自身健康需求的資訊;而在尋求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主要是找不到資訊、無法描述自己的健康資訊需求與無法判斷資訊品質,處理方式則有積極與消極兩種方式並存,他們會積極地更換關鍵字、更換資訊平台、或是更換來源管道,也可能會消極地放置或直接放棄此一健康資訊需求。最後針對學校、資訊提供者與高職學生分別提出實務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不同學習風格英語學習者使用聽力學習平台之學習策略與成效評估
    (2016) 林芷瑜; Lin, Chih-Yu
    本研究著重於不同學習風格的英語學習者在使用聽力學習平台時,如何運用聽力策略來增進他們的聽力精熟度。本研究參與者為高中一年級學生378位,實驗時間一共為13週,學習時間為9週,4週分別為前測、教育訓練、自主學習、後測。研究結果顯示(1) 此聽力學習平台適合多樣學習風格的學習者。(2) 學習者善用結合學習策略的功能能增進聽力精熟度。(3) 「自我評分」、「調速」和「翻譯」對學習者來說皆為重要功能,能幫助學習者提升聽力精熟度。(4) 文章與單字對學習語言是重要的。(5) 高成就與低成就的學習者皆對此聽力學習平台有正面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