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詞彙與文章結構策略提升閱讀困難中學生社會科閱讀能力之研究──探討處遇精準度之中介效果(2021) 王宣惠; Wang, Hsuan-Hui本研究以閱讀科學實徵為基礎,針對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科學習需求,設計一套融入學科詞彙策略與文章結構策略的素養導向社會科教學(簡稱實驗教學),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實驗教學對整體中學生以及閱讀困難中學生的學習表現成效。研究對象為482名大台北地區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研究者首先在一所公立國中招募兩位教師參與者,並採教師層級的區段隨機分派控制試驗,將教師任教班級隨機分派至實驗教學組與一般教學對照組,兩組學生分別為182與181人;為增加對照,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法於另一所公立國中招募無教學對照組學生119人。各組學生在一般閱讀理解、一般詞彙與背景知識之基準線一致。實驗教學與一般教學皆為標準化教學,教材腳本、文本以及教學資源皆由研究者設計提供,並透過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提供支持。為確保實驗教學的教學忠誠度並確認對照教學未受實驗教學影響,本研究以教學觀察進行處遇精準度的評估,包括教學忠誠度與教學傳遞品質。研究結果顯示:(一)本研究實驗教學在多數教學成分具有中高度忠誠度,與一般教學具有方案區別度,其教學品質約介於中度至中高度,但整體品質顯著低於一般教學;(二)實驗教學成效受處遇精準度影響,如以處遇精準度作為效度工具之分析顯示實驗教學無效,如以處遇精準度作為中介變項之分析則證實學科詞彙策略、文章結構策略以及書寫活動等實驗教學成分有效;(三)無論有否接受學科教學,一般閱讀能力中學生的學科閱讀理解表現皆隨時間成長,但閱讀困難中學生有接受學科教學者能維持持平,未接受教學者則會顯著退步。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結果,對中學階段閱讀困難學生的學科閱讀提出未來研究與教學實務之建議。Item 中學生領導才能內涵建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2006) 鄭聖敏; Sheng-Min Cheng學生領導才能的發展攸關國家未來的人力資源及競爭力。雖然民國八十六年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正式將領導才能納入資優教育的範疇,但國內對中學生領導才能的探討尚在開展階段,許多問題有待研究來加以釐清。本研究以建構中學生領導才能內涵,編製中學生領導才能量表,了解中學生領導才能現況及探討相關因素為目的,分三個階段來進行。 首先,以德懷術研究法邀請25位學者專家、教師及學生組成德懷術研究小組,透過三次問卷往返,建構出中學生領導才能之內涵。其次,根據該內涵架構,編製領導才能量表,並進行信度及效度考驗。最後,以台灣地區國中及高中(職)二年級學生共1315人為研究樣本,「中學生生活經驗與表現量表」為研究工具,採用問卷調查方法蒐集資料,進行中學生領導才能現況及相關因素的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學生領導才能內涵的建構 中學生領導才能內涵包括領導特質與領導能力二大面向。領導特質面向有「負責」、「熱忱」、「情緒管理」、「自信」、「以身作則」、「親和力」、「堅毅」、「品格」八個特質向度。領導能力面向又分為「人際」與「概念」二種能力,其中「人際能力」包含「溝通技巧」、「促進合作」、「衝突處理」、「尊重」、「同理心」五個向度;「概念能力」則包括「組織能力」、「決策能力」、「應變力」、「分析力」及「計畫能力」五個向度。 二、中學生領導才能量表的編製 中學生領導才能量表分為二大部分。在領導特質部分,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形式,評量「負責」、「熱忱」、「情緒管理」、「自信」、「親和力」、「堅毅」、「品格」等七項特質表現,共34題。在領導能力部分,以半結構開放性問題解決形式,評量「人際能力」與「概念能力」,共12題。該量表信度及效度大致良好。 三、中學生領導才能現況分析 在領導特質方面,中學生的「負責」和「品格」顯著優於其他表現。在領導能力方面,中學生的「概念能力」顯著優於「人際能力」。 四、中學生領導才能相關因素分析 「性別」是中學生領導特質與領導能力差異的一個重要的個人背景變項。不同「教育階段」的中學生只在領導能力面向上有顯著差異。有無「社團參與」、「幹部經驗」及「領導訓練」等成長經驗的中學生,其領導才能的表現有顯著的差異。從個人背景、成長經驗、支持環境與情緒智力對中學生領導才的預測情形來看,情緒智力中的「人際」、「壓力管理」、「適應」與支持環境中的「家長支持」、「同儕互動」較能預測領導特質;個人背景中的「教育階段」、「性別」及成長經驗中的「幹部經驗」、「領導訓練」較有助於領導能力的預測。 根據研究結果,對領導才能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影響某中學學生運動行為關因素研究(2007) 陳筱蕙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國中生運動行為現況,探討個人背景因素、運動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運動行為的關係。研究對象以新竹縣立湖口中學國中部國一、國二、國三之在學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集束抽樣法進行抽樣,以自編的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408人。研究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卡方檢定、one-way ANOVA、MANOVA單因子多變項分析、薛費氏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階段以準備期人數最多占52.5%,以行動期最少8.6%,依序是無意圖期占18.9%,意圖期占11%,維持期占9.1%。 二、研究對象運動社會心理因素: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屬中等偏高程度,運動自我效能屬中等偏低程度,運動享樂感屬偏高程度,運動社會支持屬於中等程度,其中以教師的社會支持偏低。 三、研究對象背景因素中性別、年級、自覺健康狀況在運動行為階段上有顯著差異;男生比女生有規律運動行為,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較有規律運動行為。 四、研究對象為女生、自覺健康狀況越差的知覺運動障礙越高。 五、研究對象為男生、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 越好。 六、不同的運動行為階段的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運動社會支持上皆有顯著差異。當運動行為階段越高時,知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運動社會支持則越高。 七、不同的運動行為階段的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障礙方面有顯著差異,當運動行為階段越高則知覺運動障礙分數越低。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提升中學生運動行為及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中學生、運動行為改變階段、運動行為Item 年輕族群性傳染病之信念、防治行為與校園多元性別性傳染病防治教育模式研究(2014/1/1-2014/12/31) 葉國樑; 曾治乾; 蘭淑貞; 林本釗近年來,臺灣年輕族群對性行為之態度越來越開放,且相關統計資料也顯示愛滋病毒感染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顯示愛滋病與其他性傳染病防治的教育工作有必要在學校場域更為落實推行。 本計畫預計從民國103年1月開始進行,至民國103年12月結束,調查我國國中、高中(職)及大學等各年齡族群學生之性傳染病相關知識與預防行為模式現況,進行性傳染病相關知識與預防行為模式之相關分析調查,以及修改100年度與101年度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委託民間團體,進行青少年性傳染病防治預防教育師資培訓計畫所培訓之國中、高中職種子教師的愛滋病防治預防教育教案的課程內容,並發展高中、國中校園內多元性別性傳染病防治教育模式,同時進行教學與效果評估。對於大學校園的相關教學內容,提出具體建議。Item 年輕族群性傳染病之信念、防治行為與校園多元性別性傳染病防治教育模式研究(衛生福利部, 2014-12-31) 葉國樑; 蘭淑貞; 曾治乾; 林本釗近年來,臺灣年輕族群對性行為之態度越來越開放,且相關統計資料也顯示愛滋病毒感染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顯示愛滋病與其他性傳染病防治的教育工作有必要在學校場域更為落實推行。 本計畫預計從民國103年1月開始進行,至民國103年12月結束,調查我國國中、高中(職)及大學等各年齡族群學生之性傳染病相關知識與預防行為模式現況,進行性傳染病相關知識與預防行為模式之相關分析調查,以及修改100年度與101年度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委託民間團體,進行青少年性傳染病防治預防教育師資培訓計畫所培訓之國中、高中職種子教師的愛滋病防治預防教育教案的課程內容,並發展高中、國中校園內多元性別性傳染病防治教育模式,同時進行教學與效果評估。對於大學校園的相關教學內容,提出具體建議。Item 愛滋病圖板展覽對愛滋病認知及態度改變之評估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7-05-??) 陳九五; 蕭介宏Item 中學生道德價值面貌的測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蕭揚基; 游俊閔現代社會由於個人主義盛行的影響,現代人道德價值觀趨向以自身利益與喜好作為選擇行為的考量,而逐漸減少對傳統社會道德觀念的依賴,這現象是否意味著現代社會德價值觀念正在衰落中?基於了解中學生道德側值觀念的現狀,對構築學校道德教育框架內容具有重要性,本文討論焦點圍繞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中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念現況究竟為何?對此,學校道德教育應該如何作出適當的回應?」之主題上。首先,作者以回顧文獻為方法探討個人化與道德價值觀念、社會信賴的關聯性;緊接著,採用實證研究方法,以中學生的個人背景、社會信賴與道德價值忍受度等變項,探討中學生道德價值觀念的現況與變化;最後,根據述研究結果作為討論學校道德教育培育學生成為道德生活主體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