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
    (2024) 王正宇; Wang, Che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首先,以文獻分析法探討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相關理論,其次,在實證研究方面,採用量化問卷調查研究法,以蕭秋祺(2010)發展之「國中體育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教學自我效能之線性關係研究」為研究工具,徵得原作者同意後修改量表以符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研究對象,並邀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進行內容修訂。在量表預試階段,以項目分析與信度考驗,建構良好信、效度之「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量表。量表修訂完成後,進行正式量表施測,研究者以問卷調查法瞭解戶戶外教育指導員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問卷437份。回收之資料以SPSS23.0與AMOS23.0進行統計分析,使用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性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等統計方法。本研究亦針對量化研究結果,後輔以訪談七位資深戶外教育指導員,結合實務經驗以厚實本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戶外教育指導員的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會因性別、教育程度、年齡、指導戶外教育工作年資、職業類別不同而略有差異。二、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與指導信念、指導成功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具有中、低度正相關,但與指導失敗歸因相關性甚低。三、戶外教育指導員指導信念與指導成功歸因及指導自我效能有中、低度正相關,但與指導失敗歸因相關性甚低。四、戶外教育指導員指導成功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有中、低度正相關,但指導失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相關性甚低。五、建構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具有良好適配度,變項間具結構關係。六、受訪戶外教育指導員認為指導成敗歸因中的內在、外在與參與者因素都會影響指導成功或指導失敗,依情況不同而影響程度有差異。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並提出對指導員及實務應用與後續研究之建議,以作為提升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及指導經驗之參考。
  • Item
    視覺障礙學生參與攀樹課程對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以大學生為例
    (2024) 藍品韻; Lan, Pin-Yun
    視覺障礙者由於視覺缺陷所影響,導致視覺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較常人低落,然除視覺有所限制外,視覺障礙學生在身體運用上與常人並無差異。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攀樹體驗課程帶領視覺障礙學生,對於視覺障礙學生在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為何。本研究採用質性之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選取兩名視覺障礙大學生,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活動前後之深度訪談,深入瞭解其參與攀樹體驗課程後對於自我概念中的自我認同、情緒自我概念以及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並輔以研究者觀察紀錄,進行文本資料分析。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視覺障礙學生參與攀樹體驗課程後對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有所改變,主要的改變有以下幾點,在自我認同層面上分為「自我認知與他人眼中的我」、「過去與現在自我的變化與影響」、「理想自我與未來展望-攀樹前後的心態轉變」以及「探索新事物的渴望與挑戰-情緒反應與克服策略」。透過攀樹體驗課程了解視覺障礙學生對於自我認同的影響為,更加瞭解自身的優勢並妥善運用、清楚自身如何改變自身劣勢、對於理想自我的藍圖更加清晰、提升視覺障礙學生對於未來接觸新事物的動機。情緒自我概念分為,「自我情緒覺察及表達」、「情緒管理與自我表達」以及「克服挫折與情緒管理-攀樹課程中的挑戰與成長」。視覺障礙學生在攀樹體驗課程當中對於情緒的覺察度有明顯的改變,對情緒自我的改變為更能覺察情緒的來源、能夠用更多元的方式表達情緒、挫折忍受度明顯提高、情緒的表達相較過去更具體化。身體自我概念當中分為,「攀樹挑戰中的身體運用」、「課程後的身體感受」。攀樹體驗課程能夠帶給視覺障礙學生有別於以往的身體感官刺激及身體部位使用,在身體自我概念中的影響有以下幾點,更清晰認知身體部位的優劣勢、覺察個體對於身體運用較不擅長的部份、未來嘗試新事物時有更高的自信。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欲帶領視覺障礙者參與攀樹體驗課程之單位或帶領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研究建議。
  • Item
    多元表現的資優者:生涯發展與自我概念形塑之探究
    (2021) 林家安; Lin, Chia-An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曾有過生涯轉換的資優者們其生涯發展與自我概念形塑的經驗。透過三位有兩項以上才能的資優成人敘說重現其成長背景及歷程;著重探討其自我概念的形塑歷程、及生涯轉換因素。本研究採用融入或結晶化的分析法,以整體-內容的敘事形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分為兩部分撰寫,第一部分針對研究參與者個別進行其成長經驗的分析與探討,照見三位研究參與者相異的成長脈絡、與歷程中交織而成的自我概念形塑狀態、以及生涯轉換因素;第二部分進入生涯發展、自我概念兩向度的跨個案分析與討論。研究參與者的成長經歷會因個體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整體而言,可以下列幾點進行歸納: 一、在社會我層面,資優者因為不同的職業、志趣而有很大的差異,他們亦可能在各個時期展現對社會價值觀不同程度的在意。 二、在精神我層面,資優者的個人偏好常是穩定不變的,他們多能在早年與他人的互動中建立他們獨特的性格與價值觀。 三、在面對自我概念的擴充時,他們多能預先做好相關準備,不至於面臨衝擊、對立或衝突;生涯轉換對自我概念的影響會是在個人狀態穩定表現的歷程中;若能肯認其表現,新的角色會順利相容,擴充原先的自我概念。 四、資優者在其早年階段的生涯經驗,多能清楚感知到自己的多元興趣、並展現一至數種才能。在早年的生涯經驗裡,家庭、社會價值觀常是影響他們生涯決定最重要的因素,當這些決定與興趣、信念有所違背時,往往會造成強烈的內在衝突、引發負面情緒。 五、資優者在其青年階段的生涯經驗,能因早期經驗而生的動機,尤其是個體的興趣、信念會是引領他們前進的重要方向;面對社會角色的改變時,也能運用其前瞻因應的能力做好準備,並對自己的才能表現狀態持續進行評估,悅納或再反覆探索。 六、多元表現的資優者能在其早年、甚至學齡前發覺自己的不同領域的多元興趣;各才能在發展歷程中因不同的驅力向前邁進,但大抵都有以下四個階段的發展,包含探索階段、準備階段、發展階段、穩定階段。 針對本研究發現,研究者提供以下建議:一、對資優者的建議包含擁抱迷惘的前進、維持自我的清奇、探索興趣的多元;二、對社會的建議:避免標籤他人、更避免標籤自己。
  • Item
    臺灣大學生運動員認同和運動倦怠之心理中介與人際調節變項探究
    (2020) 張名妤; Chang, Mi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大學生運動員認同、自我概念、自尊,以及人際親密能力和運動倦怠之相關性,並探討自我概念和自尊在運動員認同和運動倦怠之間是否具有中介效果,以及人際親密能力在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是否具有調節效果。本研究參與者為臺灣地區公私立大專院校大一至大五學生運動員,採用紙本問卷及網路問卷進行施測,紙本問卷以臺北地區運動競技相關科系學生為對象進行班級施測,共蒐集63份有效樣本,網路線上問卷則有381份有效樣本,總共蒐集444份有效樣本。本研究工具包括「運動員認同量表」、「運動員倦怠量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及「人際親密能力量表」。本研究以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分析、中介效果分析及調節效果分析等統計方法檢驗研究假設,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樣本的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為顯著負相關;本研究樣本之運動員認同與其自我概念、自尊以及人際親密能力皆有顯著正相關;本研究樣本之運動倦怠與其自我概念、自尊以及人際親密能力皆具有顯著負相關。 二、本研究樣本之自我概念在其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具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 三、本研究樣本之自尊在其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具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 四、本研究樣本之人際親密能力在其運動員認同與運動倦怠間無顯著的調節效果。 最後,本研究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之限制與對未來相關研究與大學生運動員諮商輔導實務之建議。
  • Item
    女性博物館員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之研究
    (2008) 王鴻萍; Wang Hong Ping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瞭解女性博物館員的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之關係與影響程度,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以立意取樣,選取北中南東區共8所公立博物館之女性博物館員為研究對象,共發出492份,回收有效問卷391份(79.5%),採SPSS統計軟體,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ANOVA、相關及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女性館員在自我概念量表及生涯發展量表的表現整體而言偏向高分,分別在「理想自我」及「升遷需求」得分較高。 二、女性館員的自我概念在年齡、職務屬性、工作年資、婚姻狀況等變項達顯著差異,在教育程度、服務部門、子女數、子女年齡則無顯著差異。 三、女性館員的生涯發展在年齡、職務屬性、工作年資、婚姻狀況、服務部門、子女數、子女年齡等變項達顯著差異,在教育程度則無顯著差異。 四、自我概念各層面「理想自我」、「生理自我」、「工作自我」、「心理自我」、「整體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的「工作挑戰需求」、「升遷需求」、「工作興趣」及「整體生涯發展」皆存在顯著正相關,與「事業成就」則無顯著相關。 五、不同背景變項與自我概念對「生涯發展」層面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結果顯示,以「工作自我」預測力最佳,其餘依次為「主管人員」、「心理自我」、「最小子女年齡6歲以上」、「研究部門」,而「工作年資11-15年」則為負向預測力。 六、根據文獻及研究結果,對女性館員提出的建議為學習了解、接納與認同自我以,建立適當的抱負、培養時間管理的技巧與建立人際支持網絡、不斷自我充實與善用進修學習管道等方式;對館方及主管單位則提出重視新進館員與未婚館員的輔導、以自我概念作為甄選與儲訓館員的參考、拔擢優秀女性並建立兩性公平的晉升管道、加強性別主流化與兩性和諧等觀念的傳輸、提供優惠妥善的托育制度、激勵與協助約聘雇人員的生涯發展及保障約聘雇人員的工作權等建議,以供女性館員及相關單位參考。
  • Item
    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2016) 蘇品名; Su, Pin-Ming
    本研究係以參與北部樂齡學習中心之55歲以上的高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高齡學習者的自我概念、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的關係,以提供高齡學習者、高齡教育工作者和高齡教育機構及政府部門之參考。為達此一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採用比例叢集取樣之抽樣方式,共抽取有效樣本563份,再經進行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九點結論:(1)高齡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情形為中高程度,其中以「生理自我」層面較高;(2)高齡學習者的自我概念與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收入狀況及居住情形有關;(3)高齡學習者人際親密能力的表現屬於中等程度,其中以「主動坦露能力」層面得分較高;(4)高齡學習者的人際親密能力與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收入狀況及居住情形有關;(5)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為中高程度,其中以「生活滿意度」層面較高;(6)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和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及居住情形有關,與性別無關;(7)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與幸福感具有相關;(8)高齡學習者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具有相關;(9)高齡學習者個人背景變項、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對幸福感有預測力。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對高齡學習者、高齡教育機構及教育工作者,提出幾建議以供參考。對高齡學習者之建議:(1)持續參與學習,提升幸福感感受;(2)積極維護身心健康,增進幸福感感受;(3)增強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提高個體幸福感。對高齡教育機構及教育工作者之建議:(1)高齡教育機構應開設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相關課程,鼓勵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其幸福感;(2)高齡教育機構應培訓高齡教育師資具有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相關知能,來協助高齡者提升幸福感;(3)高齡教育機構宜設置高齡心理輔導人員,輔導高齡者提升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4)政府教育部門應培訓高齡輔導晤談人員,協助高齡學習者增進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
  • Item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
    (2015) 侯佩瑜; Hou, Pei-Yu
    摘要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社會參與情形與自我概念,並了解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間的關係,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學術上與相關單位辦理活動之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以參加大台北地區「宗教活動」、「外出休閒娛樂活動」、「個人興趣之社團活動」、「擔任志工或參與公益活動」、「進修學習活動」與「政治性集體活動」六大類型之相關機構團體所辦理活動之成年女性為研究對象,經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共得有效樣本490份,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以參加「外出休閒娛樂活動」最為活躍;大台北地區社會參與之成年女性之自我概念在各層面中以「道德倫理自我」分數為最高;同時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整體社會參與情形與其整體自我概念有顯著的正相關。表示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的社會參與越高則其自我概念也越高,因此建議女性應積極外出從事社會參與活動以提升自我與促進身心發展。 關鍵字: 自我概念、社會參與、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
  • Item
    中高齡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情形之研究-以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
    (2016) 張冰心; Chang, Ping-Hsin
    本研究以參與樂齡學習之中高齡女性為研究對象,轉化學習為理論觀點,旨在探討中高齡女性參與樂齡學習後之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情形。本研究包含下列三項研究目的:1.了解中高齡女性原有的自我概念之內涵。2.探討促使中高齡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之契機。3.探討中高齡女性之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情形與相關因素。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法進行訪談,共訪談三位樂齡學習中心婦女,並以整體詮釋進行內容的分析,依據資料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 中高齡女性原有的自我概念會因人而有所差異,但精神我與社會我的自我概念普遍較薄弱。 二、 中高齡女性的自我概念深受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所影響。 三、 退休、失業及兒女長大等生活中的事件,皆是促發中高 齡女性參與樂齡學習的契機。 四、 中高齡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因素有課程規劃、師生 互動、家人的支持、老師及同學的鼓勵等。 五、 參與樂齡學習,有助於中高齡女性檢視其自我概念舊有 的觀點並進行觀點轉化的情形。 六、 透過樂齡學習,中高齡女性對於自己的外貌及生理健康 狀況抱持著正向的看法和態度。 七、 透過樂齡學習,中高齡女性建立自信心,肯定自我效能。 八、 透過樂齡學習,中高齡女性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自我的 勝任感及價值感,建立正向的社會自我概念。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議開設運動養生、身體保健、戲劇的課程對於中高齡 女性的自我概念有較大的影響。 二、建議樂齡學習中心在師資的培訓上應加強並提升老師教 學互動的能力。 三、樂齡學習中心應多鼓勵並培訓中高齡者參與志工,透過 志工的社會參與可以提升其社會我。 四、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從不同的成人學習理論、不同職業別、 不同婚姻狀況、不同社經地位的女性,去探究比較中高齡 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內涵。
  • Item
    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障礙覺察與相關因素研究
    (2011) 吳君瑋; Wu Chun-Wei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與障礙覺察。研究工具為「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與障礙覺察量表」,針對台北市公立高職163位綜合職能科學生進行小組施測。資料採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heffe法事後比較、積差相關、簡單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方式進行分析。根據施測結果,有如下之發現: 1. 綜合職能科學生對自我具有良好的悅納與評價,且自我滿意程度最高,其次有高自我效能,自覺社會適應情形最弱。 2. 綜合職能科學生對障礙覺察到的羞恥感受程度屬中間偏少,其自我污名程度不高,亦未明顯抗拒對障礙的自我表露;且儘管較為厭惡他人所加諸的社會污名,但不見得會將之內化成自我污名。 3. 綜合職能科學生的自我概念與障礙覺察,與性別、年級、障礙程度、國中教育安置場域、職場實習與相關工讀經驗之個人背景變項並無明顯關聯。 4. 綜合職能科學生對障礙自我表露越形抗拒者,其自我效能與自我概念反而較高。此外,對障礙越自覺羞恥且自我污名愈盛者,越不利其自我概念發展,其自我效能、社會適應情形與自我滿意程度亦會隨之低落。 5. 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組態與一般人不同,分化程度未若一般人複雜。 6. 施測與作答方式的調整,有利於心智障礙者應答。 針對研究發現與結果,對未來教學上與研究上,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高職綜合職能科、心智障礙、自我概念、障礙覺察、羞恥感、 污名
  • Item
    視覺障礙青少年自我概念之探究
    (2011) 施伊珍; SHIH, YI JHEN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取向,探討視覺障礙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研究者透過和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及其家長、老師與同儕互動,以半結構的方式進行訪談,並輔以相關文件、研究者日誌、觀察記錄等方式蒐集資料。經過資料的分析與詮釋,研究者從「社會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情緒自我概念」與「身體自我概念」四部分,討論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情形。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兩位研究參與者自我概念的同異處: 在社會自我概念中,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在(1)對家人的信賴、(2)會想為了滿足家人期待而努力、(3)尋求同儕認可、(4)不敢對同學表達心底感受,有著相當類似的看法。兩人的主要差異則是在於交友積極度差別甚大,宜慧對交友的態度積極主動,小柔則是害羞退縮。 在學業自我概念上,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都顯示(1)對文科較有自信、(2)相當在意考試結果,以及(3)願意為了未來更好的學業成就付出努力。兩人的差異點在於(1)學習成就表現不同,宜慧從國小到國中在班上的排名維持在中等以上,小柔則是持續落居末端。(2)學習態度殊異,宜慧積極面對學習,正向看待學習挫折;小柔的學習態度較為消極,討厭一切學科都用考試來作評比。 在情緒自我概念中,兩位都展現(1)對外人有禮且表現得體,以及(2) 情緒容易被升學考試影響而感到焦慮的共同特色。在差異性部分,兩位的(1)情緒控制能力差別甚大,宜慧不論面對家人或外人,都能展現穩定的情緒控制能力;小柔則是在面對家人時偶爾會情緒失控,面對外人時總是維持一貫的安靜與沉默,而他們的(2)負向情緒的轉換能力與方式也是各有特色。 在身體自我概念部分,兩人都表示(1)對身材不滿意、(2)想維持良好的外在形象、(3)渴望獨立行動的看法。兩人的主要差異在於對長相的自信程度不同,宜慧認為自己長相尚屬中等,小柔則是認為自己長相不佳。值得注意的是,從研究中發現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深受明眼人社會的思維觀念影響,讓他們對於自己的身材、長相、外表形象等身體自我概念的評價,都跟明眼人社會有著相同的評價標準。 二、影響視覺障礙青少年自我概念之因素: 1. 個人方面,兩位研究參與者的自我概念受到「個人認知」及「學業表現」的影響。 2. 家庭方面,受「父母傳承的觀念」、「父母教養態度」、「家庭社經地位」及「家庭支持網絡」的影響。 3. 同儕與師長方面,兩位研究參與者的自我概念常會受到同儕、師長的反應影響。 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協助視障青少年發展正向自我概念,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