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國民中學組織文化 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2011) 李淑芬
    本研究在探討國民中學組織文化、組織學習及學校效能之關係,以桃園縣公立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有效樣本數共計376份,有效回收率94%。採用統計方法:t考驗、One-Way ANOVA、Pearson相關係數及多元迴歸來檢視研究假設。經資料分析後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ㄧ、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的組織文化、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具有中上水準表現。 二、國民中學教師對組織文化整體受學歷、擔任職務影響而有所差異;其分層面的「理性文化」、「發展文化」受學校規模明顯的影響。 三、國民中學教師對組織學習整體受學歷、擔任職務影響而有所差異;其分層面「自我超越」受服務年資明顯的影響。 四、國民中學教師對學校效能整體受擔任職務影響而有所差異;其分層面「行政管理績效」則受學歷明顯的影響。 五、國民中學的組織文化、組織學習間,彼此有高度正相關;其組織文化、學校效能間,彼此有高度正相關;其組織學習、學校效能間,彼此有高度正相關。 六、國民中學的組織文化、組織學習對「學校效能」具有正向預測力;其中以「系統思考」最具有正向預測力。
  • Item
    台北縣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2007) 謝進裕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縣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與學校效能之現況,採用文獻分析及自編「臺北縣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511位教師,經統計各變項層面之平均數、標準差及百分比,並採用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與單變項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多重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據以分析資料: 本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北縣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達到「資源整合」、「整合學習」的目標,以發展學校整體效能的觀念,已受教育人員普遍的認同。 二、台北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之教育人員對於運用社區資源之「教育價值與認知」及「具體策略」分層面及學校效能「學生學習表現」分層面之認知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之教育人員 三、台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因其服務年資、學歷、職務及學校規模之不同對於學校運用社區資源的認知有影響 四、台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因其年齡、服務年資、學歷、職務及學校規模之不同對於學校運用社區資源後提昇學校效能之認知有影響 五、台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學校運用社區資源之認知與運用後提昇學校效能之認知呈現正相關 本研究的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照顧偏遠地區,繼續教育優先區政策,達到城鄉平衡 (二)重視社區總體營造,推動有利於學習的社區環境 (三)定期舉辦有關運用社區資源與學校效能之教育訓練與研習活動 二、對學校單位的建議 (一)適當安排調整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增加教師擔任行政工作的機會 (二)校長應以身做則,建立良好公共關係,引進社區資源,提昇學校效能 (三)善用社區資源,解決學校問題,協助校務發展。 (四)藉由社區參與,促進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 三、對教師的建議 (一)善用社區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師效能 (二)教師應多參與校務經營工作,建立生命共同體的觀念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2015) 蕭凱欣; Hsiao,Kai-Hsi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現況,並進一步瞭解不同背景學校教師所知覺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的差異情形,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分析教師領導對學校效能之預測力。 本研究以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之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21所學校60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511份,有效回收率為86.16%。再進一步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Pearsons)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並獲以下主要結論: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現況屬於中上程度,以「同儕合作」知覺情形最 高,但在「主動參與」層面相對較低 二、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效能現況屬於中上程度,以「教師教學」知覺情形最 高,但在「環境營造」層面相對較低 三、最高學歷為師範院校之教師對整體教師領導的知覺程度較高 四、不同服務年資、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整體學校效能的知覺明顯不同 五、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程度愈高,學校效能表現愈佳 六、教師領導對學校效能具有正向預測力,其中又以「專業成長」的預測力最好 最後依據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校長、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做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2008) 楊嘉玲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實際現況,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依據研究結果,研擬改進與建議。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係屬於「調查研究法」,以臺北市之公、私立國小教師為研究母群,包括主任、組長、導師、專任老師,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在抽樣部分,本研究一共抽取了78所學校,發出1008份問卷,其後,總計回收798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達78.97%。 在研究工具部分,包括了自編的「學校創新問卷」以及「學校效能問卷」等二部分。經專家效度評估及預試分析後,均顯示良好的信度、效度。在資料處理部分,蒐集到的問卷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逐步廻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處理,並獲致以下研究結論: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實施現況普通,其中以資訊科技創新表現有待加強。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效能實施成效良好,其中以行政運作層面有更多發展空間。 三、資深服務年資之教師對於整體創新經營或學校效能有較佳的專業知能,新進教師則對部分層面有較佳的專業知能。 四、學校實施創新經營時,較不需考量不同性別、最高學歷與現任職務教師之認知差異。 五、私立學校在創新經營實施中的校園環境創新與資訊科技創新表現較優於公立學校。 六、不同地區之學校,在發展學校創新經營或學校效能時,能彰顯學校本位地區之特色。 七、中等規模之學校在發展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部分層面較有利,其表現優於小型或大型規模之學校。 八、學校歷史悠久之教師對於創新經營或學校效能的定位有較全面的認識。 九、成員工作忙碌為實施創新首要困境,其次為人員心態保守與慣性思維與學校經費不足。 十、不同職務、學校屬性、地區之教師對於學校創新經營實施的困境有不同的看法。 十一、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對於學校效能發展有正向的關連;推動行政運作與整體創新經營的發展最有關。 十二、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創新經營能夠有效影響學校效能;以課程教學創新最有助於學校效能的發展。 另研究者依據本研究所獲之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單位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宜蘭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2013) 陳昱宣; Chen, Yu 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之現況,並分析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所知覺的差異,進而探究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之間的關係。 為此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宜蘭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受試者為宜蘭縣24所公立國中之教師,共發放399份問卷,回收375份,回收率為93.9%,有效問卷共351份,可使用率為93.6%。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17.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資料。 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宜蘭縣國民中學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之知覺屬中等開放程度表現。 二、宜蘭縣國民中學教師所知覺的學校組織氣氛類型以「封閉型」居多。 三、宜蘭縣國民中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知覺表現良好。 四、教師會因「性別」以及「職務」的不同在學校組織氣氛的知覺上有所差異。 五、教師會因「職務」以及「學校規模」的不同在學校效能的知覺上有所差異。 六、宜蘭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間具有相關性。 七、宜蘭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能有效預測學校效能。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國民中學教育人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基北區高中職學校教育資源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2012) 吳瑞娥
    本研究旨在探討基北區高中職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現況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相關教育主管機關、高中職學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結果,編製「基北區高中職學校教育資源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蒐集相關資料,以100學年度基北區公私立高中職學校的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隨機比例抽樣進行調查,共寄發632份問卷,回收542份,有效問卷531份,回收率約為85.8%。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 19.0 for Windows進行處理,採描述性統計、t考驗(t-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再以文獻探討結果比較討論,以歸納出研究結果。 根據上述文獻探討與調查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基北區高中職學校教師普遍認為學校教育資源的運用現況良好。其中以財力資源最高,其餘依序為資訊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 二、基北區高中職不同背景教師對教育資源運用的看法頗為一致。 三、基北區高中職教師對學校效能的感受尚稱良好。其中以教師教學最高,學生學習居次。 四、基北區高中職不同背景教師對學校效能的認知並無明顯的差異。 五、基北區高中職學校「教育資源運用」各層面與「學校效能」各層面有具有相當程 度的正相關。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完全中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
    (2008) 柯雅菱; Alice Ke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縣立完全中學校務評鑑實施現況,進一步分析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對於校務評鑑看法之差異情形,並探究造成看法差異的影響因素。 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縣13所完全中學校長、兼職行政人員、一般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採取「普查」(census)及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的方式,樣本460人。 問卷調查所得資料採用SPSS for Windows 12.0中文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統計分析,且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考驗不同背景變項下的差異情形,並以薛費法(scheff’e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考驗各組間差異之顯著性。  根據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壹、有關校務評鑑目的和功能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認為絶大部分能達成校務評鑑的目的和功 能。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能達成校務評鑑的目的和功能。   三、一般教師較不認為校務評鑑可以充分回應社會大眾對完全中學辦學之期望。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目的和功能之達成愈肯定。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作為校長遴選參考之目的和功能皆無 特別的看法。 貳、有關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認為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大致符合評 鑑要求及適切。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能達成評鑑 要求及適切。   三、一般教師較不認同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充分達到評鑑要求及適切。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實施過程與方式之達到評鑑要求及適切愈肯定。 參、有關校務評鑑內容和指標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認為校務評鑑的內容和指標大致適切。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校務評鑑內容和指標的適切度,惟對    是否達到評鑑要求則無顯著差異。   三、學校行政工作人員皆肯定校務評鑑的內容和指標,尤其主任的認同度最高。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的內容和指標愈肯定。 肆、有關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方面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普遍認為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尚能     符合評鑑之要求。   二、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愈肯定評鑑報告能反映學校辦學狀況。   三、一般教師較不認為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能充分達到評鑑之要求。   四、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結果報告與運用愈肯定。   五、對於做為經費補助之依據、向社會大眾傳達辦學績效之運用,學校教育工作     人員未予高度之肯定。   六、對於評鑑報告公布前能提供受評學校更正說明機會和實施追蹤輔導,學校教       育工作人員未予高度之肯定。    七、對於評鑑結果作為校長遴選之參考,學校教育工作人員未予特別的認同。 伍、就校務評鑑整體方面來說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校務評鑑的實施,一致持正面肯定     的看法。   二、性別、學歷背景變項下的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校務評鑑實施各面向之看     法,皆無顯著之差異。   三、年齡愈大之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對於校務評鑑之實施愈肯定。   四、一般教師對校務評鑑實施的肯定度最低。   五、規模愈小學校對於校務評鑑實施的肯定度愈高。 根據研究所得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受評學校提出下列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評鑑宜視學校規模,調整評鑑內容過程,增進校務評鑑效能。 二、成立評鑑專責機構,邀請學校主任參與,建構適當評鑑指標。 三、謹慎整理評鑑結果,提供學校更正說明,以求評鑑報告真實。 四、確實運用評鑑報告,協助學校校務發展,回應社會大眾期望。 五、建立追蹤評鑑制度,落實評後持續輔導,完整校務評鑑歷程。 貳、對受評學校的建議   一、宣導評鑑正確觀念,加強一般教師認知,達成評鑑目的功能。 二、規劃評鑑前置作業,強化分工經驗傳承,有助評鑑順利實施。   三、落實學校本位評鑑,提供自我檢思機會,增進自我評鑑效能。   四、建置標準作業程序,資料檔案e化管理,輕鬆準備持續評鑑。   五、虛心檢視評鑑結果,提昇學校教學效能,開創學校教育新局。
  • Item
    國民中學校長衝突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2009) 詹昭棣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運用衝突管理策略的實際情形,並分析其與學校效能間之關係,進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及國中校長辦學之參考。主要研究方法係採問卷調查法,在先行文獻探討獲得立論基礎後據以設計問卷,以桃園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對象,依學校規模及所在地區分層隨機取樣,抽取59所國中,共524 位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量測,並對回收問卷予以分類與編碼,運用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致以下五點重要結論: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校長整體衝突管理知覺為中上程度,其中以對「合作策略」的衝突管理知覺程度最高,其次是「妥協策略」、「逃避策略」及「抗爭策略」,而「順應策略」最低,為中下程度。 二、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整體學校效能知覺為中上程度,其中以對「學校公關」效能的知覺程度最高,其次是「教師表現」、「行政領導」及「環境設備」,而「學生表現」則最低。 三、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校長衝突管理的知覺程度,會因其性別、職務及所處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區等背景之不同,而存有明顯差異。 四、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對學校效能知覺程度,會因其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務,及所處學校規模、所在學校地區等背景之不同,而有明顯差異。 五、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衝突管理與學校效能具有中度正相關,而在衝突管理中以「合作策略」對學校效能最具預測力,其次為「逃避策略」。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分別對國中校長、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等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國中校長的建議 (一)加強各種溝通協調、建立良好公共關係。 (二)善用衝突管理策略、權變處理衝突問題。 (三)加強校長專業知能、強化行政領導實務。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落實學校評鑑制度、建立學校效能規準。 (二)實施學校總量管制、合理調整學校規模。 (三)建立校長辦學檔案、促進校際策略聯盟。
  • Item
    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2006) 余麗華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的組織文化、學校效能與兩者之關係,並瞭解不同背景學校的組織文化、學校效能與兩者關係是否有差異,及不同背景學校人員的看法是否有差異。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內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但不包括夜間部以及進修學校,共計29所學校。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進行。共計發出問卷805份,回收713份,有效問卷為671份,有效率為83.35 %。本研究以平均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壹、結論 一、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整體組織文化的類型,係屬於兼具四種文化的「整合型文化」。 二、不同背景的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其學校組織文化有差異情形存在。 三、不同背景的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人員,對學校組織文化的知覺有所差異。 四、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的學校效能高,其各層面的效能也都高。 五、不同背景的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其學校學校效能有差異存在。 六、不同背景的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人員,對學校效能的知覺有差異存在。 七、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的組織文化,和學校效能有高度的正相關存在。 八、桃園縣高級中等學校組織文化和學校效能各層面相互間有正相關存在。 貳、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對「縣立」高級中等學校相關業務,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設專業部門或專人管理。 (二)加強教師在職進修,提昇教師專業知能。 (三)落實「高中職社區化」精神,以均衡各高級中等學校的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營造良好組織文化、提升學校效能 (二)提升小型學校、高職、縣立學校組織文化。 (三)學校應鼓勵師生同儕之間良性的「競爭氣氛」,以提升學校的理性文化。 (四)鼓勵女性教育人員從事行政工作,提供參與行政與教學之公平機會。 (五)加強「變革與革新、適應與創新」方面的經營策略。 (六)落實教學研究會功能以及教學評鑑,以提升學校適應性效能。 此外,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有志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學校組織文化、學校效能
  • Item
    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參與決定模式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2007) 王文珠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參與決定模式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教師參與決定情形的差異,並探討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間的關係。 研究方法兼採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依據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及文獻探討,編製「學校教師參與決定模式與學校校能研究調查問卷」。問卷調查以臺北市65所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主任或組長及教師為研究對象,其中除校長為普查外,其餘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方式,抽樣數共718位,回收有效樣本數564份,可用率為76.04%。 根據文獻分析以及問卷調查結果,綜合歸納以下結論: 一、教師參與決定模式係指教師參與學校事務決定的過程,其模式可分為告知 式、諮詢式、共決式及授權式等四種。 二、學校效能是學校的實際辦學成效。其指標包括行政管理績效、教師教學品 質、教師工作滿足感、學生學習表現及家長參與等五層面。 三、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期望參與決定模式,係屬於參與度高的共決式。 四、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實際參與決定模式,以參與度普通的諮詢式為 主。 五、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期望參與決定程度高於實際參與決定程度。 六、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學校效能為中等偏高程度,各層面的效能也在中等以 上程度,以教師教學品質最高,學生學習表現最低。 七、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整體教師參與決定程度與學校效能間有中度正相關, 各層面間則呈現低度正相關。 八、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參與決定程度,不論整體或多數層面,均有顯著 差異;但其學校效能,不論整體或多數層面均無顯著差別。 九、不同性質的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其教師對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二方 面的認知大同小異。 十、不同職務別的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的認 知小同大異。 十一、不同服務年資的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在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 多數層面的認知大同小異。 最後根據文獻探討、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對高級中等學校、教育行政機關以及後續研究等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促進教師參與決定與學校效能之參考。 一、對高級中等學校的建議 (一)擴大教師參與學校事務決定的層面,提升學校效能。 (二)增加服務年資較淺教師參與決定校務的機會,提高教師工作士氣。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學習表現。 (四)積極增進教師工作滿足感與家長參與度,以提升學校效能。 (五)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應適度增加教師在各層面的參與決定程度。 (六)職業學校及綜合高中宜適度提高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人事及教師權益及 師專業發展等層面的參與決定程度。 (七)兼任行政工作的學校人員,應多與學校教師作溝通,以減少彼此認知上 的差距。 二、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加強對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的評鑑制度,以健全學校的發展。 (二)均衡高級中等學校資源之分配,以縮短各校發展條件之落差。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提供相關研究之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