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於使用電子煙的行為意圖之研究-以臺灣西部沿海鄉村地區某高中學生為例
    (2023) 唐婉怡; Tang, Wan-Yi
    本研究運用計劃行為理論來探討高中學生使用電子煙的行為意圖。研究對象為臺灣西部沿海鄉村地區某國立高中的441位學生,蒐集研究對象使用電子煙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的相關資料,研究結果使用的統計分析為: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複迴歸與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析中的Hotelling's T²。研究結果顯示: 一、研究對象過去有接觸電子煙者佔5.2%,未來使用電子煙的「行為意圖」者佔6.7%。 二、個人背景變項與主觀規範與行為意圖有顯著相關,但不能在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之外,顯著地增加對行為意圖的預測力,此與研究假設相符。 三、研究對象使用電子煙的行為意圖可由個人背景變項、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所預測,其中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力最強,態度次之,個人背景變項與主觀規範最弱。 四、個人背景變項、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皆能夠影響研究對象使用電子煙的「行為意圖」,且知覺行為控制對使用電子煙的「行為意圖」有顯著的預測力。 五、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其構成信念之間的關係: (一)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相乘積未達顯著相關,此與研究假設不符。 (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相乘積為顯著低度正相關。 (三)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的相乘積為顯著中度正相關。 本研究之結果提供衛生教育者擬訂電子煙防制教育的介入策略之參考,建議進一步探究如何改變鄉村地區高中學生對使用電子煙的知識與信念且降低其使用電子煙之行為意圖。
  • Item
    高中生手機使用與護眼行為教育介入成效評估
    (2021) 饒素萍; Jao, Su-Ping
    本研究旨在發展以生活技能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學生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課程並且評估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課程教育介入的成效。課程設計著重於三項生活技能,分別為「做決定技能」、「自我健康管理/監督技能」以及「壓力管理技能」,目的為增加學生手機使用之風險感知、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之自我效能、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之行為意圖。 本研究乃依據需求評估設計四堂50分鐘之課程,並且採準兩組前後測之準實驗研究設計進行成效評估。本研究選取台中某高中一年級以及三年級學生進行教育介入,介入期間為109年9月至11月,參與之學生總人數為469人。本研究採立意取樣將班級分派為兩組,其中,實驗組學生(n=236)接受本研究所設計之課程介入,對照組學生(n=233)則持續接受正規課程中之健康與護理教育課程。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描述類別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描述等距資料,推論性統計以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檢視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是否有差異,最後採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分析教育介入之成效。此外,本研究亦分析學生於學習單中之回饋內容,以輔助量化研究之結果闡述。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量表具高度之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達 0.7以上。依據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分析教育介入之成效,在控制背景變項之後運用教育介入則學生手機使用之風險感知增加(β=0.16,P<0.001)、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之自我效能增加(β=0.43,P<0.001)、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之行為意圖增加(β=0.47,P<0.001)。整體而言,以生活技能為導向之課程能有效提升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之自我效能,以及手機使用時間管理與護眼行為之行為意圖。惟,本研究結果並未顯著性的改善學生手機使用時間(β=-0.41,P=0.479)、手機使用之護眼保健行為 (β=0.06, P=0.309)、手機成癮的情形(β=-0.05, P=0.201)。此外,根據質性資料分析顯示透過課程的設計學生已開始警覺自身手機使用的時間、使用手機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開始運用生活技能的策略來管理手機使用行為。 本研究建議,以生活技能為基礎的教育介入可以有效的提升有關眼睛健康和手機使用的風險意識;提高自我效能;提升手機使用時間管理和護眼行為的行為意圖;而且可以併入現有高中的健康教育課程。未來研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個別化的介入及手機使用時間管理和護眼行為長期的影響。 最後,未來的教育介入可以納入家長與教師合作的策略。
  • Item
    高中學生科學實用智能評量及其與學校表現關係之研究
    (2005) 張靖卿; Ching-Ching Chang
    本研究旨在發展高中學生科學實用智能的評量工具,並探討普通生和資優生的科學實用智能與學校表現之關係,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公立高中高一及高二的普通生和資優生。本研究共分成兩個部分,分別為科學實用智能之評量研究及科學實用智能與學校表現之關係研究。 在研究一中,研究者編製「科學實用能力測驗」及「科學見識量表」兩套評量工具。「科學實用能力測驗」的內容包括數學和自然兩部分,由十位專家審核建立內容效度,並以與其他性向測驗之相關、分測驗間之相關和團體差異分析等方式建立構念效度;信度部分則以內部一致性和重測方式來建立;本測驗並以臺灣地區1,263位公立高中學生測驗資料建立常模。「科學見識量表」的內容包括經營自我、經營他人與經營工作,透過十六位科學領域專家的評定建立內容與構念效度,並以與其他性向測驗之相關、分量表間的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團體差異分析、大專生科學見識得分與表現測量之相關等方式建立構念效度與效標關連效度;信度部分則以內部一致性和重測方式來建立;本量表並以臺灣地區1,208位公立高中學生得分資料建立常模。 在研究二中,根據Sternberg所提之實用智能的理論,提出包括科學實用能力及科學見識的科學實用智能與包括成就表現和學校適應的學校表現之關係模式。第一階段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753位高中普通班和300位高中資優班學生樣本的「科學實用智能與學校表現關係模式」之適配度考驗,結果發現雖有部分資料未達理想值,但整體上理論模式與觀察資料可以適配。第二階段利用逐步設限的巢套模型來檢驗兩組樣本在各種恆等假設下模式適配度的變化,結果發現普通班和資優班學生的科學實用智能與學校表現關係模式並不相同,除了潛在自變項的觀察變項之誤差變異外;將兩種樣本之原始模式分別依據統計分析結果所建議的修正指標予以修正,修正後之模式適配度考驗結果,發現仍是模式的外在品質優於其內在品質,模式的修正對於實際觀察資料有更好的解釋力,但是實際上保留之變項的參數估計值與先前的差異不大。 依據兩個研究的結果,獲得以下結論:(1)「科學實用能力測驗」為具有信效度之評量工具,可用以評量高中學生應用數學及自然科學的原理原則解決真實生活中問題之能力;(2)「科學見識量表」為具有信效度之評量工具,可用以評量高中學生在科學領域的見識;(3)普通班和資優班的科學實用智能與學校表現關係模式並不相同;資優班學生成就表現的觀察指標較具多樣性,包括數理和非數理的基本學測與競賽表現;科學實用能力與成就表現有高度的關係,但對學校適應則無顯著的影響;具有如科學專家般地處理事務之見識,對於成就表現並無影響,但對普通生而言其學校適應會較為良好;普通生的科學實用能力與科學見識之間並無顯著相關,而資優生的科學實用能力與科學見識之間有顯著低相關。
  • Item
    高中學生智慧型手機文化之探討
    (2019) 金宣竹; Chin, Hsuan-Chu
    身處數位科技與網路時代,現今學生與過往學生之世代經驗已不相同。當今高中生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智慧型手機更成為其學校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形塑出不同以往的智慧型手機學生文化。本研究基於此,以質性研究方法之焦點訪談著手,輔以觀察和問卷調查之前導研究,探究高中學生智慧型手機文化,也以性別角度瞭解男學生與女學生智慧型手機文化之差異,並發掘智慧型手機於教育之意義。 研究結果發現,高中學生皆理解智慧型手機之特性,且智慧型手機成為高中學生人際互動和社交的主要管道,他們以智慧型手機之多元功能打發時間,以度過無趣的學校生活。其中,男女學生所重視之智慧型手機功能不同,且偏好使用不同類型應用程式。男學生較之女學生更喜愛使用遊戲應用程式,且能認清遊戲的意義在於趣味而不是花費金錢;而女學生則更重視智慧型手機的聊天和拍照功能,她們偏好社交類和照相類應用程式,用以建立自我形象並獲取同儕的肯定和認同,比男學生更重視情感交流和社交價值。 最後,智慧型手機也改變了高中學生的人際互動關係和課堂學習。智慧型手機將學生無時無刻的相互連結,卻也讓學生專注於個人的螢幕中而忽略了現實的交流,使得學生與他人的關係看似緊密實而疏遠,親密與疏離僅有一線之隔。在課堂中,學生因智慧型手機而容易分心、影響學業,但學生亦可藉由智慧型手機協助自身學習,發揮主動性。他們的學習方式產生變化,相較於文字閱讀,學生更傾向於圖像式資訊,故教師若能在教學中善用智慧型手機帶領學生學習,應能締造更好的教學效果。
  • Item
    高中學生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研究:2007年TASA資料庫分析
    (2011) 莊郁芳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我國高二學生的「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以及個人、家庭、學校及校外參與因素與「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的關係。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簡稱TASA)2007年對全國7147名高二學生進行「學生共同問卷」及「社會科試題」施測所蒐集而得之資料,利用SPSS19.0 for Windows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及多元階層迴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TASA 2007高中學生公民與社會科的學習成就表現尚可,但仍有進步空間。 二、 在個人因素方面:成就動機高、每天花費較多時間做社會科作業、能準時完成教師交代作業、學習態度積極、善用學習策略、偏好分組學習程度高、偏好競爭學習程度高、喜歡社會科、低內控型、低外控型及覺得社會科容易的高中學生,其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表現較佳。 三、 在家庭因素方面:與雙親同住、高家庭社經地位、家中學習資源豐富及與家人互動頻率高的高中學生,其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表現較佳。 四、 在學校因素方面:導生互動頻率高與同儕互動頻率高的高中學生,其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表現較佳。 五、 在校外參與因素方面:校外課程參與度高與校外非課程參與度低的高中學生,其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表現較佳。 六、 個人、家庭、學校及校外參與因素,對高中學生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的預測力分別為8.7%、0.8%、0.5%與3.2%。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對學生、教育相關單位、教師、家長以及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高中學生、公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成就
  • Item
    高中學生對同志及實施同志教育態度之研究
    (2015) 林怡君; Lin, Yi-Jyun
    本研究欲探討全國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及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欲得知高中學生對同志教育向下延伸至國中小的看法,並分析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和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之相關。藉由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同志態度和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之差異,來探討影響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和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之因素。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編製「高中生對同志態度量表」及「高中生對實施同志教育量表」。研究對象為103 學年度就讀臺灣本島的普通高級中學一年級學生,依據母群體之比例,從北區、中區、南區及東區分層抽樣來抽取各縣市共29 所學校,回收共946 分有效問卷。資料蒐集後,運用SPPSS 22.0 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 考驗、ANOVA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以探究高中學生對同志及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學生對同志態度為正面。 二、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為正面。 三、高中學生對同志教育向下延伸至國中小的態度為正面。 四、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會因為高中學生不同的生理性別、性取向及有無接觸過同志等背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五、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會因為高中學生不同的生理性別、性取 向及有無接觸過同志等背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六、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及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達顯著正相關。 七、高中學生對同志的態度,能有效預測高中學生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
  • Item
    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問卷之建構
    (2015) 高琬茹; Kao, Wan-Ju
    本研究的目的在建構「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問卷」,首先,藉由廣泛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來探討有關各階段學生人權態度的基本構面與內涵項目,並整理出高中學生人權態度之四大基本構面。 其次,本研究使用修正式德懷術(Modified Delphi Method),以文獻探討的結果為基礎,製作出專家問卷,並邀請國內十一名人權教育專長之學者專家、高中教師組成德懷術專家群(完成三次問卷專家效度調查的專家群共有十一名),並在為期三個月完成來回三次德懷術的匿名討論,形成「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問卷」之內涵項目。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高中學生人權態度共有四大基本構面:包括「自由與權利」、「尊重與 肯認」、「平等與正義」、「和平與永續發展」。 二、高中學生人權態度之內涵項目共計三十七題:第一部份,高中學生人權態度,共三十二題(其中第一個構面「自由與權利」八題、第二個構面「尊 重與肯認」八題、第三個構面「平等與正義」八題、第四個構面「和平 與永續發展」八題);第二部份,個人基本資料,共五題。 根據本研究過程與結論,研究者針對高中學生人權態度施測的實務面及日後研究等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日後能藉由測量高中學生的人權態度,來助培育出具備正向人權態度的國民,亦可提供未來有興趣的研究者參考,並給予政府、教育主管單位問卷建構或課程規劃之參考依據。
  • Item
    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高中學生為例
    (2009) 林建輝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的情形,及影響高中學生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的因素。研究過程抽取台北市某所公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360份問卷,有效回收328份,回收率91.1%。得到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環境永續發展知識皆偏中上,而環境永續發展態度得分偏正向,且學生不同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並未造成環境永續發展知識和態度上的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得分達中上程度,且學生「性別」在各層面的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呈現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環境永續發展技能得分偏中等程度。且學生「性別」在環境永續發展技能方面呈現顯著差異。 四、環境永續發展態度、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環境永續發展技能與永續發展行為意圖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五、研究對象之環境永續發展態度、環境永續發展價值觀、環境永續發展技能等預測變項對環境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其解釋力為44.1%。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針對環境永續發展教育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
  • Item
    台北市某高中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4) 葉人芝; Jen-Chih YEH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與探討高中學生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分層集束抽樣方式,共得有效樣本441份,有效回收率為98.9%。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口腔衛生知識整體而言,呈現中上程度,以二年級,且家庭社經地位低的人有較高的口腔衛生知識。 二、研究對象口腔衛生態度整體而言,呈現中上程度的正向態度,會因看牙醫經驗而心生警惕的人,其潔牙的態度較正向。 三、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整體而言,呈現中上程度的正向行為,當家人、導師、同學或朋友會提醒刷牙者,其青少年口腔衛生行為較好;導師若會提醒且自身有刷牙習慣者其行為表現會較好;看過牙醫的人不但會有較好的行為且會改善先前不良的刷牙習慣。 四、在研究對象口腔衛生行為預測中,社會人口學變項、口腔衛生知識及口腔衛生態度等變項有顯著的預測力,其中以「一年級」、「半年內有看牙醫」、「看牙醫後有心生警惕」、「口腔衛生態度越正向」影響力最強,採取的口腔衛生行為也越好,總解釋力為23.7%。
  • Item
    以生活技能教學融入高中學生正確用藥教育之成效探討
    (2014) 林佳樺; Chia-Hua Lin
    本研究主要為針對高中三年級學生設計以「生活技能融入正確用藥」教學介入課程,進而探討生活技能融入正確用藥教學介入對高中三年級學生在正確用藥知識、態度、行為意圖及把握程度的影響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某兩所高中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286人, 其中實驗組為台中市某高中三年級學生,共97人;校內對照組為同校某高中三年級學生,共95人;校外對照組為台中市另一所高中三年級學生,共94 人。實驗組學生接受六週以生活技能融入正確用藥課程之教學介入,而校內對照組學生與校外對照組學生則接受一般健康與護理課程。 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所設計之以生活技能融入正確用藥教學介入後,實驗組學生各變項後測得分均顯著優於前測得分,表示介入有顯著成效;在控制前測得分下,實驗組學生在正確用藥的知識、態度、行為意圖及把握程度的得分顯著高於校內、外對照組,表示正確用藥教學介入對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態度、行為意圖及把握程度有良好成效;學生對課程整體滿意程度方面,有高達九成五持正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