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大學院長角色認同之個案研究
    (2024) 林亮吟; Lin, Liang-Yin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旨在探討大學院長角色認同轉變及其現況、院長任務履行範圍所需的角色認同、院長自我角色認同與他人對其角色期待間之落差,以及院長面臨角色認同之挑戰及其因應之道。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研究設計,以訪談法為主,文件分析為輔,透過訪談個案大學院長、系主任及學生,以及相關文件的蒐集,獲取寶貴的研究素材。本研究續依研究素材進行分析及綜整,提出本研究之結論及建議,作為大學院長履行職務之參考,並提供相關政策建言及作法供學校一級主管、系主任及學生參考,以供借鏡。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大學院長角色認同之轉變及其現況。 (一) 學院走向具有實質學術發展作用,院長對自我角色認同不再是榮譽職位。 (二) 院長的角色認同經歷學者走向管理者的拉扯。 (三) 院長角色認同之任務履行範圍包含行政管理及學術發展兩大構面。 (四) 院長妥善運用職權及專業能力可提升自我的角色認同。 二、大學院長面對壓力之角色認同挑戰。 (一) 院長自我角色認同與學校一級單位期待之落差,削弱院長的成就感及熱忱。 (二) 院長角色認同的困難來自於系主任對其期待之落差。 (三) 院長角色認同的困境來自於學校政策與系所執行之落差所導致。 (四) 院長角色認同的困難來自於承擔不分系發展、募款及建立人脈關係的壓力。 三、大學院長面對角色認同挑戰之因應之道。 (一) 院長面對學校政策與系所執行差距之角色認同困境,其解方在於以人為本的決策參與。 (二) 院長角色認同與學校一級單位要求落差之解決,在於強化合作關係的緊密。 (三) 為解決院長在不分系發展之角色認同壓力,宜聆聽學生的聲音。 (四) 為解決院長在募款及建立人脈關係之角色認同壓力,宜積極參與培訓。
  • Item
    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拒學輔導的角色定位與系統合作之紮根研究
    (2022) 曾資容; Tseng, Tzu-Rung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工作中角色定位與系統合作之經驗,旨在:一、瞭解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中角色定位與困境。二、探討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中系統合作之經驗與困境。三、瞭解生態系統合作間互動情形對個案拒學行為之影響。四、探究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經驗中的角色認同與專業成長。採質性研究取向紮根分析,藉由立意取樣邀請八位專輔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研究發現有四:一、專輔在拒學輔導中角色多元職責龐雜,導致角色定位模糊產生專業認同危機。二、專輔在拒學輔導中系統合作經驗為落實生態系統觀點介入拒學輔導策略,在跨專業合作中的挑戰包含:「系統缺乏合作意願」、「觀點不同各執己見」、「來校安置互踢皮球」、「系統轉介界線模糊」、「行政作業合作阻礙」、「系統成員中途退場」、「拒學成因難以言傳」。三、生態系統互動情形對個案拒學行為影響,有五項正向影響為「系統互相補位突破輔導僵局」、「善用依附關係作為返校拉力」、「發覺個案亮點提升自我效能」、「接納個案限制提供適性環境」、「觀察行為模式給予鷹架支持」,以及兩項負向影響,分別為「家長態度放棄加劇拒學行為」、「缺乏轉銜制度個案重拾舊習」。四、專輔在拒學輔導經驗中逐漸認同其角色價值,而在系統合作中的專業成長包含:「堅持信念不受影響」、「熟悉系統明確分工」、「換位思考相互扶持」、「理解個案放下執念」、「放下焦慮處之泰然」。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彰顯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工作中多元角色之價值,並提供系統合作之具體策略,以提升未來拒學輔導處遇之效能。
  • Item
    《我的資優班》-三位資優教師的良師角色認同
    (2013) 陳思穎; Chen,Sih-Ying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資優生長大後成為資優班教師,他們對良師的定義為何,他們如何看待自己。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訪談三位資優教師,研究參與者為三位任教於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班教師。筆者將訪談內容轉為逐字稿,與同儕編碼者編碼後,從詮釋學找出經驗的意義,最後再由受訪者檢視編碼及詮釋。 研究結果發現以下幾點: 一、在三位資優教師眼中,良師的標準有些共同點: 充滿熱忱、像朋友般相處、有 趣的教學方法。 二、有一位教師自認已經是良師,另外兩位教師即使尚未認同良師角色,但皆願意 繼續當資優班教師。 三、三位教師認為的資優教育包含: 玩是學習的根源、延續學習經驗、培養學生能 力。 四、對三位資優教師而言,過去的學習經驗有助於課程設計、與學生和家長溝通, 但同時也面臨外界較高的期待。 最後,依研究結果對資優班教師角色認同提出三項建議: 一、包容教師的主體性與差異性,使資優教育更多元。 二、資優教育需要更多資源與經費,協助師生自我實現。 三、資優班教師需聆聽自己的聲音,找到心靈的價值。
  • Item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認同與角色實踐之研究
    (2006) 吳姿瑩; WU TZU YEN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國中輔導教師角色認同、角色實踐及角色落差概況,並探討有無參與組織再造試辦方案、不同地區、規模、性別、教育程度、專業背景、工作職務、年資之學校輔導教師,在角色認同、角色實踐及角色落差的差異情形。研究採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隨機發放問卷給臺灣省北、中、南、東四區之公立國民中學輔導主任、輔導組長、資料組長、輔導教師,回收有效問卷600份。並以平均數差異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肯德爾和諧係數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得到研究發現如下: 1.國中輔導教師整體角色認同程度高,依認同程度高低排序依序為:測驗診斷、諮詢服務、輔導行政、諮商服務與整合資源、教學工作及研究進修。 2.在學校規模、工作職務等變項之角色認同差異情形達顯著差異,其中,中型學校國中輔導教師之角色認同最高,輔導主任對輔導行政的認同較高、資料組長對測驗診斷的認同較高、輔導教師則是對教學工作的認同較高。 3.國中輔導教師之角色實踐程度中上,低於角色認同之程度。依實踐程度的高低排序依序為:諮詢服務、測驗診斷、輔導行政、整合資源、諮商服務、教學工作及研究進修。 4.在不同規模、性別、教育程度、職務等變項之角色實踐差異情形達到顯著差異,但在是否參與組織再造試辦方案、學校所在地區、專業背景、及年資四個變項中,國中輔導教師之角色實踐沒有達到顯著差異。 5.國中輔導教師在角色認同與角色實踐之間具有顯著的落差,且角色認同顯著高於角色實踐。角色落差由大而小依序是:研究進修、諮商服務、教學工作、整合資源、測驗診斷、輔導行政、及諮詢服務。 6.試辦學校輔導教師、大學程度之輔導教師、輔導教師及擔任其他職務之輔導教師、及新手輔導教師之角色落差皆最高。 7.國中輔導教師之工作時間分配,存在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其中輔導行政佔用過多時間,使諮商服務實際投入的時間不如理想的多。 8.組織再造試辦學校之輔導工作主責單位、原有輔導室組織及人員異動情形,皆是以小型及東區之學校異動情形最大。出現學校輔導工作轉由訓導處或學生事務處執行、輔導室被裁撤合併、輔導教師比例偏低、輔導教師轉任其他職務比例偏高等情形。 透過本研究,提供目前獲得國中輔導教師共識的角色認同,及初始的角色檢核工具,期能幫助輔導教師在角色多重、工作負荷繁重的工作中,逐漸建立個人角色認同、提昇個人角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