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2024) 王正宇; Wang, Che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首先,以文獻分析法探討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相關理論,其次,在實證研究方面,採用量化問卷調查研究法,以蕭秋祺(2010)發展之「國中體育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教學自我效能之線性關係研究」為研究工具,徵得原作者同意後修改量表以符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研究對象,並邀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進行內容修訂。在量表預試階段,以項目分析與信度考驗,建構良好信、效度之「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之建構」量表。量表修訂完成後,進行正式量表施測,研究者以問卷調查法瞭解戶戶外教育指導員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問卷437份。回收之資料以SPSS23.0與AMOS23.0進行統計分析,使用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性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等統計方法。本研究亦針對量化研究結果,後輔以訪談七位資深戶外教育指導員,結合實務經驗以厚實本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戶外教育指導員的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會因性別、教育程度、年齡、指導戶外教育工作年資、職業類別不同而略有差異。二、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與指導信念、指導成功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具有中、低度正相關,但與指導失敗歸因相關性甚低。三、戶外教育指導員指導信念與指導成功歸因及指導自我效能有中、低度正相關,但與指導失敗歸因相關性甚低。四、戶外教育指導員指導成功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有中、低度正相關,但指導失敗歸因與指導自我效能相關性甚低。五、建構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指導信念、指導成敗歸因及其指導自我效能關係模式,具有良好適配度,變項間具結構關係。六、受訪戶外教育指導員認為指導成敗歸因中的內在、外在與參與者因素都會影響指導成功或指導失敗,依情況不同而影響程度有差異。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並提出對指導員及實務應用與後續研究之建議,以作為提升戶外教育指導員自我概念及指導經驗之參考。Item 視覺障礙學生參與攀樹課程對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以大學生為例(2024) 藍品韻; Lan, Pin-Yun視覺障礙者由於視覺缺陷所影響,導致視覺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較常人低落,然除視覺有所限制外,視覺障礙學生在身體運用上與常人並無差異。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攀樹體驗課程帶領視覺障礙學生,對於視覺障礙學生在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為何。本研究採用質性之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選取兩名視覺障礙大學生,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活動前後之深度訪談,深入瞭解其參與攀樹體驗課程後對於自我概念中的自我認同、情緒自我概念以及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並輔以研究者觀察紀錄,進行文本資料分析。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視覺障礙學生參與攀樹體驗課程後對自我概念發展之影響有所改變,主要的改變有以下幾點,在自我認同層面上分為「自我認知與他人眼中的我」、「過去與現在自我的變化與影響」、「理想自我與未來展望-攀樹前後的心態轉變」以及「探索新事物的渴望與挑戰-情緒反應與克服策略」。透過攀樹體驗課程了解視覺障礙學生對於自我認同的影響為,更加瞭解自身的優勢並妥善運用、清楚自身如何改變自身劣勢、對於理想自我的藍圖更加清晰、提升視覺障礙學生對於未來接觸新事物的動機。情緒自我概念分為,「自我情緒覺察及表達」、「情緒管理與自我表達」以及「克服挫折與情緒管理-攀樹課程中的挑戰與成長」。視覺障礙學生在攀樹體驗課程當中對於情緒的覺察度有明顯的改變,對情緒自我的改變為更能覺察情緒的來源、能夠用更多元的方式表達情緒、挫折忍受度明顯提高、情緒的表達相較過去更具體化。身體自我概念當中分為,「攀樹挑戰中的身體運用」、「課程後的身體感受」。攀樹體驗課程能夠帶給視覺障礙學生有別於以往的身體感官刺激及身體部位使用,在身體自我概念中的影響有以下幾點,更清晰認知身體部位的優劣勢、覺察個體對於身體運用較不擅長的部份、未來嘗試新事物時有更高的自信。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欲帶領視覺障礙者參與攀樹體驗課程之單位或帶領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研究建議。Item 我好在乎爸媽的話:親子言語互動對子女自我概念之影響(2024) 蔡曼琳; Tsai, Man-Lin本研究旨在探討親子言語互動的經驗,以子女的角度詮釋父母言語對自我概念的影響,並以復原力的觀點呈現子女如何轉化負面的影響。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敘說研究法為研究策略,深度訪談四位成年子女,期望了解父母言語對子女較長遠的影響性。 本研究發現:子女印象深刻的父母正向言語互動有肯定、稱讚、愛與支持;負向言語互動有批評、比較、威脅、暴力言語和行為,以及要求子女絕對服從父母、用父母的期望為標準來要求子女或拒絕回應孩子的需求等等。 本研究發現父母的正負向言語互動會對子女的自我概念有多方面的影響,但子女多能運用復原力及身邊資源,來轉化負面的影響。研究結果如下:一、心理自我概念:父母的正負向言語會使子女的「自尊心、自我價值感」低落或健康,但子女能透過復原力及信仰的幫助轉化提升之;父母的負面言語會影響子女「自我存在價值感」低落,但本研究參與者皆正在轉化中;父母的負面言語會使子女的「情緒健康度」不穩定或對自己「高標準」要求;父母的正負向言語會讓子女富有或缺乏「安全感」。二、生理自我概念:父母的負向言語會使子女對「外在的自信心」低落,但因為父母改說正向言語以及信仰的幫助下,對外在的自信皆轉化為健康。三、社會自我概念:父母的負面言語影響子女有「人際關係」上的困擾,但子女能運用復原力轉化負面影響,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父母的負向言語造成「親子關係」不佳,但後來因為父母或子女的正向言語互動,親子關係正逐漸提升當中;父母的正負面言語影響子女對「伴侶」的條件設定,或對伴侶行為與角色的期望;子女與下一代的「親子相處模式」受到代間傳遞的影響,但透過信仰及復原力的轉化,子女與「下一代親子關係」皆轉好。四、能力自我概念:父母的負面言語使子女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即使子女的「工作能力」不錯,但因父母的負向言語已形成子女的低自我價值感,故自信心依然不足。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家長、教育及助人工作者、政府、未來研究者及關心本議題的夥伴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性研究(2022) 林佑庭; Lin, Yu-Ting自我概念對個體往後的身心發展與生活品質皆具相當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家庭互動對於自我概念具有正向的影響。本研究以家庭系統理論為主軸,將自我概念視為家庭功能並聚焦於家庭互動中親子與手足關係,探討學習障礙學生之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研究者採用混合型研究法中的多重檢核設計,針對同樣的研究問題,同時使用量化與質性資料交互驗證和補充研究結果。藉由問卷調查了解學習障礙學生家庭互與自我概念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和簡單線性迴歸分析此現況以及家庭互動和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再藉由半結構式訪談深入探討其內涵。問卷填答之對象為國中教育階段之學習障礙學生(N = 77),訪談對象為五位國一至國三的學習障礙學生。研究結果指出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知覺之親子關係現況是高關懷低保護的,父母的日常問候以及對學習障礙的了解可以促進親子關係;手足關係中庸,與非學習障礙學生的手足關係相似,雖有衝突但不至於敵視對方;社會自我概念現況偏高,青春期的學習障礙學生對家庭的依賴性仍高、學業自我概念則略低於中間值。在相關性的部分,親子關係與手足關係、自我概念的相關皆具有正相關且達統計顯著性;手足關係與自我概念具正相關未達統計顯著性,質性結果發現良好的手足關係可以增進學習障礙學生的自信。最後,研究結果發現親子關係對自我概念具有顯著的解釋力,正向的親子關係可以促進學習障礙學生對自我的看法。本研究為國內首次以障礙者的角度同時調查親子關係、手足關係以及自我概念現況之研究,補足了過去文獻少以家庭為背景探討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之不足處。建議在實務方面,家長及實務工作者可以藉由相關影片、書籍與演講增進對學習障礙的了解之外,於日常生活中也應多肯定學習障礙學生的優勢能力;在未來研究方面,可以納入不同背景的研究參與者,以探討個體的背景變項對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影響程度。Item 國高中階段不同亞型學障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2022) 唐郁婷; Tang, Yu-Ting本研究旨在檢視讀寫、書寫學障亞型與一般生在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上的差異,並比較國、高中跨教育階段的變化。本研究採量化研究,徵求 162 位國高中生參與,以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檢測其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狀況。研究有以下主要的發現:一 、 不分國高中階段及亞型 ,在學業自我概念上學障生均比一般生差;二 、 在非學業自我概念 方面,高中 書寫 障礙在生理自我以及心理自我概念都比 讀寫 障礙以及一般生差,後兩者間則無差異,國中階段兩類 亞型學障生 則與一般生相同 ;三 、 國中學障的個人適應比高中學障差,其中又以 國中 讀寫障礙 比 國中 書寫障礙 差 四 、 在社會適應上學障生在國高中階段 皆與一般生無異。Item 高中普通班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之自我概念、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關係(2020) 劉旭桓; Liu, Hsu-Huan本研究探討就讀於高級中學(含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普通班的中重度身心障礙生之自我概念、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現況,以及三者間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以2019年就讀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公立高中普通班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並排除因伴隨智力問題而理解題意有困難之學生,以自編之「高中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調查表」為研究工具,共回收206份有效問卷。將問卷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方式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高中普通班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之自我概念、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皆落於中等至中上程度。 二、不同性別之高中普通班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的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女生顯著優於男生。 三、不同障礙類別之高中普通班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的自我概念、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感官功能障礙學生顯著優於肢體病弱、社交情緒障礙學生。 四、高中普通班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之自我概念、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不因學校類型、障礙程度與障礙原因而有差異。 五、高中普通班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以及自我決策與生活適應之間均呈現高度正相關;而自我決策與自我概念間則有中度正相關。 六、自我概念中的家庭自我、社會自我、學業自我及自我決策中的心理賦權、自我調整、獨立自主等六個變項對生活適應有正向預測效果,其中以心理賦權解釋力最佳。Item 國小兒童的外觀管理、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2021) 陳昀暄; Chen, Yun-Hsuan本研究主要是在了解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外觀管理、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三者之間的關係。主要目的有:(一)探究穿著打扮與孩童的行為、情緒之間的關聯,以及孩童是否能主動透過呈現自己的外觀來表達自己,(二)探究孩子對自己認識與自己主觀的幸福感有無相關。藉以幫助孩子的照顧者及教師了解孩童的穿著興趣是否潛在影響孩子的心情及對自己的看法。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國小二年級自我概念量表」、「國小二年級幸福量表」和研究者自編之「兒童外觀管理量表」為主要測量工具。以新北市某所國小的二年級學童為施測對象,有效樣本共219份。在資料處理方面,針對相關資料進行描述統計、因素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發現如下:一、國小二年級女生透過外觀管理表達自己的情況比二年級男生來得高。二、國小二年級兒童外觀管理與幸福感呈現正相關。三、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外觀管理與自我概念呈現顯著正相關。四、自我概念越高的國小二年級兒童,所感受到的幸福感越高。五、國小二年級兒童的自我概念在外觀管理與幸福感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果。所有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及整理後,將提供大眾媒體省思對於美的價值傳播與兒童服飾應該更豐富多元,並以兒童為考量。教育上應重視個體的外觀、身體對自身的影響,除了倡導以正確價值觀來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外,還必須教導兒童透過外觀管理以了解自我、洞察情緒、身心健康及人際交往,進而能引導兒童正向地透過服飾來表達自我,在人際、同儕之間的溝通能更加順利。Item 台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學習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2008) 許秀薇; Shio Wei, Hsu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台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個人背景變項與學習態度和自我概念的關係。為達上述目的,以台北縣目前參與國小補校課程之外籍配偶為研究對象,採研究者自編的「台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學習態度與自我概念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經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施測,共得有效樣本416份。資料蒐集後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檢視概念間的關係,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台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整體學習態度及三層面得分皆高,以「教學互動」之學習態度最為積極。 二、台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整體自我概念及三層面得分皆正向,以「心理自我」之自我概念最強。 三、整體學習態度及「學習慾望」層面因原生國學歷不同有顯著差異,以「高中畢業」者得分最高。 四、學習態度之「學習慾望」層面因就業情形不同有顯著差異,以「沒有上班」者得分最高。。 五、整體學習態度及「課後投入」層面因補校就讀年級不同有顯著差異,以「一年級」者得分最高。。 六、整體自我概念及「社會自我」層面因原生國學歷不同有顯著差異,以「高中畢業」者得分最高。。 七、整體自我概念及「心理自我」、「社會自我」層面因補校就讀年級不同有顯著差異,以「一年級」者得分最高。。 八、整體學習態度及整體自我概念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依據上述結論,提出建議供任課教師、教育單位及未來相關研究參考。Item 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2015) 侯佩瑜; Hou, Pei-Yu摘要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社會參與情形與自我概念,並了解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社會參與與自我概念間的關係,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學術上與相關單位辦理活動之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以參加大台北地區「宗教活動」、「外出休閒娛樂活動」、「個人興趣之社團活動」、「擔任志工或參與公益活動」、「進修學習活動」與「政治性集體活動」六大類型之相關機構團體所辦理活動之成年女性為研究對象,經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共得有效樣本490份,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之以參加「外出休閒娛樂活動」最為活躍;大台北地區社會參與之成年女性之自我概念在各層面中以「道德倫理自我」分數為最高;同時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整體社會參與情形與其整體自我概念有顯著的正相關。表示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的社會參與越高則其自我概念也越高,因此建議女性應積極外出從事社會參與活動以提升自我與促進身心發展。 關鍵字: 自我概念、社會參與、大台北地區、成年女性Item 中高齡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情形之研究-以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2016) 張冰心; Chang, Ping-Hsin本研究以參與樂齡學習之中高齡女性為研究對象,轉化學習為理論觀點,旨在探討中高齡女性參與樂齡學習後之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情形。本研究包含下列三項研究目的:1.了解中高齡女性原有的自我概念之內涵。2.探討促使中高齡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之契機。3.探討中高齡女性之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情形與相關因素。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法進行訪談,共訪談三位樂齡學習中心婦女,並以整體詮釋進行內容的分析,依據資料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 中高齡女性原有的自我概念會因人而有所差異,但精神我與社會我的自我概念普遍較薄弱。 二、 中高齡女性的自我概念深受原生家庭和婚姻生活所影響。 三、 退休、失業及兒女長大等生活中的事件,皆是促發中高 齡女性參與樂齡學習的契機。 四、 中高齡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因素有課程規劃、師生 互動、家人的支持、老師及同學的鼓勵等。 五、 參與樂齡學習,有助於中高齡女性檢視其自我概念舊有 的觀點並進行觀點轉化的情形。 六、 透過樂齡學習,中高齡女性對於自己的外貌及生理健康 狀況抱持著正向的看法和態度。 七、 透過樂齡學習,中高齡女性建立自信心,肯定自我效能。 八、 透過樂齡學習,中高齡女性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自我的 勝任感及價值感,建立正向的社會自我概念。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議開設運動養生、身體保健、戲劇的課程對於中高齡 女性的自我概念有較大的影響。 二、建議樂齡學習中心在師資的培訓上應加強並提升老師教 學互動的能力。 三、樂齡學習中心應多鼓勵並培訓中高齡者參與志工,透過 志工的社會參與可以提升其社會我。 四、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從不同的成人學習理論、不同職業別、 不同婚姻狀況、不同社經地位的女性,去探究比較中高齡 女性自我概念轉化學習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