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圖像編碼靜態版面與單一意義圖形符號動態版面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12-??) 陳明聰; 陳芳宇; 陳思涵; Ming-Chung Chen, Fang-Yu Chen, Szu-Han Kay Chen
    輔助溝通系統使用者透過溝通版面上的符號來產生訊息,隨著溝通訊息量增加,如何讓使用者有效來使用溝通版面上的符號產生所要表達的訊息,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議題。一般而言,利用拼音或字根輸入和單一意義圖形符號是最常見的兩種訊息產生方式,但前者需有讀寫能力,而後者需要大量符號可能造成找尋不易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限制,圖像編碼方式成為另一種選項,只是其學習成效仍有待探討。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一般大學生在學習圖像編碼與單一意義圖形符號版面的學習成效。本研究採團體實驗研究中的等組前後測設計,並以兩個獨立樣本的 Mann-Whitney U 考驗進行統計考驗,共招募 32 名一般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受試者至圖像編碼組與單一意義圖形符號。自變項為版面類型,分別為靜態的圖像編碼版面及動態的單一意義圖形符號版面;依變項為學習成效,分別為語詞和句子產生的正確率。研究結果指出,前測時,圖像編碼組在語詞層面和句子層面的輸入正確率均比單一意義圖形符號組差,但後測時,在語詞層面和句子層面的輸入正確率上,兩組並無顯著差異。
  • Item
    輔助溝通系統介入成果評量架構之探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7-09-??) 陳明聰; 吳雅萍; 陳思涵; Ming-Chung Chen; Ya-Ping Wu; Szu-Han Kay Chen
    近來在國內特殊教育的研究與實務均重視輔助溝通系統的介入,然而輔助溝通系統介入成果的評量仍缺乏完整的評量架構。本文從溝通能力的觀點提出輔助溝通系統介入成果的評量架構。筆者將成果評量分成兩個向度,一是輔助溝通系統學習成果,強調溝通符號和設備操作的學習成果評量;一是輔助溝通系統應用成果,強調應用輔助溝通系統後對使用者溝通互動的改善成果。
  • Item
    標準本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能力調查探究之系統性文獻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6-??) 黃湘雲; 吳雅萍; 陳明聰; Siang-Yun Huang, Ya-Ping Wu, Ming-Chung Chen
    本研究蒐集2006年後的特殊教育專業標準之調查研究,探討這些研究中的特教專業標準與教育部在2016年公布的十大教師專業標準之間的關係。藉由系統性文獻分析的過程,使用臺灣四個常用的電子資料庫進行蒐集與設定二階段的篩選,最後獲得13篇實證性研究。由分析結果得知,文獻中的特教專業標準較少關注十大教師專業標準中的「善盡教育專業責任」與「致力教師專業成長」向度。最後也針對研究發現做出討論和建議。
  • Item
    從參加促進者訓練談促進性溝通的爭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6-12-??) 陳明聰; 陳思涵; Ming-Chung Chen; Szu-Han Kay Chen
    國際輔助溝通學會在 2014 年正式宣布不推薦在實務上應用促進性溝通,但仍有不少倡議者提倡此方法。筆者們藉參加美國雪城大學舉辦的促進者研習經驗,提出五點爭議並進行相關討論,這些爭議課題包括: FC 是輔助溝通或是指導方式、FC 訊息的可靠性、促進者的角色與功能、FC 的適用性、特殊教育服務可否納入 FC。
  • Item
    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的探析與應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6-??) 陳偉仁; 吳雅萍; 陳明聰; Wei-Ren Chen, Ya-Ping Wu, Ming-Chung Chen
    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結合區分性教學的模式,是回應課程標準卻不標準化,能夠讓教師適性而教,學生成功學習的方式,符合後標準化時代的課程設計理念。本文簡介區分性逆向課程設計,輔以一個國小五年級數學科「容積」單元的課程試探,分析該教學模式在實務轉化上的相關議題,反思如何發展持續且精準的評量,回應多元差異,並提出「脈絡」是引動教學革新的關鍵所在,希望引發更多融合情境中的教育工作者,思考與實踐回應課程綱要又考量學生多元差異的課室運作方式。
  • Item
    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問與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6-??) 吳雅萍; 陳明聰; Ya-Ping Wu,Ming-Chung Chen
    2013年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對個別化教育計畫(以下簡稱IEP)的內容有所調整,且新修訂的《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於2013年全面試行。筆者任職之特殊教育輔導區學校老師又經常詢問如何發展IEP的問題,凸顯出教師在設計IEP時所面臨的挑戰。由於IEP是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獲得特殊教育服務的主要法源依據,也是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的重要根據,釐清教師發展IEP的困惑更顯重要。本文彙整教師們最常提出與IEP相關的問題,針對問題加以分析、討論並提出建議。
  • Item
    從教師觀點談大學建立全方位設計學習環境的可能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6-09-??) 陳明聰; 江俊漢; Ming-Chung Chen; Chun-Han Chiang
    近年來就讀高等教育的特殊需求學生漸增,本文探討高等教育教師對於全方位設計學習相關概念、態度、實踐與影響因素。藉由採用「全方位」與「高等教育」等相關關鍵詞,於中英文線上資料庫搜尋到 9 篇相關研究。經由文獻分析發現,大部分教師對於實施全方位設計學習持正向的態度,但程度不高;在實踐上,則處於關注層面且實踐程度低,而接受相關專業訓練是影響實踐的因素。文末針對未來在大學中建立全方位設計學習環境提出初步的建議。
  • Item
    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問與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5-06-??) 吳雅萍; 陳明聰; Ya-Ping Wu,Ming-Chung Chen
    2013年新修訂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對個別化教育計畫(以下簡稱IEP)的內容有所調整,且新修訂的《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於2013年全面試行。筆者任職之特殊教育輔導區學校老師又經常詢問如何發展IEP的問題,凸顯出教師在設計IEP時所面臨的挑戰。由於IEP是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獲得特殊教育服務的主要法源依據,也是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的重要根據,釐清教師發展IEP的困惑更顯重要。本文彙整教師們最常提出與IEP相關的問題,針對問題加以分析、討論並提出建議。
  • Item
    特殊教育學校國高中生輔助溝通系統使用類型與溝通目的之調查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4-03-??) 吳雅萍; 王華沛; 陳明聰; Ya-Ping Wu; Hwa-Pey Wang; Ming-Chung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重度口語表達困難學生AAC使用類型與達成溝通目的之情形。使用自編「AAC使用者類型調查表」,針對特教學校中學階段210位AAC使用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最多為非輔助性AAC使用者,整體以滿足表達需求最常見,最沒有機會觀察為交換資訊之溝通目的。
  • Item
    肢體障礙學生電腦輔具使用現況及需求調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2-03-??) 吳亭芳; 陳明聰; 陳雅玲; Ting-Fang Wu,Ming-ChungChen,Ya- Ling Chen
    本文冒在調查高中職及大專就讀普通班肢體障礙學生電腦與網際網路使用現況及輔具的需求,研究者利用自編問卷,訪問23位高中職及大專學生,結果發現高中職以上的學生使用電腦時間呈現兩極化,而電腦輔具的使用的確可以改善他們在鍵盤、滑鼠、電腦基本操作以及基本軟體操作的困難。此外,國內輔具使用缺乏完善評估與服務系統,輔具使用者也缺乏對輔具的正確認識;為了提升輔具使用率及效能,未來期從下列方向努力:建立完善的評估與服務流程、增加電腦輔具補助的項目、增加電腦輔具相關訊息與知識的推廣及加強輔具相關專業人力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