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探討線上旅遊評論遊戲化中自我決定理論對科技接受模型與持續使用意願之影響(2024) 賴郁璇; Lai, Yu-Hsuan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多人選擇查閱線上旅遊評論 (Online Travel Reviews, OTRs) 以取得最新的住宿體驗資訊,在旅遊領域,社群媒體更是旅行者獲取線上資訊和分享他們經驗的重要來源。為鼓勵更多人積極參與,OTRs 開始運用遊戲化技術,其中的元素包括積分、徽章、等級。本研究以探討遊戲化元素 (如積分、徽章和等級) 對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中三個構面 (自主性、能力、相關性) 、對科技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以及持續使用意願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目的: (一) 了解遊戲化元素構面對自我決定理論 (自主性、相關性、能力) 之關係。(二) 探討遊戲化後評論平台透過自我決定理論 (自主性、相關性、能力) 對科技接受模型之關係。(三) 科技接受模型對持續使用意願之關係。本研究以過去文獻建構正式問卷,包含7個構面,共31題並經過8位異質性專家驗證內容效度之建議後修正5題。以立意抽樣方式,在2024年3月2日至3月14日在Facebook、Line社群、Threads、Instagram之限時功能進行發放。總回收數426份,有效問卷369份,有效回收率86.6%。本研究以先檢測構面信效度,再以AMOS 26.0檢驗結構、測量模型與中介效果,探討評論平台遊戲化元素藉由自我決定理論影響科技接受模型及持續使用意願之關係。研究發現,遊戲化元素對SDT構面、SDT構面對TAM構面以及TAM對持續使用意願皆有顯著影響。此外,結果顯示若OTR管理者在平台內提供符合消費者期待之遊戲化元素機制將會使使用者滿足個人基本心理需求,提高其對平台的有用及易用認知程度並產生在該評論平台持續使用之意願。Item 女性創業歷程的自我決定:索菲烤布蕾之自我民族誌(2024) 許庭瑄; Hsu, Ting-Hsuan本研究採用自我民族誌的方法來撰寫,以作者之甜點品牌「索菲烤布蕾」為故事主軸,索菲從學校的創業競賽獲獎後,開始籌備創業,接著以行動三輪車販售甜點,到開設三間店面的心路歷程,將創業經驗描述與分析,探討女性創業衍生出的問題與意識。文中以「自我」為主位視角來進行描述,藉由自我敘說的方式,結合資料 (包含過往回憶、照片、聊天對話記錄、粉絲專頁貼文、新聞媒體報導得獎紀錄等細節);再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來訪談索菲創業前、創業中所接觸的關鍵人物,以「客位」角度闡述相關的創業故事。以主位及客位不同的面相,相互交流及反思,進而挖掘我創業故事的細節,理論化女性創業背後的關鍵核心問題,來詮釋女性創業與當今社會的連結。研究結果如下,一、女性創業在當今社會之困難為:時間、生理 (力氣與體力)、傳統刻板印象 (家庭、生育、信任度、能力)、抗壓性、行業類別受限。二、女性創業可以持續下去的脈絡與條件包含了:擇我所愛、創業的核心價值與使命、行動力與積極、正向與感恩、家人與朋友們的支持。三、女性創業關鍵成功因素分類為外在成功因素、內在成功因素及品牌執行方式,其中包括了做事方式、個性、形象等條件。四、創業對女性的意義與影響為:自信、勤勞、沉穩、成熟、做事更加系統化。本研究探討出「索菲烤布蕾」創業過程在自我與他人間的不同觀點,期望可以透過本研究,讓更多人可以由索菲烤布蕾創業過程之「隨創」與「自我決定」相輔相成的交互影響,再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反覆思考與詮釋。Item 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大專籃球選手運動投入之預測:以教練選手關係為中介變項(2021) 賴芝妤; Lai, Chih-Yu目的: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教練-選手 關係及運動投入之預測,並檢驗教練-選手關係在兩者之間的中介效果。方法:以 109 學 年度大專校院籃球聯賽公開一級之 24 隊伍的籃球選手為研究對象。以「賦權與削權動 機氣候量表」、「教練-選手關係量表」與「運動投入量表」分別測量選手知覺教練的賦 權與削權動機氣候、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投入,共計發放 310 份問卷,有效問卷共計 291 份。所得料經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簡單線性迴歸及多元階層迴歸進行分 析。結果:(一) 大專籃球選手知覺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皆能有效預測教練選手關係與運 動投入;(二) 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能有效預測運動投入;(三) 大專籃球選 手之教練-選手關係在賦權或削權動機氣候與運動投入之間皆具有完全中介效果。結論: (一) 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塑造愈多的賦權動機氣候時,教練-選手關係也就愈好,而 選手運動投入程度就愈高,削權動機氣候反之;(二) 教練-選手關係愈好時,運動投入 程度就愈高;(三) 賦權動機氣候與削權動機氣候無法直接影響運動投入,但可透過教練 -選手關係影響運動投入上。研究建議大專籃球教練在指導選手時,可提升賦權動機氣候 及減少削權動機氣候,不僅能增進教練選手彼此之情感,亦能提升選手運動投入。Item 規律運動中遊戲化行為模式之研究(2018) 黃孝璋; Huang, Hsiao-Chang遊戲化議題已從實際現象轉變為研究領域的顯學,但目前多數遊戲化研究並非建立於理論基礎,且缺乏以量化資料進行實際驗證,導致遊戲化應有的理論架構和內涵,仍有待系統性的說明。故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依據文獻解析遊戲化之核心概念,釐清遊戲設計實際產生激勵或驅動個體改變行為的實際原因,結合Fogg行為理論、自我決定論和心因性需求等觀點,並以規律運動作為研究情境,透過問卷調查後採用偏最小平方法進行結構方程模式的分析,藉以建構出一個遊戲化行為模式,作為闡述和預測遊戲機制對於個體內在心理因素 (如需求、動機、能力和行為意圖等) 之激勵作用,同時以人格特質作為外在影響因素,進一步檢視個體特質之差異對整體模式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遊戲機制扮演觸媒角色,是激勵個體動機和能力的關鍵,遊戲化過程中遊戲機制經由滿足個體的需求藉以強化動機,進而提升其從事遊戲化的行為意圖,並且透過遊戲機制偏好能有效地預測行為意圖。此外,本模式中僅少數假設路徑受到人格特質的差異而影響其關聯性之強度,各組別的模式仍舊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推論性。本研究以心理學觀點作為解釋遊戲化行為的理論支持,縮短遊戲化於理論和實務上差距,更提供了未來各領域進行遊戲化策略時,有效吸引個體參與的做法。Item 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探討-應用自我決定理論(2007) 蔡銘仁; Min-jen Tsai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探討 - 應用自我決定理論 摘 要 目的:以Deci and Ryan (1985) 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並結合行為改變階段為研究架構,探討九年級學生體育課參與的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相關因素。方法:以502名來自臺北市五所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知覺心理因素量表、動機型態量表、身體活動問卷及行為結果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績差相關、卡方、逐步迴歸、線性迴歸及徑路分析進行分析。結果:(一)有效問卷共363份,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15.08 ± 0.36歲 (男176名,女187名),23.3%的研究對象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男生規律運動的比例高於女生;74.1%的研究對象知覺學測壓力,女生知覺學測壓力比例高於男生;(二)知覺心理因素與動機自我決定程度呈顯著正相關;(三)動機自我決定程度與正向行為結果呈顯著正相關;與負向行為結果呈顯著負相關;(四)行為改變階段後期者其體育課動機自我決定程度顯著高於處於前期者;(五)心理因素滿足程度是動機自我決定程度的顯著預測因子;(六)動機自我決定程度可以有效預測行為結果;(七)心理因素滿足程度可透過動機影響行為結果。建議:(一)體育課程實施時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個別的進步與努力而不作同儕能力的比較,並且重視學生之間的同儕互動以利引發高度的身體活動參與動機,引發學生身體活動的參與;(二)應用自我決定理論針對不同情境與族群做進一步的比較與探討。 關鍵詞:自我決定理論、體育課、改變階段、身體活動、動機Item 高中女子排球選手知覺教練交易領導、轉型領導與選手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2011) 葛晶珮; Ko, Ching-Pei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排球教練交易領導、轉型領導行為及選手運動動機之情形,以參加99學年度排球聯賽高中女子排球選手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普查,回收之有效問卷共計508份,根據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發現: 一、高中女子排球選手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程度高低依序為:「例外管理」、「激勵鼓舞」、「智能啟發」、「個別關懷」、「建立願景」、「魅力影響」、「後效酬賞」。 二、高中女子排球選手之運動動機型態高低依序為:「內在動機」、「認同調節」、「內射調節」、「無動機」、「外在調節」。 三、競賽水準較高的選手比競賽水準較低的選手知覺到較多「後效酬賞」、「建立願景」的教練領導行為,以及較高的「無動機」和「外在動機」認知。 四、競賽水準較低的選手比競賽水準較高的選手在知覺到較多「魅力影響」的教練領導行為,以及較高的「內在動機」認知。 五、訓練次數較多的選手比訓練次數較少者知覺到較多「後效酬賞」的教練領導行為,以及較高的「無動機」和「外在動機」認知。 六、訓練次數較少的選手比訓練次數較少者知覺到較多「魅力影響」、「激勵鼓舞」、「啟發才智」的教練領導行為,以及較高的「內在動機」認知。 七、球齡5年以上的選手比不滿3年的選手知覺到較多「後效酬賞」、「建立願景」的教練領導行為,以及較高的「無動機」、「外在調節」、「內射調節」、「認同調節」以及「內在動機」認知。 八、經典型相關分析後,顯示「個別關懷」領導行為與選手「無動機」有典型相關存在,「例外管理」領導行為與選手「外在調節」動機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Item 知覺教練自主支持與選手幸福感的關係: 探討心理彈性的調節效果(2016) 張文馨; Chang, Wen Hsin隨著正向心理學的思潮,許多運動心理學者在追求運動員表現同時也開始關心運動員的幸福感,認為運動員在身心平衡的狀態中才能向卓越表現邁進。目前心理彈性理論為了解個體幸福感的重要因子,因此,本研究一為驗證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信度與效度的考驗,以利後續研究檢驗其理論。除此之外,過去研究大部分僅單從人格或是環境因素探討運動選手幸福感的成因,缺乏了互動論的觀點。因此,本研究二之目的為探討在運動情境中知覺教練自主支持對選手幸福感關係,並檢驗心理彈性此一般性的人格特質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欲以大專甲組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一結果驗證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有良好的因素效度、大學生與運動員的測量不變性與良好的效標關聯效度。研究二則驗證心理彈性對知覺教練自主支持與運動倦怠關係有調節效果,研究結果發現,高心理彈性選手比低心理彈性選手更擴張知覺教練自主支持削弱運動倦怠的效果。說明選手在相同自主支持的環境中,會因為心理彈性程度的個別差異在運動倦怠的程度上也會有所不同。除此之外,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彈性對知覺教練自主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係間沒有調節效果,此研究結果不符研究假設。整體而言,透過本研究可深化心理彈性理論的外在效度並對心理彈性的範疇有更深的認識,同時亦根據研究發現提供實務上的建議。Item 沒有盡頭的道路:大專運動績優學生無動機之研究(2015) 江蓓欣; Chiang, Pei-Hsin目的:探討大專運動績優學生參與運動之動機脈絡與造成其無動機之原因。方法:首先為篩選無動機大專運動績優學生,以問卷測量法實施,並對篩選出之無動機大專運動績優學生進行訪談,目的為了解其動機脈絡和造成無動機的原因。訪談資料謄為逐字稿後進行編碼,將資料以現象學的觀點進行主題分析法的分析。結果:在無動機大專運動績優學生的動機歷程中發現,經濟酬賞與升學酬賞是造成無動機的動態因素;高中階段過度訓練與無動機大專運動績優學生在大學階段的被動參與是造成其無動機的原因。在參與者進入大學階段後的參與經驗中發現影響無動機的因素有選拔不公平與失利、身體能力下滑、運動傷害、教練不信任、家人不認同、低價值信念、主觀專項運動的特徵、學業衝突與生涯發展,本研究針對結果提出討論,並對實際應用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