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自然·心象—王錦鴻彩墨創作論述
    (2024) 王錦鴻; Wang, Ching-Hung
    本文之寫作宗旨在於自然、心象彩墨創作之研究,主要探討宇宙萬物的大自然與心象意念做結合,從抽象至具象的自動性技法做作品的呈現。首先以創作理念與學理分析及文獻資料的探討,做為此創作過程與技法探究之依據,然後依個人生活經驗的感悟,以及主觀思想情感與自然的物象進行對話,以期完成心靈合一的彩墨創作作品。大自然的涵意是多元而豐富的,它代表了生命的起源、多樣性和互聯性,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繁榮的基礎。我們應該珍惜大自然,保護和尊重它,以確保我們自身和後代能夠繼續享受其恩賜。大自然的美麗和奇妙之處為人們也帶來了無盡的觀賞和享受,同時也激發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保護與尊重。心象則涉及筆者內心世界的表達和體驗,常與主觀、個人的經驗和情感相關聯,它可以是筆者對某種情緒、概念、記憶或夢境的表達,是筆者獨特的感受和內在經驗的表現。本論文分五章節,第一章緒論: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方法、研究步驟與範圍限制、名詞釋義。第二章:創作思想與學理依據的探討,包括儒、道學之觀念影響,中國美術自然審美之展現,近代彩墨畫之自然觀與藝術家研究。第三章:形式內容與實踐。第四章作品解析。第五章結論:回顧省思、未來展望。
  • Item
    生命弦音‧穿越畫筆心-林育州繪畫創作論述
    (2023) 林育州; LIN, Yu-Chou
    筆者出生在雲林北港朝天宮旁,對廟宇的文化與活動留有深刻印象。每年的白沙屯媽祖遶境勾起了筆者的記憶,而高爾基童年的回憶亦影響筆者的創作方式,同時,作畫的靈感來源延續到吳文瑤的媽祖遶境的繪畫本。種種因素,使筆者在年近七十歲之際,試圖將過往的回憶呈現在畫作上。本論文以「生命弦音」為題,探討柏格森「綿延」的時間概念與佛洛伊德潛意識應用在藝術表現上的影響,並解析中外藝術大師作品特色,透過文獻爬梳與繪畫創作實踐,藉以累積創作能量,重新檢視生命歷程、建構自我視覺經驗外的心靈意象。 本論文研究共分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並界定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探究廢墟意象、綿延與懷舊的時間意識、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集體潛意識等概念與理論;第三章為「生命弦音」之創作論述,闡述創作理念、靈感收集冊以及媒材技法;第四章為作品分析,分析畫作的創作內容與畫面安排,以及所連結的記憶與意象;第五章結論則總結筆者的創作內容與意識,展現本研究的創作成果,並於此研究為基礎,展望未來的創新發展。
  • Item
    無邊界境域–高爾欣繪畫創作論述
    (2024) 高爾欣; Kao, Erh-Hsin
    本文旨在探討繪畫在無邊界場域間的游移流動,藉由空間的擴張性,把內在體驗轉化為可辨識的視覺形態,以自由的創作方式喚起深層的精神觸動,意欲表達潛在內心對生命的體悟,傳達人與空間、空間與環境的無邊界擴延。本研究以「無邊界境域」作為主題,以色彩動勢形成的繪畫空間,進入生命內在的意識探索。透過筆觸肌理的質感,色彩線條的律動,游移於寧靜與躍動之間,在形與形、色與色互相滲透,轉化構成的視覺語彙、時間思維,提供觀者一個可以悠遊其間的精神境域。跨越印象中的形態,模糊虛與實之間的界線,以演釋大自然形態,來呈現出的寫意情境,轉達在大自然中放下與觀照自我內在的生命境域,面對天地間根源生命力的感動,透過與自然的對話,找回人與大自然的密切關聯。本論文內容包含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首先闡述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第二章探討抽象繪畫的源起與演變,舉例探討藝術家的表現及精神性。第三章闡述個人的創作理念,論述個人的表現形式,媒材及技法。第四章則針對個人的創作作品分析探討。第五章結論,藉由作品的實踐與分析,釐清個人創作的深廣度,經過創作研究的剖析,探究未來的創作方向。
  • Item
    景象.意象.心象–蔡瓊書繪畫創作研究
    (2022) 蔡瓊書; Tsai, Chong-Su
    從喜歡自然、師法自然到描繪自然進而走入自己的繪畫世界,藉由觀察、戶外寫生、照相寫實,把印象主義在光影、色彩的的處理與掌握,努力呈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因緣際會參觀趙無極畫展,喜歡他抒情山水抽象畫的風格,於是從早期景象系列逐漸走上意象、心象的創作系列,因此造就「景象.意象.心象」之研究主題。筆者在創作歷程的轉折,藉由藝術史文獻資料探討,汲取相關知識例證,作為本論文的架構論述。順著藝術史的時間脈絡,本論文首先著墨於印象主義對色彩、線條、明暗、結構..等的藝術形式加以分析,其次再針對抽象主義的形式問題,加以探討研究。此外超現實主義的心理分析、媒材技法的運用,抽象表現主義,在創作過程的心理狀態、創作方式是也是本論文研究之重點。上述文獻資料除了引述藝術史外,尚包括美學、心理學、哲學等理論觀點,用以建立自己的創作理論基礎。第三章從藝術史流派作品中,根據其創作內容形式及媒材技法舉例佐證,除了以再現自然、環境議題為主,媒材技法多元變化,把畫室變實驗室,形塑自己的獨特風格。第四章根據自己作品內容,從發想、創作過程、創作理念,逐一加以分析解說。最後,透過本研究,除了對自己的創作論述作一回顧與反思,在主題研究探討外加深對自己的了解,並期許自我對未來創作的展望。還有在環境議題上繼續發展並盼對環境現況能有實質的助益。
  • Item
    李石樵一九六○年代作品之價值重構與「台灣現代繪畫運動」
    (2014) 徐婉禎; Hsu, WoanJen
    研究李石樵的學術論作相當短少與薄弱,使得大多數人對李石樵,包括其人其作都感到非常陌生。至於李石樵於一九六○年代投入長達十數年的「現代藝術(繪畫)」研究實驗作品,則僅有描述性文字而少有作品畫面分析,且台灣美術史籍中關於「台灣現代繪畫運動」之內容亦不見將李石樵列入討論。本論文主要是風格分析李石樵一九六○年代之「現代藝術(繪畫)」作品,重構其藝術美學價值,並述及與其同時之「台灣現代繪畫運動」,將李石樵納入「台灣現代繪畫運動」之中討論,以期台灣美術史因而更為完整。
  • Item
    真世界 - 記憶回流抽象繪畫
    (2014) 游心怡; Yu Hsin I
    「藝術之創作,是人類思想與心靈活動美妙的結合。」 本次的研究論述筆者以2010~2014年所創作的作品「記憶回流」抽象繪畫為主要探討對象,藉由自身的生命體驗及遊歷經驗用於此次撰寫與藝術創作中,文字抒寫過程中更加感觸良多,在藝術的學習歷程中,初期接觸到印象派的啟蒙,爾後受到現代建築主義及工業設計的影響,從跨領域的藝術滋養到探索自我存在的剖析,筆者將沉積多年的思緒重新整理與釐清,並且從追溯過往記憶中的影像,然後釋放真實的內在情感,以抒情抽象繪畫的創作形式來表現。 本論文主要說明筆者美學之歷程背景與研究的動機,早年接受繪畫藝術的洗禮而後中斷,而後再次有幸能創作藝術繪畫,並開始重新思索存在的有限性,再來引用藝術心理學上的研究論述,以及中西思想多元化的抽象表現形式,來說明筆者如何追朔堆疊的記憶影像及情感釋放;筆者所闡述的創作理念,藉由"我"的探索與追尋,引發內在深層靈性,反觀生命價值與回歸自然。潛藏於筆者內在的多元藝術融合形式涵養與人格精神特質作為創作的表現研究;最後以作品的創作實踐,將創作作品分為三個系列「舞動生命 - 脈動系列」、「藏滋味- 湧現系列」、「燃燒的記憶 - 殘影系列」,詮釋自己的創作意念,來闡述自己對生命的觀點,並藉由理論來引導反證,最後實踐自我的理念。
  • Item
    歐迪隆.荷東晚期裝飾繪畫與當代潮流及贊助關係之研究
    (2003) 游欣雅; Yu, Hsin-Ya
    歐迪隆.荷東(Odilon Redon, 1840-1916)晚期裝飾繪畫的風格理念,和早期「黑色」(Noir)素描的創作截然不同,無論是色彩、空間結構、或內容形式,均呈現出一全新的視覺面貌與美學,並推演至真實與抽象性兼具,鎔鑄自然詩意與情感的暗示性(suggestive)繪畫。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在「現代性」的企求下,意圖凝聚法國裝飾藝術的光榮傳統與蔚為潮流的日本藝術,創造一屬於新時代的新藝術。身處如此活躍的氛圍下,加以那比派畫家與眾多文化社群的積極推展,荷東亦在贊助者的委託下開始創作大型裝飾畫。荷東裝飾畫的委託者多為高資產階級(haut bourgeois)的知識菁英或貴族人士,希冀重拾十八世紀上流社會的高尚品味,以彰顯其固有的優越表徵,並與通俗的大眾文化劃清界線。因而荷東的朝向裝飾性創作有其特殊時空背景脈絡的影響,其中所涉及的階級品味問題、文化地位主導權的競爭、社會階層之認同意識,以及藝術家在此時代變換之際、不定的文化氛圍與品味對抗中所面臨的生存危機與創作焦慮,均是本論文試圖探討的課題。此外,當代社會對裝飾藝術意義的重鑄與形式的應用,亦使荷東的裝飾畫於現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因此本研究以荷東晚期的裝飾創作為焦點,探討當代的時空文化背景如何激盪出荷東與早期作品的迥異的新風格,審視其裝飾作品的私人贊助機制所顯示的從屬–對等二元關係與文化現象、以及作品的製作過程與使用等,以重構二十世紀初法國文化圈追求新風格的潮流,以及品味領導社群與藝術家間贊助生態的曖昧情節,為重新審視荷東晚期裝飾創作的文化意義與定位提供一新的思考空間。
  • Item
    抽象與具象之虛實意境—曾俊明繪畫創作研究
    (2020) 曾俊明; Zeng, Jun-Ming
    此創作研究論文,由筆者自己的探索追尋技術和生活的經驗萃取而出,由前人抽象到具象經過內化後,並自成一格,創造出新的元素作品,擺脫傳統的繪畫表現。在作創的形式風格上,化有形於無形,給予觀者對於繪畫有新的面貌感受。在繪畫道路上,創作始終記錄著筆者的心境寫照與人生觀點。經由論文的支撐,來貫徹作品的實踐。 第一章緒論,表態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架構範疇和主題界定,創作發展性。 第二章創作理論與基礎,文獻的探討,分析過往較特色的抽象畫家和具象畫家所影響之處,說明繪畫上的虛實意境與思維,從中確立自我的創作方向。 第三章創作形式與內容、媒材、技巧,透過媒材的運用,繁衍出不同的繪畫效果,理念經過內化後,慢慢從形象結構轉變入意識狀態。 第四章作品解讀分析,筆者展現作品樣貌,說明繪畫創作背後的象徵寄情和故事寓意,反映著筆者每一件作品的藝術思想,以及成果驗證。 第五章結論,藉由創作的總結,導出研究的結果,和創作的心得、價值,同時能做到繪畫涵養與趣味。
  • Item
    探索平面繪畫中構成的新形式
    (2003) 王高田
    身處後現代社會,人們是不容易找到“人”的正確定位點。像飄蕩天空中氣球,像飄浮水面上浮萍,人生總是充滿隨遇而安或尋尋覓覓的情懷。有人選擇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遊戲人間,有人會選擇如爬過此山又望那山般的積極思想,不停為追尋理想目標努力不懈。只是生在今日社會中,每個人生旅者就像行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旅途中點,時值昏暗,必須就地尋得棲身之所般,充滿困頓和迷惑。 藝術是人類生活的一環,當然能為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思想的啟發。在人類悠長的生存奮鬥史中,藝術一向扮演著相當重要角色。譬如遠古洞窟繪畫與宗教,自然主義繪畫和世界觀,超現實主義與人的潛意識,抽象藝術與客觀宇宙,普普藝術與現代生活關係…等,再再都為“藝術為人生貢獻”豐富著內容。然而藝術未來的使命仍然艱巨,鑑往知來,拋棄門閥派別和文人相輕的弊病,並促成東西方藝術思想的融合,順應世界文明的思潮,才能共創現代藝術奇蹟。在這樣宏觀的使命下,希望自己還能用直觀的感受,在理性感性兼具的形、色、構圖交互運用下,畫出些許有意義作品,圖能圓一下小小的夢想罷了。此篇論文內容順序呈現如下: 第一章、創作動機與目的 說明“宇宙與人”、“人生與人”之間的關係,期望人類能從事物表象的蛛絲表跡中,滲悟真實人生的道理。 第二章、虛與實的探討 在中西平面繪畫創作中,就以虛與實的宇宙觀差異,使雙方作品呈現的面貌非常不同,因此有單獨深入探討虛與實思想的必要。 第三章、受中西宇宙觀影響的藝術創作理論 從中西雙方不同的宇宙觀思想,引述到繪畫創作理論的異同,在相互比較對照下,希望能知己之短,知彼之長,並善用之。 第四章、構成在繪畫上的運用 中國繪畫在“氣”的宇宙中心思想影響下,善於表現虛境。西方在理性的思維下,善於利用“數”比例的千變萬化以表現“實”境,東西方藝術可說各有擅場。 第五章、個人繪畫創作理論基礎 從西方抽象藝術、抽象表現主義、極限藝術…中,學習形、色、結構的純粹造形運用。並且從中國筆墨濃淡和書法留白以營造“虛實相生”效果中,感受中國繪畫意境之高。 第六章、繪畫實踐 生長在近代的臺灣島,所接受的美術教育是中、西融合的教學法,當然會將東西文化觀,同時表現在以後的繪畫作品中,如何汲取傳統繪畫養分,並啜飲現代藝術思潮蜜汁是刻不容緩的。 在此所採用的媒材,都以最適合表現創作內容來考慮。但是造形本身即是內容,作品本身自己會說話,基於此,觀賞者有權利,也有責任,接替創作者繼續獨立完成自己的心理欣賞歷程,因為這是作者和觀者心理可以自由互動的現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