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生命弦音‧穿越畫筆心-林育州繪畫創作論述(2023) 林育州; LIN, Yu-Chou筆者出生在雲林北港朝天宮旁,對廟宇的文化與活動留有深刻印象。每年的白沙屯媽祖遶境勾起了筆者的記憶,而高爾基童年的回憶亦影響筆者的創作方式,同時,作畫的靈感來源延續到吳文瑤的媽祖遶境的繪畫本。種種因素,使筆者在年近七十歲之際,試圖將過往的回憶呈現在畫作上。本論文以「生命弦音」為題,探討柏格森「綿延」的時間概念與佛洛伊德潛意識應用在藝術表現上的影響,並解析中外藝術大師作品特色,透過文獻爬梳與繪畫創作實踐,藉以累積創作能量,重新檢視生命歷程、建構自我視覺經驗外的心靈意象。 本論文研究共分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並界定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探究廢墟意象、綿延與懷舊的時間意識、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集體潛意識等概念與理論;第三章為「生命弦音」之創作論述,闡述創作理念、靈感收集冊以及媒材技法;第四章為作品分析,分析畫作的創作內容與畫面安排,以及所連結的記憶與意象;第五章結論則總結筆者的創作內容與意識,展現本研究的創作成果,並於此研究為基礎,展望未來的創新發展。Item 「聚散飄零」—陳怡臻創作研究(2022) 陳怡臻; Chen, I-Chen本研究以「聚散飄零」為研究主題,藉由繪畫創作反映筆者的生活與內心。 第一章為本研究之創作動機,陳述自身創作緣由與心境,呈現初入大學、在陌生 環境與人群中的不安,以及畢業後脫離現實群體、身處網路社群的焦慮,藉由潛 意識的研究探討創作思維,深化創作內涵,並運用於系列發想。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爬梳佛洛伊德對潛意識之看法,闡述潛意識為夢境設置 的運行機制,將心靈難以覺察的部分轉化為某種意象,形成夢境畫面的同時,也 進而通往潛意識的道路。其後探討心靈深處之恐懼不安,受自身性格與成長環境 的相互影響,在變動迅速的社會中,個人與群體間的關係容易讓人產生恐懼。第三章在實際分析潛意識後,闡述筆者創作之核心理念,將充滿恐懼不安的 內心世界轉化為圖像表現,探討藝術家如何擷心靈概念並在創作中加以轉化,藉 由變形意象的方式,讓幻想的記號組合成具象的荒謬場景。故創作表現以超現實 為主,以種種象徵與組合抒發感官情緒,將自身所思所想袒露予觀者,進而發現 隱而未現的內心世界。第四章分析個人心靈圖像的表現、個體與群體間的聚散互動關係及其與空間 的呈現,並詳述相應之創作媒材與作畫過程,以期使用繪畫語言代替文字,成為 創作者與觀者間經驗共享之橋樑。第五章作品說明,記錄下創作時掠過腦海的文字並詳細分析與說明系列作品。 第六章結論回顧開始以繪畫作為心情表達之初衷,以理論背景輔佐系列創作,透 過童年影響之創作方式呈現筆者心靈場域,在將來期許能嘗試不同以往的創作方 式,帶給觀者更直接的感受與連結。Item 慾望的擬態:消費社會的情慾圖像生產─劉宇桓膠彩創作論述(2015) 劉宇桓; Liu , Yu-Huan本研究觀察現實消費社會影響個體對肉體和身體慾望思想層面的連結來探討身在兩種價值體系之下的文化,首先是傳統社會、規範、禁忌與文化下的慾望壓抑及社會價值觀下的的限制,其二是面對二十世紀後有關性方面的多元文化與思潮的衝擊,對情感和慾望的自由嚮往與解放,面對消費主義的人與社會關係的供需循環與御宅文化中的情色意象的蓬勃發展,並透過精神分析學派來分析自我的內在世界與創作理念與模式的關聯,藉著於社會消費對於「性慾」、「愛慾」和「情色」所建構的圖像與符號,構成筆者所幻想的世界;人是動物,也同為大自然中的一環,因此除了生理上的需求,身外之物的物件、象徵圖像與訊息、觀看身體慾望與權力關係的聯結,在東西方的社會文化混合交錯、碰撞的情境以及娛樂媒體建構慾望圖像的消費模式影,響每個人的價值思維及行為模式。 在看似自由創作時空底下與社會價值對情色、性和藝術的結合產生了一個迷惘和模糊的疆界,本創作研究以美好與正面的態度呈現、面對最原始的的「性」及「慾望」,也嘗試以隱喻的方式試圖喚起處在共同時代,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汲取不同文化複合式思維的觀者的共同經驗,本創作研究以梳理筆者個人的經驗為主,也嘗試分析社會文化脈動影響下的普遍共同經驗,包括了外在的文化交互流動與內在對於性的潛意識幻想,而在圖像及訊息的流動而產生的縫隙中,不同個體有著不同的想像空間與演繹情感表達與解讀,但在不同的想像空間中,又隱約存在微妙的共通性,在肉體與情慾、文化集體潛意識與個人情感想像的夾縫之處,是令筆者著迷與嘗試深入探討,也是本創作研究著重的部分。Item 人臉辨識–揭示一種真實(2020) 李靜芬; Lee, Chin-Fen數位科技時代臉部辨識是最受矚目的一門科學,以簡明的生物辨識認證方法來確認人員的身分,甚至提供給企業應用轉化為更有價值的資訊,這也意味著一張「臉」有更多的細節和無限的想像空間。 一如人工智慧偵測臉部影像,分析會產生影像的物件符號數。本創作專題主要從對「人臉」的情感建構切入,從臉部表象的觀看去探索其背後主要感覺元素所帶來的一種「真實」。在實踐頭像繪畫創作過程,人臉畫面上採取幾何色塊和面相間交錯組合,將一種真實的斷片直接導入偽裝的假面中。畫作介於半抽象與具象之間,創造多重錯置的空間,藉以投射出心理層面的潛意識,將壓抑的原我動存於其中,並相對映出時間的軌跡,來傳達現實生命多重人格的存在性。本研究即以此視覺感知和直觀情感的角度,進入頭像繪畫的多向性表現作為創作基礎。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內容包含論述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內容與範疇,及研究的方法與步驟。第二章學理基礎的探討,從文獻上了解人物繪畫表現形式與魅力,分析人物畫像之多元色彩和空間的轉換,到探究人像繪畫的潛意識心理投射理論,步入兩位繪畫藝術大師畢卡索與培根圖像中的真實世界,逐一進入專題研究。第三章闡明筆者之創作理念,亦同時說明筆者創作內容的選定及形式的表現。第四章則是創作鋪陳和研究實踐。第五章則是結論,總結此創作之研究成果與心得。Item 髮魅:迷惘與糾結意識-謝華庭彩墨創作論述(2017) 謝華庭; Hsieh, Hua-Ting頭髮不僅可以代表一個人外在的美,它又含有「三千煩惱絲」的意味。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年齡的象徵,也是留住記憶傳遞情感的象徵。「頭髮」常被視為女性「美」與「生命」的象徵,藉由髮來傳情,以歌誦頭髮為題材的無論是小說、詩歌、戲劇、繪畫和音樂等,均以「長髮為君留」為題材創造出感人的愛情故事。文中針對內容著重在藉由發揮頭髮的特性,試圖創造出新的思維,探討現代都市的情境下,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工作「壓力」與「衝突」,在心靈的思維分析、探索內心的糾結意識探尋自我的生命的價值。本文研究目的有二 一、 透過工筆的筆法線條表現細膩的情懷,引起觀者在觀看作品時引起的共鳴。 二、透過視覺效果結合生活經驗,表達對歲月快速消失的無奈與多元特質。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Sigmund 1856~1939),奧地利精神科醫師和精神分析學院的創始人,在心理分析的說法中曾表示人所經驗意識以外的潛意識影響著生活中的我們,意味著它干預著我們每時每刻,也反映一個人的心理與慾望,然而自己又不察覺它的存在。1 筆者藉由「髮絲」為創作主題來探尋生命的價值及一種內心探討,尋找自我。透過文獻作品分析,採取理論分析法、研究觀察法、創作作品表現法作為創作的學理基礎進行探討,將相關理論學、美學、心理學分析歸納研究,然筆者透過作品表現將自己想法表達出來,期許自己獨特的語言能和觀者引起共鳴與回應。 關鍵字:自我、潛意識、糾結、工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