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地方性凝視:以卯澳漁村興建遊艇港事件為例
    (2023) 劉昀榕; Liu, Yun-Jung
    卯澳漁村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為三貂角地區之古老漁村聚落,早年因農、漁產豐盛而成為三貂角地區繁榮聚落,但隨漁業資源枯竭與人口外移而沒落。2019年7月,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公布「變更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卯澳、馬岡地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進入第二次公開展覽階段,其內容欲將卯澳漁村東北方公園用地與海域改為遊艇港專用地,當地居民擔心若開發為遊艇港,隨後開發商進駐將會破壞當地文化、生態,因此成立自救會至立法院進行陳情抗議,最終政府接受居民陳情而計畫中止,使卯澳漁村得以維持原有風貌。對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命題,探討在卯澳漁村興建遊艇港事件中,不同參與者之社會背景、位置、角色等,對於地方的凝視造成哪些衝突及問題。本研究使用質化研究,透過資料收集法、現場觀察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研究分析,經研究發現,興建遊艇港事件中三方利益參與者分為政府、當地居民與開發商,其利益參與者對於卯澳凝視觀點如下:一、政府以海洋觀光政策作為計畫修改之依據。二、居民主張以自身漁村文化與自然生態進行文化保留。三、開發商希望透過開發觀光相關產業為主要目標。不同社會背景的利益參與者在凝視地方事件過程中,在權益不平等與對於地方有不同實踐看法產生衝突與摩擦。衝突來自於對地方不同的凝視,以及各利益參與者在社會角色背景影響之下的凝視觀點,在衝突事件中形成地方性凝視。台灣近年地方相關議題再一次受到重視,在面對聚落的開發與保存,可利用地方性凝視了解不同利益參與者的想法,透過不同對話與自覺,與當地進行連結,產生依地方而起的視野,為地方發展規畫建立整體可能性。
  • Item
    都會社區組織對於地方文化的認識及認同之研究:以基隆壯觀社區為例
    (2022) 連丁幼; LIEN, Ting-Yu
    社區營造推動二十餘年的過程,一直存有政府部門及民間組織的困境,但卻鮮少搭配研究理論進行檢視,以瞭解其中的原因或調整推動的模式,故本研究以T. Cresswell對地方研究的三個取向為基礎,再結合林振春的「學習型社區營造三維結構理論」,從其所綜整之台灣社區營造實務推展經驗,並挑選由民間自主發展的基隆市壯觀社區為對象,探討都會區居民認識及認同在地文化的主要議題及策略方法,經由文件分析與非結構訪談相關重要人士,獲得如下結論:一、壯觀社區所關注的在地文化主題有三大類1. 地方差異面:社會文史脈絡、地方人力資源、在地生態環境。2. 制度結構面:建立社造體制、協商改善制度。3. 價值行動面:凝聚地方情感、實踐環保行動、培育重點族群、發展地方節慶。二、壯觀社區促進居民認識及認同的策略方法有三大項1. 教育性:認識社區了解問題、提升居民多元能力、傳承及推廣成果。2. 自主性:由淺到深的接觸體驗、由被動到主動的參與、由自助到共好的行動。3. 永續性:推動內部整合、進行周邊串連、擴大跨域平台。本研究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對都會社區與政府單位執行上的建議。再綜整歸納有助於地方自主及組織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提供其他縣市或民間組織未來推動都會型社造工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