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電影蒙太奇形式應用於圖像敘事之研究(2007) 陳韻如本研究從表現形式的角度,探討兒童圖畫書如何於書頁畫幅中,以及頁次連續間,藉由畫面間的安排,使讀者能僅從敘事插圖,連貫故事的情境架構。透過電影蒙太奇藝術的表現特點,探討圖畫書中多張連續圖像間的關係與敘事性。藉由相關文獻探討的方式,歸納並分析國內外之兒童圖畫書樣本,如何運用圖與圖或頁與頁間,以蒙太奇形式對於敘事與時間之繼續,以及心理內涵等深層意義之有合宜表現與處理。本研究具體目的如下:(一)了解蒙太奇手法應用於圖畫書中對於敘事表現形式的種類。(二)歸納並分析現今兒童圖畫書中各種蒙太奇藝術之使用情形與特性。(三)探討繪者在使用蒙太奇為敘事圖像之原則時的象徵元素與形式。綜合以上分析,歸納並提供創作者以蒙太奇手法運用於圖像敘事時之參考。本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圖畫書繪者在表達連續動作或同一事件中多個重點時,常以畫面分格法的方式將重點動作表現於連續的畫格中。 (二)類似畫面分格原則,但打破分格的畫框形式,將圖像以交錯或並列的方式錯置於同一畫面中,加強事件的連續性。 (三)衝突與對比、象徵與隱喻,同時應用於故事結構與圖像表像中,是蒙太奇藝術表現的主要形式。 (四)運鏡原理中景深變化與視點轉變,可增加圖像本身的運動效果以及畫頁的連續性。 擬於從蒙太奇藝術之原則探討圖畫書中圖像的敘事性,分析歸納出蒙太奇敘事圖像的特性,並於最後透過實際應用,結合電腦數位技術完成蒙太奇敘事圖像之創作。 關鍵字:蒙太奇、圖像敘事、圖畫書Item 移動視點表現手法應用在圖畫書之創作與研究(2007) 陳怡蒨中西繪畫的空間意識和沿革不同,使其深度、高度、廣度三個維度的表現手法也不盡相同,中國繪畫特有的橫卷畫幅中,常見可局部欣賞亦可連結成一整個故事的畫面,獨特的空間表現和圖像特性正有如圖畫書,因圖畫書的單頁畫幅空間有純藝術的價值,也帶有敘事功能,本研究透過移動視點表現手法之整理與歸納,提供圖畫書空間之創作參考。 藉由各種相關文獻的探討找出移動視點應用在圖畫書的執行方法,以達成下列目的: (1)移動視點表現手法歸納整理; (2)提供平面空間美感表現的創新與突破; (3)嘗試讓圖畫書的讀者以多元視點進行探索和想像; 本研究將移動試點的表現手法歸納有1.平行斜線法、2.空氣遠近法、3.重疊法、4.上下關係法、5.超現實表現、6.蒙太奇、7.拼貼法。創作執行階段中,將圖畫書以橫幅折頁的方式呈現,運用移動視點的表現手法於其中,使其單幅頁面可展現圖畫的純藝術特性,整幅展開時又有如一鏡到底的電影,成為一完整的故事。Item 應用在圖畫書中的手繪插畫(2012) 林曉君插畫的發展由來已久,從遠古歐美的洞穴壁畫、北美印第安人的圖畫文,日本的瓦版新聞及浮世繪,衍生出許多不同的風格與主題。本研究聚焦在今日台灣的圖畫書中的手繪插畫,圖畫書中的手繪插畫除了有各式各樣的風格,創作媒材發展與時俱進,多元的媒材演譯著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故事。 圖畫書中插畫的媒材可以分為手繪、電腦繪圖及綜合媒材。而眾多媒材大部分是屬於手繪的方式,手繪部分則包含鉛筆、粉彩、水彩、油畫、壓克力、蠟筆、綜合媒材等項目。本研究整理現代圖畫書中的插畫,並從技法與風格等層面去比較數件不同的案例,再將之應用於創作中。Item 「紓解害怕」之圖畫書表現形式分析與創作應用(2017) 廖育萱; Liao, Yu-Syuan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恐懼,有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當處理不當時,會產生情緒困擾與行為問題。圖畫書在兒童讀物中已佔有一席之地,它的影響力自然不容小覷。可藉由圖畫書讓孩子隨著書中主角找到克服恐懼的方法。本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進行書目分類,以克服恐懼圖畫書進行圖像分析,針對圖書的表現形式提出建議,作為情緒困擾圖畫書表現形式之創作運用。因此本研究分析結果如下:1. 創作主題方面:紓解害怕的相關圖畫書數量較少,國內創作者僅有一本,因此是值得發揮的創作主題,而從出版年代看出近年來更加被選書者看重。2. 形式分析與建議方面:(1)媒材技法與形式表現上風格多樣,從抒情寫實、裝飾圖案、到設計概念式繪畫等不一而足;(2)而角色塑造與肢體動作表情,多以人為主角且貼近於生活題材,生動誇張的動作與表情,使兒童在閱讀上更能感同身受;(3)色彩規劃與傳達表現上,有些整體呈現類似色調,在細微處變化,有些則因故事的推進在色調或色相上有明顯差異,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能隨著劇情變化,進入作者設定的情境;(4)空間營造與情境氣氛表現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大多運用光線的強烈對比、大面積的暗沈色調、曖昧不清的朦朧疊色等來營造出畫面的恐懼感與不安;(5)圖像的敘事結構與時間節奏上,大多為固定節奏,但到了高潮部分,畫面節奏上前面與中間的差異會有所區別,在規律中造成對比,突顯出故事的重點,而在結尾部份,通常會點破主角所害怕的事物,因此能幫助孩子填補知識上的不足,減緩並消除環境所帶來的新恐懼。Item 電影運鏡應用於圖畫故事書創作之研究(2005) 黃雅容摘要 如果將圖畫書視為紙上電影,那麼一張圖畫就是一個鏡頭,一張張的圖畫銜接就是鏡頭的移動與剪接,在台灣現代生活中,看電影、電視的視覺經驗與對運鏡的理解,已是一個普遍性的經驗,這樣的經驗可轉化至閱讀圖畫書中,使圖畫書的創作與閱讀產生新的創作方式與閱讀方式,讓看圖畫書就像看電影一樣,本研究是以敘事理論與電影符號學的理論,研究敘事理論中情節的順序、張力與觀點,藉此探討圖畫故事書的內涵—故事,並透過探討電影技術中運鏡的景框、角度、鏡頭所代表的符號義,作為表現故事的形式—插畫創作的依據,來架構本研究的創作,對畫面作運鏡的安排,以符合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境與故事節奏,以實作探討電影運鏡運用於圖畫書創作的可行性。結果發現:情節的安排豐富了故事與圖畫上的變化,利用電影運鏡的角度、鏡頭於圖畫書的構圖上有助於強調情感與情緒;利用景框的改變與剪接的順序在圖畫書的圖片銜接上能凸顯故事的節奏感;而利用剪接的重組更可以將故事情節的順序作改變,可將圖畫書的圖片發展為卡片式,讓讀者成為編故事的人,產生看圖說故事的創造性閱讀方式。電影運鏡的語言確實可以提供圖畫書創作者參考與應用,後續亦可以發展為動畫。 關鍵字:電影運鏡、圖畫書、符號學Item 數位影像藝術在圖晝書上應用之研究-以『夢』圖畫書設計為例(2003) 賴華偉; Lai Hua-Wei西方文字Techne在古希臘,本來意思是指手的技能及藝術。所以自古以來,科技與人文藝術是一體的兩面且相輔相成,提升了人類的生活品質。設計屬於人文藝術的一環,而新科技提供了新一代設計工作者寬廣無比的創作空間。 電腦是個新的媒體工具,它將科技和設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改變了固有設計的體驗方式和表現重心。在對於傳統創作模式的挑戰中,科技的力量首當其衝,為設計的發展注入了一股強而有力的活水,並使之歡騰鼓舞。 綜觀圖畫書市場,大部份以手繪的形式居多,但完全以數位形式呈現的並不多見。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數位影像藝術中的軟體處理,將生活中可視的圖像透過電腦周邊設備轉換成視覺化的數位式圖像,並運用在圖畫書插畫及週邊商品的可行性。Item 消費者對現有幼兒玩具布書之意見調查(2015) 郭姿君; Kuo, Tzu-Chun本研究目的在於(1)探討現有布書的形式,並進行分類。(2)暸解幼兒在操作布書的狀況。(3)調查消費者對布書的喜惡意見。期許研究結果能在日後,作為幼兒布書相關設計之參考。由現有布書分析,和消費者訪談兩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者分析於2014年所收集到的布書樣本,其使用的材質配件、製作方式與外觀結構,分類後得到6大類型:(1)基本類型、(2)變化類型、(3)材質類型、(4)配件類型、(5)結構類型、(6)聲光類型,其中包括30種不同形式的布書。再透過消費者訪談,了解零至三歲的幼兒,對各種布書有不同反應和操作方式。幼兒年齡偏小,對布書專注力較低;幼兒年齡偏大,需要更多玩具刺激發展,對布書則失去興趣。為符合幼兒發展需求,本研究將各種布書,詳細劃分其適用年齡。調查消費者喜歡的布書有三項因素:(1)畫風可愛,色彩鮮明的卡通圖案。(2)有多種配件和機關能操作,對小肌肉動作發展有益。(3)能產生互動,長時間把玩的布書。反之,評價較差的布書有兩項因素:(1)樣式較為簡單,沒有多種驚奇變化的玩法。(2)容易被紙書或其他玩具替代之。消費者從選購到使用的困擾,包括沒有中文版、頁數不足、售價太高、配件掉落、清洗不便、擔心製作品質與安全性。並希望有台灣題材的布書,提供中文翻譯、訂做和維修的服務。故本研究對現有布書提出設計製作與其他服務共8點建議:(1)印刷字體至少使用22 pt以上。(2)為了豐富故事劇情,可以10頁以上製作。(3)基於安全使用與清潔便利,選擇輕薄的鋪綿內襯製作。(4)加強縫線穩固性,改良配件性能,使用無毒材料。(5)台灣地區特色當題材,更能貼近消費者生活。(6)中文翻譯加上導讀說明,親子共讀互動更親密。(7)提供客製化訂做服務,增加紀念性。(8)提供維修服務,延長布書使用週期。 關鍵字:消費者、幼兒、圖畫書、玩具書、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