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不同的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技術創造力的影響
    (2006-07-31) 李大偉; 張玉山
    本研究旨在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為範圍,探討不同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技術創造表現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具體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四項: 1.探討不同的範例展示,對國中生的技術創造力表現的影響。 2.瞭解不同的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的技術創造力表現的影響。 3.分別探討不同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不同背景國中生的技術創造力表現的影響。 4.探討不同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的技術創造力表現的交互影響。 本研究的實驗操作自變項為「範例展示、實作經驗」兩種,依變項為「技術創造力表現」,實驗者間的統計控制變項為「性別、創造力、領域專業能力、人文社會學科能力、數理學科能力」。 本研究為避免過度影響學校的運作與生態,故採用「準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為了避免創造力前測對學生產生練習效果,對自變項中的創思技術教學的效果,產生干擾,因此以索羅門四組設計(Solomon four-group design)為實驗設計。本研究的自變項包括範例展示(高創意、中創意、低創意、無範例)及實作經驗(有實作經驗、無實作經驗)。因此,整個研究需要16組(班)學生(4*2,再加上有前測與無前測的設計,則為4*2*2)。 在資料分析方面,本研究主要利用SPSS-10.0統計軟體,採用其中的多變量共變數分析,以創造力前測為共變項,進行統計分析,來瞭解學生在不同的「範例展示、實作經驗」的因素下,對產品創意的創新內容(樣式、結構與材料) 、創新效果(精緻與新奇) 、創新方法(應用與新創)是否產生影響。另外,在交互作用的分析方面,則利用二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分析自變項兩兩之間,以及自變項與學生背景因素間,是否產生交互作用。
  • Item
    不同創思方法在不同的技術創新任務之應用效果---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實驗
    (2005-07-31) 李大偉; 張玉山
    本研究旨在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為範圍,探討不同創造思考方法在不同的產品創新 類型與不同的創新階段的應用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三項:1.瞭解不 同創思方法在不同的產品創新類型(材料、機構、特徵)之應用效果;2.瞭解不同創思方法在不同 的產品創新階段(構想、設計、成品)之應用效果;3.瞭解不同創思方法在同時考慮不同創新類型 與創新階段下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所採用的技術,為前後測比較實驗。自變項包 括創思方法、創新類型、創新階段三項,依變項為創新程度,統計控制變項則為個人創造力及 科技認知。研究樣本的組別分配方面,一共需要15 組(5*3),創思方法(5 個水準)*創新類型(3 個水準),需有15 個班級,約有600 位國中學生參與 在量的資料方面,本研究主要利用SPSS-10.0 統計軟體,分別以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分數及科 技認知分數作為創新程度分數的共變量,進行共變數統計分析,來瞭解學生用不同創思方法下 的技術創造成果。
  • Item
    技術創造力量表之建構研究—總計畫
    (2002-07-31) 李大偉; 黃能堂; 張玉山; 劉謦儀
  • Item
    問題導向的技學素養教學策略研究(II)
    (1999-07-31) 李大偉; 林義夫; 黃能堂; 蔡錫濤; 周麗端; 方崇雄; 楊錦心; 余鑑; 蘇照雅; 游光昭; 王鼎銘; 林薇
  • Item
    問題導向的技學素養教學策略研究
    (1998-07-31) 李大偉; 林義夫; 黃能堂; 蔡錫濤; 周麗端; 方崇雄; 楊錦心; 余鑑; 蘇照雅; 游光昭; 王鼎銘; 林薇
  • Item
    問題導向的技學素養教學策略研究
    (1998-07-31) 李大偉; 林義夫; 黃能堂; 蔡錫濤; 周麗端; 方崇雄; 楊錦心; 余鑑; 蘇照雅; 游光昭; 王鼎銘; 林薇
  • Item
    問題導向的技學素養教學策略研究(II)
    (1999-07-31) 李大偉; 蘇照雅; 周麗端; 王鼎銘; 林薇; 林義夫; 余鑑; 方崇雄; 黃能堂; 蔡錫濤; 游光昭; 楊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