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古典詩歌華語文教材的設計與編寫研究
    (2024) 劉品綺; Liu, Pin-Qi
    對外華語詩歌教學是以古詩歌為內容的華語教學,長期以來,古詩歌教學大多被認為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而言過於艱澀,而學習者也覺得古詩歌在日常交際中無用武之地,因此在華語教學中很少涉及古代詩歌。其實古代詩歌中凝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更能代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學生不僅能透過古典詩歌提昇語文能力,還能多方面地瞭解華人的文化思維及民俗習慣。唐詩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可以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認識古代詩歌的代表教材。本研究以唐代詩歌為主題,實際設計對外華語唐詩教材以展示古典詩歌在華語教學中具體應用的新模式。本教材在前人所提出的編寫原則之外,也歸納出三點設計華語古典詩歌的教材重點原則:一為文學性,學生能藉由教材了解到不同體裁的特徵以及寫作手法,認識這些手法與內容、主旨的關聯,並理解作家的思想、情感、立場、感悟與批判。二為文化性,學生可藉由教材認識作品的社會背景、文化傳統和歷史變革,了解特定人群在特定時期普遍遵守的習俗和信念,並與自己的國家文化作對比,了解並尊重不同的文化差異。三為連結性,教材要能跨越時空與國別的差異,將學生的生活與文本連結在一起,讓文本對學生的思想有所啟發。
  • Item
    華語教材常用量詞之辨析與教學應用
    (2021) 廖加穎; Liao, Jia-Ying
    廣泛使用量詞是漢語的語言特色之一,其功能繁多且與計量對象間存在著複雜的搭配關係,使得量詞成了母語不具量詞系統的華語學習者普遍較難習得的詞類。選用量詞詞義及用法說明詳盡的教材,搭配上有效課堂教學是提升量詞學習成效的關鍵。本研究以當今臺灣華語教學領域廣泛使用的華語教材中的40個常用量詞作為研究對象,結合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國語日報量詞典》及中文詞彙網路來探討其詞義分類、義項使用頻率、形體特徵,探究互為近義關係之量詞的異同,同時檢視華語教材的編排及對於各量詞的說明是否完善,最後再將研究結果應用於課程設計之中,並提出教學建議供華語教師參考。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華語教材對這40個常用量詞用法說明不足,且部分具有多重義項的量詞,其義項的收錄順序也與其於真實語料中使用頻率的高低排序不相符。對此,本研究認為在編寫教材時,應列出幾個較為典型又符合學習者程度的搭配詞,且量詞義項收錄順序除了應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以外,也須考量量詞義頻高低,優先教授使用頻率高的量詞義項。  除了詞義頻率的探討,這40個常用量詞亦包含形狀量詞和互為近義關係的量詞。從漢語量詞教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形狀量詞自帶的形體特徵多源自於其本義,故應強調該形狀量詞的形態、空間維度概念與其搭配詞外形特徵的連結。另外,關於近義量詞的辨別,有鑑於單從詞典釋義難以得知其間的差異,教師應先確認學習者了解各量詞的特點,接著再透過搭配詞特徵及分布情形的比較,協助學習者區分近義量詞在使用上的異同。
  • Item
    臺灣華語教材中的宗教民俗文化編寫研究
    (2021) 莊惠雯; Chuang, Huai-Wen
    隨著全球華語熱延燒多年以及臺灣在國際能見度的提升,來臺學習華語的人次跟著逐年遞增,華語教學領域的理論發展亦方興未艾。根據劉珣(1994)的看法,華語教學過去經歷了語言結構導向和功能導向的階段,現在應更加著重於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深化和導入研究,在教材方面,則應以「結構-功能-文化」三項並重的原則進行編寫。  本文選擇宗教民俗文化作為研究課題。在華人社會中,臺灣的信仰文化相對多元而開放,且融合了儒、釋、道多方民間特色,但在華語教學領域,該如何針對信仰文化進行導入、該選取哪些內容、如何分級,仍欠缺相關研究。  本研究選取市占率最高的三套綜合型華語教材作為研究對象,以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剖析教材文本,探討臺灣的華語教材涵蓋了哪些宗教民俗文化的項目以及如何編排,並根據分析結果和文獻理論,歸納華語教材的宗教民俗文化編寫原則,最後提出內容分級和教學方面的具體建議。  研究發現,臺灣的華語教材在宗教民俗文化方面編寫形式多元,但在內容選材和分級方面並未有統一的標準,整體而言與理論層面有所落差。期望本文的研究結果和編寫建議,未來能作為教材編寫以及教學設計的參考方向。
  • Item
    英語地區五至七歲兒童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編寫 -以澳洲學童為例-
    (2010) 王稐綸; Lunlun Wang
    在華語逐漸風行的今天,華語課程、華語師資、華語教材等,都必須以更快的腳步加速發展。尤其是在「兒童華語」這一區塊,優良的華語教材屈指可數,而與其相關的研究也為數不多。必須有一套規劃完善的兒童教材編寫方針,才能編寫出適合兒童學習的教材;而探討這些兒童教材的編寫設計方向及原則,則是本論文的目的。 現今市面的兒童華語教材,多數並不實用,並且大多是為華裔學習者設計,完全不適用於無華語背景的西方兒童。而這些兒童華語教材在編寫時,年齡階層的設定混亂,教材內容與年齡不符,並且針對國小一年級以下的兒童而設計的教材更是寥寥可數。本論文所設定的研究對象為5-7歲的兒童(相當於幼稚園到國小一年級的階段),透過文獻探討、教材檢視、教材實做、實際試教,企圖從中找出最合適的兒童教材編寫方針。 在綜合各種文獻探討及教材分析後,整合出教材編寫原則,並依據原則設計出一課教材,為了使教材真正適用於幼稚園到一年級階段的兒童,筆者將所編教材於澳洲一所貴族學校的幼稚園及小學實地試教,透過學童的學習效果及反應,檢討教材及編寫原則的有效度。唯有透過實地試教,才能體現最適宜兒童學習的教材。
  • Item
    新移民初級華語教材規劃設計與研究
    (2009) 許銘桂; Ming-kuei Hsu
    目前在台灣的新移民人數已突破四十萬人,與新移民相關之議題在近幾年獲得相當之重視。其中在華語學習方面,目前仍以成人識字教育領域為主,且缺乏適宜的新移民華語教材。有鑑於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之視角,規劃、設計針對初級程度的新移民華語教材。本研究之新移民採用較廣泛之定義,除了包括因婚姻關係而移居臺灣之外籍配偶之外,也包括因工作或就學因素,長、短期居留生活在台灣之外籍人士。 本研究以「發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並兼採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首先,研究者蒐集相關領域之文獻進行探討,包括成人識字教育、華語為第二語言教學等,進行綜合歸納整理,截長補短,以做為教材設計之理論基礎。另外,實際調查目前臺北市新移民華語課程的開班情況,以及對所使用的教材進行評析,以瞭解其特色及缺失,並訪談了教學者以及對學習者實施問卷調查,獲得教學者與學習者的寶貴建議,以求全面地瞭解新移民華語課程之現況與需求。 接著,本研究依據理論基礎、需求分析等結果,導出新移民華語教材之編寫原則—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科學性、真實性,進行新移民華語教材相關單元內容、活動之設計,並實際呈現一課之教材及作業本範例。 最後就新移民華語課程及教材設計兩方面提出研究總結,在新移民華語課程方面有1.課程應兼具心理適應輔導與語言教學需求;2.新移民華語課程分級之困難;3.專業師資之發展。教材設計方面,1.應先了解新移民的需求及學習特性;2.設計新移民華語教材之必要性;3.新移民華語教材之設計準則。另外從教材發展、研究範圍、問卷調查三方面說明研究進行過程之限制,之後對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有三:1.規劃主題完整之進階式教材;2.發展新移民課程運作模式;3.發展合適的測驗評量模式或工具。
  • Item
    初級華語教材設計之研究 -以俄文母語之初中生為對象
    (2015) 歐秀莎; Ortyukova Ksenia
    近幾年全球興起一股學習華語的熱潮,俄羅斯聯邦也不例外。但是俄羅斯目前主要之關注對象大多為成人,專為兒童編寫設計的教材非常少,因此本論文要探討為俄羅斯初中生所編寫之初級華語教材的研究問題。 編寫初中生華語教材時,首先應了解兒童語言學習的過程;其次,第二語言教學法有很多種類,但並非每一個教學法都適合初中生,因兒童學習的特點與成人大不相同。研究者也討論目前俄羅斯教育制度及俄羅斯中學外語教育狀況。最後,為了編寫一個好的教材,研究者探討教材編寫的相關理論與原則。 理論基礎方面,本研究針對三套俄羅斯出版的兒童華語教材進行內容分析,分析項目分別為主題、詞彙、功能與文化。研究者分析三套教材後提出其優點及缺點。此外,訪問俄羅斯的兒童華語教師並進行父母的問卷調查對教材的需求,作為編寫設計教材時之一種參考。研究者也提出下面幾個教材編寫原則:針對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 經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在考量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與特點及教材編寫的理論與原則後,本論文按照所分析的資料提出初級兒童華語教材編寫應該注意的方向,並提供一課範例。
  • Item
    對外初級華語教材編寫之規劃設計--以零起點為主--
    (2010) 張寶榆; Chang, Pao-yu
    本研究旨在探討華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及華語文教材編寫的依據及編寫原則、規範,並分析當前臺灣、中國大陸及美國最受歡迎的四種教材,再以問卷的方式調查研究目前來台學習華語文之初、中、高級程度的學生和目前正在從事華語教學之教師。蒐集資料以作為分析探討以期了解初來臺的學習者,最希望能達成的學習目標以作為第二語言零起點教材設計原則。 研究發現,初級理想教材之設計與編寫,除了需以實際生活與衣、食、住、行有關的話題為主外,在內容方面更應增加,因社會e化的關係而產生的某些習性上轉變的題材,以順應潮流且能在中國社會中使用,達到人際溝通的功能,生活化、趣味化、實用化、口語化,並以有系統的語法、句型輔助,再加上中國文化的特徵為背景,讓學習者能入鄉隨俗並了解中國的思想與文化。
  • Item
    零起點華語短期速成教材之設計理念—以赴臺留學之印尼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2015) 鍾麗清; TINA PHANG
    近年來,臺灣各大專院校積極地向國外擴大招生,並提供各項獎學金以吸引國外學生至臺求學。據臺灣教育部2014年之統計,印尼為臺灣第五大境外生來源國,原因是印尼政府自2012年起,即將臺灣列為印尼公費攻讀博士的四大優先國之一。印尼外籍生來臺求學,雖然課業上以英語授課,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需要用華語進行溝通。在印尼,目前除了缺少針對臺灣日常生活而設計的教材之外,也缺乏針對印尼人學習華語的特別需求的教材。根據來臺留學的印尼學生的經驗分享,臺灣與印尼除了在語言上有差異(印尼語屬於無聲調語言及表音文字),兩者之社會文化也大不同,尤其對飲食比一般人講究的伊斯蘭教徒而言,如何適應臺灣的飲食文化便成為了一個挑戰。有鑑於此,筆者依據印尼學生之留臺經驗,設計最適合將赴臺留學之印尼母語者的華語零起點短期速成教材,以符合印尼背景學習者的特別需求。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和「調查研究法」。首先,本研究探討相關領域之文獻,包括第二語言教材編寫相關理論、短期速成華語教材編寫相關理論、教學法以及華語與印尼語的對比分析研究,以作為教材設計之理論基礎。其次,本研究評析具代表性的兩岸現有初級華語短期教材及應急類華語相關之教材共7套。接著,本研究針對39位在臺之印尼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從中選出5位進行深入訪談,以瞭解其對短期速成華語教材的看法及需求。之後,本研究依據理論探討和需求分析,整理出適合印尼母語者來臺留學之華語零起點短期速成教材之編寫原則,包括針對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交際原則、科學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真實性及多媒體輔助及行動學習,並依據這些原則編寫內容大綱及單元範例。最後,本研究提出研究總結及對未來後續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