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74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論巴洛克音樂演奏風格與詮釋--以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為例(2022) 周瑾; Zhou, Jin巴赫的這部《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作品,在小提琴曲目庫中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崇高地位,是每一位專業小提琴學習者都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重要曲目。由於這部作品的創作年代距今已有300年,而當時所處的巴洛克時期,無論從樂器型制、演奏法,再到音樂審美、記譜讀譜習慣等方面,都與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當代演奏法和音樂環境有著極大的差異。並且,由於巴洛克時期樂譜的譜面信息相對較為「乾淨簡潔」,作為當代學習者,若沒有充分了解巴洛克時期音樂的背景與風格特點,很容易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和演奏產生「誤讀」。本文基於樂曲創作年代的音樂社會環境,分別從18世紀初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背景及小提琴演奏法兩方面,綜合歸納分析巴洛克時期的小提琴演奏風格與方法。隨後以此為方向,具體分析闡述如何將巴洛克風格運用於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演奏之中,深入研究探討這部作品的音樂內涵。Item 蕭邦四首鋼琴獨奏單樂章輪旋曲之分析與詮釋(2023) 翁柳艷; Eng, Liew-Yan「輪旋曲」(rondo) 最早可追朔至歐洲古老民間的歌舞,其創作從文藝復興時期 開始發展,並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發展悠遠。「輪旋曲」先是作爲樂曲裏面的其中 一個樂章發展,而後也發展為獨立的輪旋曲。本論文將著重探討蕭邦四首鋼琴獨立輪 旋曲,即《作品一》,《作品五》,《作品七十三》和《作品十六》。此四首作品皆 為蕭邦少年時期的早期作品。雖然此四首作品在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手法都不如後期作 品驚豔,但不乏美學價值。這四首輪旋曲都充分展現出年輕蕭邦的寫作天賦與活力, 巧妙地將傳統輪旋曲式適度創新,如拓展輪旋曲曲式架構。其中導奏、過渡段及結尾 段都被大幅擴大;樂曲以極其優美旋律寫作,透過不同和聲色彩及節奏特點,豐富樂 曲内容。年輕的蕭邦有活力且熱情,創作此四首作品時,堪稱蕭邦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蕭邦遊覽了各地的風光,心中充滿對田園風光的喜愛和大自然的熱愛。蕭邦在青年時期熱衷參與各種民間歌舞活動,並喜歡聆聽意大利歌劇;而這些都成爲了蕭音樂中的養分。本論文總共分爲六個章節。第一章的緒論將簡述筆者的研究動機以及方法。第二章則將討論輪旋曲的定義類型與來源發展。到了第三章,筆者將著重討論蕭邦音樂風格以及四首鋼琴作品。第四章寫作樂曲分析,到了第五章在探討樂曲詮釋。最後,第六章為結論。Item 費利克斯·德萊賽克《降B大調單簧管奏鳴曲,作品三十八》之樂曲分析與詮釋(2023) 薛婷尹; Hsueh, Ting-Yin十九世紀中期歐洲興起以法蘭茲.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及威廉.理查.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為首的「新德意志樂派」(New German School),提倡多個新興樂種的創新,而德國作曲家費利克斯.德萊賽克(Felix Draeseke, 1835-1913)亦是其中一員。全文探討德萊賽克創作於1887年的《降B大調單簧管奏鳴曲,作品三十八》(Sonata in B-Flat major for Clarinet and Piano, Op. 38),經由筆者的研究與和聲的分析發現此曲展現大量的素材拼貼、主題動機的多重再現、單簧管與鋼琴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戲劇性的氛圍轉換,同時帶著浪漫保守派的風格。 本論文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引發筆者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將透過資料庫統整作曲家的生平及樂曲創作背景特色。第三章為全曲的架構整理、和聲分析與筆者的演奏詮釋以及第四章將彙整以上的結果作為結論。期望透過深入的了解與統整,能貼近當時的音樂風潮與樂曲樣貌,進而提升對樂曲的敏銳度及詮釋的巧思。Item 蕭邦《十二首練習曲,作品十》之分析與詮釋(2023) 黃泰為; Huang, Tai-Wei本論文探討之蕭邦《十二首練習曲,作品十》(Twelve Etudes, Op. 10)具有高度技巧性與藝術性,同時結合性格小品(character piece)的特色,在演奏技巧的訓練中融入音樂性與個性,成為以音樂和情感為主體,並兼具深度與美感之藝術精品,開創了音樂會練習曲的風潮。文中透過蕭邦的成長過程和經歷、社會時代背景、與作曲手法,研究蕭邦的音樂風格。樂曲分析與詮釋章節中,藉比較各練習曲中素材之應用與變化,如旋律、節奏、和聲、織度、寫作手法等,探討不同段落間的情韻與對比性,並剖析各曲所需之特定彈奏技巧。論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蕭邦之生平及創作特色;第三章探討練習曲之歷史、發展、與蕭邦練習曲的獨到之處,之後依序分析各練習曲,並研究技巧彈奏方式和音樂演奏詮釋;第四章為結語,統整及歸納十二首練習曲的練習要點。Item 柯齊爾《低音號小協奏曲》作品分析與詮譯(2023) 郭浩鏵; Kuok, Hou-Wa出生於二十世紀早期的一位作曲家——簡・柯齊爾(Jan Koetsier, 1911- 2006),在現代音樂盛行的年代,其音樂作品卻選擇忠於傳統,在固有的古典音樂形式上做創新,作品中也常常加入當地民謠加以變化使用;音樂具有強烈的對比和戲劇張力、豐富的和聲色彩與旋律線條,因此被後世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本論文主要研究版本為《低音號小協奏曲》(Concertino for Tuba and Piano ),研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章 緒論:分別為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第二章 創作背景:主要研究作曲家生平,及對其風格之介紹;第三章 樂曲分析:分章說明其樂章結構、創作手法與其特色;第四章 樂曲詮釋:透過上述內容了解很,再以筆者個人的詮譯建議;第五章則為本文結論。Item 托斯悌與達努奇歐合作的義大利藝術歌曲(2022) 謝發芸; Hsieh, Fa-Yun此次研究報告,主要探討托斯悌與達努奇歐合作的義大利藝術歌曲。佛朗切斯科.保羅.托斯悌是從維多利亞時代橫跨到愛德華時代的歌曲作曲家;他所創作的歌曲定義了最根本的義大利歌曲聲響:一種與拿波里流行曲充分激盪過後的義式旋律。加布里埃爾.達努奇歐是義大利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主要領導的作家。為使研究更為精確,於其他章節中依序介紹,義大利藝術歌曲的由來、演變與歷史;梳理作曲家、詩人與兩人間的合作關係。最終以研究選取歌曲的分析與詮釋,進入聲樂技巧與音樂語法的深入探索,進而建立體會音樂中的美感素養。Item 當代長號協奏曲探討:以林伯格、史巴克及維赫斯特的作品為例(2022) 陳春瑾; Chen, Chun-Chin長號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銅管樂器,其剛柔並濟的特性自中世紀以來即廣受喜愛。不過直到十八世紀中葉以前,長號仍然主要用於教堂音樂 (特別是用於強化低音) 和小型合奏,直到十八世紀後期它才成為管弦樂團的一部分。這個樂器常有神權或超自然現象的象徵,目前最常見的三種長號組合長號—中音、次中音和低音長號—也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後期。如今,長號作為西洋音樂發展史上重要的樂器,無論是用在管弦樂團、室內樂或是獨奏,都具有獨特的音色與語法。二十一世紀多元而開放的文化,造就了長號藝術豐富的語彙。本研究將以當代三首著名的長號協奏曲—林伯格 (Christian Lindberg, 1958- )《角落的曼德拉克》(Mandrake in the Corner, 2000)、史巴克 (Philip Sparke, 1951- ) 《長號協奏曲》(Trombone Concerto, 2006) 以及維赫斯特 (Steven Verhelst, 1981- )《世界協奏曲》(World Concerto) 為例,窺探在這個交替的世代,長號音樂藝術發展的趨勢與脈絡。Item 現代音樂於國中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2022) 曾德欣; Tzeng, Te-Hsin有鑑於國中學生對現代音樂的前衛聲響感到卻步,較少的聆聽經驗讓他們覺得陌生與排斥,研究者好奇現代音樂可透過哪些教材和教法,改變學生對現代音樂的看法,此為研究動機。以八年級為實施對象,進行現代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探討現代音樂教材設計和教學活動安排,分析實施歷程與觀察省思,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接受程度和學習成效。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質性研究為主,輔以回饋問卷之量化研究。根據研究目的,得到以下結果:一、現代音樂之教材設計,透過作品賞析、選擇音樂聆賞段落、設計介紹音樂的情境,讓現代音樂變得平易近人,藉此開發更多適合國中學生聆賞的音樂。 二、現代音樂之教學活動,透過心智圖呈現現代音樂作品的整理,以及身體打擊活動之聆賞體驗,可增加對作品的理解,進而提升聆賞專注程度,達到動態多面向的教學策略。 三、學生的問卷回饋展現對現代音樂的學習意願和接納,九成學生願意接觸更多的現代音樂,增添教師對現代音樂教學之信心和信念。 綜觀上述,體驗經研究者設計後的現代音樂教學,有助提升學生對現代音樂的學習興趣,不拘一格的教材讓現代音樂變得親近,多元富樂趣的教學活動也適合國中學生學習。為此,本研究成果供相關教學實務和未來研究參考。Item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