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1
系所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民國93年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年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培育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碩士班設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及科技應用管理四個教學分組;博士班以提供技職教育組課程為主;在職專班著重於培養技職教育行政及科技管理應用專才。
News
Browse
1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發明家故事教學法對創造力融入高職電子科專業科目教學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9-08-??) 戴建耘; 陳宛非; 袁宇熙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變遷,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亟需與時俱進,教育單位更應善盡知識傳承的工作。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的技術創造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思能力,並提高基層技術人力素質與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本研究經由高職學生應用發明家故事進行專業科目融入創造思考教學之實施,分析師生本位角色與主觀反應,探討教師與學生對此教學之反應,以擬定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之參考。本研究透過質性方法進行文獻分析與深入訪談,經由立意抽樣方式,分別訪談實施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式教學的教師與學生,透過自我陳述方式之紀錄為研究資料來源。訪談資料利用紮根理論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教師部分肯定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教學的反應,同時彙整出創造力教學、關鍵能力及學習改變等教師角色之主觀反應。學生部分也高度認同以發明家故事融入教學對於自身創造力與創造思考能力的啟發,經由教師的帶領,學生反應開始會尋找創意點子,也初次體會課堂沒有標準答案的經驗感到新奇,另為對於增加額外的學習感到有趣,也開始注意生活事物之觀察,更因為發明家小故事的影響而成為培養個人創造力之誘因。Item 發明家故事教學法對創造力融入高職電子科專業科目教學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9-08-??) 戴建耘; 陳宛非; 袁宇熙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變遷,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亟需與時俱進,教育單位更應善盡知識傳承的工作。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的技術創造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思能力,並提高基層技術人力素質與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本研究經由高職學生應用發明家故事進行專業科目融入創造思考教學之實施,分析師生本位角色與主觀反應,探討教師與學生對此教學之反應,以擬定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之參考。本研究透過質性方法進行文獻分析與深入訪談,經由立意抽樣方式,分別訪談實施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式教學的教師與學生,透過自我陳述方式之紀錄為研究資料來源。訪談資料利用紮根理論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教師部分肯定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教學的反應,同時彙整出創造力教學、關鍵能力及學習改變等教師角色之主觀反應。學生部分也高度認同以發明家故事融入教學對於自身創造力與創造思考能力的啟發,經由教師的帶領,學生反應開始會尋找創意點子,也初次體會課堂沒有標準答案的經驗感到新奇,另為對於增加額外的學習感到有趣,也開始注意生活事物之觀察,更因為發明家小故事的影響而成為培養個人創造力之誘因。Item 以課程設計導向培養高職學生符合產業需要之技術創造力方案---培養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符合產業需求之技術創造力課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7-07-31) 戴建耘; 徐昊杲本研究為「以課程設計導向培養高職學生符合產業需要之技術創造力方案」整合型三年計畫之電機與電子群計畫。本研究旨在以電機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為導向建構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符合產業需要之技術創造力,探討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技術創造力培訓之模式。 本計畫將進行產業所需之電機電子技術創意力之指標建構、課程內涵探討、教材教法開發、數位學習內容開發及教學實驗評量,以達成以下之目的:1.探討符合產業界需求之電機電子技術創造能力指標,提供總計劃分析,以建立整體技術能力指標。2.藉總計劃建立之數位平台,實施數位學習、數位量測機制,提供總計劃建構高職技術創造能力之數位學習機制。3.提供電機與電子群子計劃之學習成效,提供總計劃建立高職技術創造力培養之課程模式。 為達研究目的,本計劃分三年進行,研究之設計兼採質性與量性研究,在量的研究工具主要為電機電子技術創造力測驗暨吳靜吉創造力測驗。第一年藉由對產學專家進行焦點團體方式,建構電機電子技術創造力能力指標,編製融入式啟發學生電機電子技術創造力課程教材,開發電機電子技術創造力數位學習內容。第二年進行實驗教學,並持續編定課程教材。第三年繼續進行上半年實驗教學,並於第三年下半年進行質性與量性之總評量,歸納、分析並評價高職學生電機電子技術創造力培訓之模式。Item 技藝教育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部, 1995-01-01) 饒達欽; 周談輝; 陳陞坤; 徐昊杲; 戴建耘; 林騰蛟; 施溪泉; 翁上錦; 曾淑惠Item S-P表分析理論及其在台灣區技藝競賽工業電子組電腦化學科診斷上的應用(1994-03-19) 戴建耘; 翁上錦; 徐昊杲本文介紹S-P表分析的來源、概念、基本類 型、判讀要點及應用途徑。另外在實徵研究方 面由研究者編印25題選擇題給48位學生用電腦 化試題在微電腦上進行測驗,並繪出S-P表,以觀 察個別反應情形。Item 八十一學年度台灣區技藝競賽工科工業電子組選手表現差異分析研究(1994-03-19) 戴建耘; 翁上錦; 徐昊杲本研究旨在比較八十一學年度台灣區中等 學校技藝競賽工業電子組選手在學科與術科成 績之差異情形。本研究之主要結論為: 1.學科之及格率為41.7%,術科之及格率為 7.29%,學術科均及格者在四十八位中只有三位, 佔6.25%。 2.各選手之在校成績與競賽後之成績相關 程度低,且未達顯著水準。 3.台灣省公立學校選手在學科與術科方面 之成績均優於私立學校選手。 4.台灣區公立學校選手在學科與術科方面 之成績均優於私立學校選手。 5.就公立學校而言,台北巿選手之成績優於 台灣省選手,而台灣省選手之成績又優於高雄 巿選手。 6.本次測驗結果顯示學科、術科(一)和術 科(二)之間相關性極高且達顯著水準。 7.就參賽選手感覺較難的術科(二)而言,其 成績居然超過術科(一)達十分(含)以上者占 35.4%,值得供各校落實基礎性電路技能教學改進 之參考。 8.本研究之對象雖為各校推派之學生,但所 分析之結果,仍可作為命題單位或各校教學改 進之參考。Item 技職教育的永續經營策略--技職校院發展夥伴關係之研究(2000-10-25) 張其清; 戴建耘; 徐昊杲技職教育在台灣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由於近年來國內外經濟變化劇烈,使得技職教育在許多方面因其限制而遭遇許多瓶頸。十年來高職教育與高中教育學生的比例,從7比3降到未來接近5比5的目標,高職的快速轉變完全是政府政策下的考量。由於學習型社會的來臨,技職校院在永續經營的策略考量下,和法人機構、學校、產業界、社區、家庭等進行各種資源合作與分享的過程,進而互相學習成長,而發展出一種穩定和誠信的夥伴關係。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有關技職教育永續經營,發展夥伴關係的有效策略和具體方法,根據研究結果提供給其他技職校院發展夥伴關係時的參考。透過文獻探討分別從技職校院發展夥伴關係的現況,夥伴關係的定義說明、發展程序、建立和維持夥伴關係等方面加以分析,技職教育應發展下列八種夥伴關係,以維持永續經營策略:(1) 法人技職教育夥伴關係(2) 水平整合教育夥伴關係 (3) 垂直整合教育夥伴關係(4) 產業技職教育夥伴關係(5) 社區技職教育夥伴關係(6) 資訊技職教育夥伴關係(7) 國際技職教育夥伴關係。最後根據結論,提出二十一點具體建議,提供技職教育夥伴在發展夥伴關係時的參考,分別為:請政府政策強力行政配合、加強人力供需質量的分析與研究、營造實務研究和培訓第二專長環境、配合教育夥伴規劃發展特色課程、訂定校務發展基金追求永續經營、結合評鑑觀摩的教育夥伴、鼓勵學校設置夥伴關係顧問委員會、強化各種教育夥伴關係、推動技職校院一貫課程、獎勵業界辦理職業訓練、檢討改進技職教師培育檢審延用與進修制度、建立夥伴關係仲裁機構、結合專業人士及社區的力量、設立社區技職資源中心、加強推廣教育中心功能、整合夥伴關係資源網路、加強認證簡化行政程序、營造虛擬技職校院的學習環境、加強第二外語的推廣教育、因應世界貿易組織教育開放政策、設立發展國際交流業務的組織等。Item 資訊科技的人文關懷對推展技職全人教育的省思(2001-04-19) 張其清; 戴建耘; 徐昊杲二十一世紀將是資訊化高科技的世紀,也是世界地球村的世紀。技職教育各項行動方案與措施的提出與執行,都是技職教育追求人文關懷、追求卓越的起點,惟有持續而精緻的成長,才能達成技職教育以全人為本位的高素質人力與提昇國家競爭力的長遠目標(張天津,2000)。資訊科技將使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難以為繼,但是,資訊科技也讓我們反璞歸真,塑造真正的教育(吳怡靜,2000)。因此資訊科技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便利,在知識迅速膨脹的人類社會更需要的是全人教育,回歸人本化學習理念(陳國華等,2000)。因此本文就資訊科技的人文關懷觀點提出七項結論,供技職推展全人教育的參考,分別為:資訊科技人文化、學習方式多元化、教師信念數位化、學生學習全人化、技職課程一貫化、社會資源參與化、親師溝通交流化。Item 知識管理在職業學校教務行政應用之研究(2001-12-01) 張其清; 黃貴雄; 戴建耘; 徐昊杲Item 微電腦資料庫在課務資料處理之應用兼簡介DBASEIII PLU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1987-06-??) 饒達欽; 謝澄漢; 戴建耘; 柯文琪; Dar-Chin Rau; Gen-Yin Dai; Cheng-Han Shieh; Win-Chi 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