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0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X波段低雜訊放大器與K/Ka波段功率放大器之設計(2024) 顏辰洋; Chen-Yang, YenItem 19GHz低雜訊放大器與鏡像抑制混頻器設計(2024) 張映晨; Chang, Ying-ChenItem 19GHz低雜訊放大器和3.5GHz低雜訊可變增益放大器設計(2023) 黃佳慧; Huang, Jia-Hui隨著網路傳輸速度及無線通訊的需求增加,具寬頻、高速傳輸優點之毫米波波段的重要性日趨重視。在此考量到CMOS製程之低成本,高整合性可達到系統單晶片之優勢,本論文所設計之兩顆電路皆採用個別採用標準90-nm、65-nm 金氧半製程進行設計製造。第一顆電路為應用於衛星通訊頻段17-21GHz之低雜訊放大器,採用TSMC 標準 90-nm CMOS製程所製造設計。此低雜訊放大器第一級放大器使用共源極放大器(Common Source)串接具有中和電容之CS 差動對,此電路使用固定功率之雜訊與阻抗共匹配(PCSNIM)-低雜訊條件下實現低功率損耗、電流再利用技術-兩級放大器共享來自供應電源的直流電流可顯著降低功耗,級間與輸出匹配則採用於矽基製程上設計之中心抽頭變壓器實現以降低電感匹配所浪費的面積。量測結果顯示出,在供應電壓VDD=1.5V下,僅有3mW的功率消耗-2mA的靜態電流,在20.4GHz下具15.57dB的小訊號功率增益,1-dB頻寬為17.5~21.7GHz。線性度量測部分,在19GHz之OP1dB=-9.4dBm。雜訊指數量測部分,在操作1dB頻寬內雜訊指數小於2.4dB,在18GHz可達到最低2dB的雜訊指數,包括DC pad與RF pad之整體晶片面積為665μm×687μm。與已發表之國際期刊相比,此雜訊指數僅2dB、15.57小訊號增益、功耗3mW之90nm CMOS LNA,於17-21GHz操作頻段附近之全積體化互補式金氧半製程中,是世界上第一個達到最低雜訊指數之LNA,且依據FOM性能指標,此低雜訊放大器高達20.1。第二個電路為操作於基頻頻段3-4GHz之低雜訊可變增益放大器VGLNA,採雙端輸入輸出架構,共串接兩級放大器以提高功率增益,第一、二級放大器分別採取電壓緩衝器(Voltage Buffer)與共源極(Common Source)放大器。使用Current Steering-數位控制搭配基極偏壓(Body Bias)之架構調變主放大器增益。採用標準65-nm 1P9M CMOS製程設計,總晶片面積包括DC Pad與RF Pad為695μm×740μm,在供應電壓VDD=1V,VGS=0.65V,基極偏壓VB=1V下,量測小訊號功率增益部分在主頻段3.5GHz時=23.24dB,可變增益範圍GCR=32.77dB。在頻率3.5GHz,1 dB增益壓縮點的輸出功率OP1dB=3.45dBm。雜訊量測部分,在3GHz之NF=1.9dB。Item 28 GHz鏡像訊號抑制接收機設計(2022) 鄧凱駿; Deng, Kai-Jyun隨著毫米波頻段的發展,在毫米波射頻收發器中,低雜訊放大器及混頻器為射頻收發機的重要的元件。由於近年來互補式金氧半導體製程(CMOS)的發展愈趨前瞻,近年來一些射頻電路整合成的射頻模組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因此本論文將使用TSMC 180nm CMOS製程,計實現28 GHz鏡像抑制接收器模組。第一個電路為28 GHz低雜訊放大器,使用串接兩極疊接組態結構,透過在疊接組態中加入匹配電感對雜訊進行抑制。當供應電壓Vdd為2.4 V,Vg1、Vg2分別為0.8 V、2 V時,量測在27.2 GHz有最大增益14.7 dB,雜訊指數在26 ~ 34 GHz雜訊指數小於6 dB,OP1dB約為-7.25 dBm,電路直流功率消耗約為10.87mW,整體晶片面積佈局為615 μm × 410 μm。第二個電路為28 GHz鏡像抑制混頻器,為一降頻器,射頻訊號由RF端進入後透過威爾金森功率合成器(Wilkinson Power Combiner)將訊號分配到I/Q混頻器中,LO端則是用耦合器和馬相巴倫構成的四相位產生器將差90度的正交的差動訊號輸入到I/Q混頻器中,IF端是以二階多相位濾波器(Poly Phase Filter)將輸出的四相位訊號合併成差動訊號。在LO驅動功率為3 dBm時,電晶體閘極偏壓在0.6V時,頻帶約為25 ~ 31 GHz,轉換增益(Conversion Loss)約為-20.48 dB,鏡像拒斥比在RF頻率28 GHz時為-47.18 dB,OP1dB約為-17.33 dBm,LO對RF、LO對IF隔離度皆小於-50 dB,電路直流功率消耗約為0 mW,整體晶片面積佈局為800 μm × 700 μm。第三個電路為28 GHz鏡像抑制接收器,由上述介紹的兩電路組成,由第一極的低雜訊放大器抑制雜訊並放大接收到的訊號,再由第二極的鏡像抑制混頻器做降頻和鏡像訊號抑制。當混頻器閘極電壓為0.6V、LO驅動功率供給3 dBm時,在頻率為28 GHz有最大的轉換增益約為-6.4 dB,RF頻寬鏡像拒斥比在20 GHz ~ 28 GHz小於-40 dB,IF頻寬鏡像拒斥比在在3 GHz ~ 5 GHz小於-40 dB,當LO頻率固定在25 GHz、RF頻率固定在28 GHz,LO驅動功率為3 dBm, OP1dB約為-27.15 dBm,LO到IF還是LO到RF的隔離度都有在-50 dB以下,直流功率消耗約為19.6 mW,整體晶片面積佈局為1200 μm × 700 μm。Item 28 GHz 向量合成式相移器與低雜訊放大器設計(2020) 沈柏均; Shen, Po-Chun隨著第五代行動通訊(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5G)帶動高速通訊的發展,資料傳輸需要更寬的頻寬來滿足大量傳輸需求,傳輸頻段必須往更高頻段移動,因此高頻訊號先天路徑損耗較大的問題變成必須克服的難題,本論文主要研究毫米波相位陣列系統之接收端電路設計,利用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術來解決高頻傳輸路徑損耗過大問題。 第一顆電路介紹28GHz向量合成式相移器,電路採用0.18-μm 1P6M CMOS process實現,正交相位產生器使用正交耦合器和Marchand Balun組成。直流功率消耗為15.31 mW。整體晶片面積0.925 mm × 0.560 mm,操作頻率為26GHz至32GHz。在28GHz頻率上,插入損耗在9.8dB到19.5dB之間、RMS相位誤差為8.3°、RMS振幅誤差為3.8 dB。量測結果相位誤差較不理想,推測是耦合器與balun之間阻抗不連續造成。 第二顆電路介紹28GHz向量合成式相移器,旨在修正前一顆電路之正交相位產生器相位失準,在耦合器與balun之間加入匹配電感,使其阻抗連續。直流功率消耗為15.31 mW。整體晶片面積為0.925 mm × 0.555 mm,操作頻率為26GHz至32GHz。在28GHz頻率上,插入損耗在10.8dB到11.3dB之間,輸入反射係數為 -21.3 dB、輸出反射係數為 -8.4 dB、均方根相位誤差為0.64°、均方根振幅誤差為0.12 dB。 第三顆電路將介紹28GHz低雜訊放大器,為兩級串接疊接組態,本設計考量疊接組態增益以及雜訊指數,利用匹配電感使疊接組態之雜訊指數降低增益提高,並使用源極退化電感,以同時達到雜訊匹配以及共軛匹配。使用0.18-μm 1P6M CMOS process實現,供應電壓為2.4V,消耗功率為10.58 mW。整體晶片面積為0.650mm × 0.585 mm,量測結果增益在26.3 GHz 時有最大值15.7 dB,雜訊指數在28.5 GHz 的時候有最小值5.98 dB。線性度之量測結果,在量測頻率為27 GHz 時OP1dB為-1.9 dBm,在頻率28 GHz 時OP1dB為-1.7 dBm。Item 應用於77 GHz汽車防撞雷達系統之毫米波積體電路設計(2012) 林繼揚本論文主要針對77 GHz汽車防撞雷達微波CMOS射頻前端RFICs以及毫米波電路設計研究討論,晶片製作透過國家晶片中心提供的標準TSMC CMOS 90nm製程,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介紹毫米波汽車防撞雷達研究背景,第二部分為毫米波CMOS RFICs之設計與量測。 論文將介紹三個電路,第一個為低雜訊放大器,此設計頻率為71至77 GHz設計上採用三級串接,第一級為共源級組態,主要考量於低雜訊之訴求,第二級與第三級將採用疊接組態,疊接組態將提供高增益,來滿足系統所需之規格,本設計考量將在疊接組態之增益以及雜訊指數,利用中間匹配電感來設計,其電感可以使疊接組態之雜訊指數降低,並可以提高增益,本論文於第三章內容將作設計考量分析,而量測結果在74 GHz時有最小雜訊指數 6.17 dB,增益高達20 dB以上,晶片面積為0.596 ╳ 0.583 mm2。第二個電路為功率放大器,此設計操作頻率為71至77 GHz,設計考量於功率為重,因此在架構上選擇較大之電晶體,且採用疊接組態提高增益,量測結果於頻率71至77 GHz增益維持在20 dB,其晶片面積大小為0.596 ╳ 0.596mm2。第三部分為混頻器,採用環型混頻器架構,系統主要於低LO功率,以及低功率消耗,供應電壓為1.2 V,操作頻率在71至77 GHz,降頻混頻器之OP1dB發生在輸入RF功率為-3 dBm時有-0.5 dBm輸出功率。Item V 頻帶CMOS低雜訊放大器設計與分析(2011) 林益璋; Yi-Jhang Lin隨著無線通訊技術快速發展,射頻積體電路朝向更高頻率、更高資料傳輸速率、更寬頻帶與高整合度發展。無需執照的60GHz頻段之數GHz頻寬逹成超高速率傳輸的可行性。在60GHz前端收發機中低雜訊放大器為其中一重要元件,低雜訊放大器被用來放大從天線接收之微弱訊號且具最小雜訊指數。我們採用CMOS製程技術製作,因CMOS製程技術具有小面積、低成本、低功率消耗與高整合度等優點,在毫米波頻段是極具吸引力的製程技術。 在本論文中設計二種符合V頻段規範CMOS低雜訊放大器,所採用製程為TSMC 90nm RF CMOS process。在第一個晶片我們實現V頻帶三級串接低雜訊放大器,第一級與第二級採用雜訊指數較低之共源級組態以降低整體放大器雜訊指數,第三級則採用疊接組態以提升增益,因此,此設計在55.5GHz時有5.4dB的雜訊指數有不錯的表現,包含測試pad之晶片面積為0.46mm2,且在56.6GHz有最大增益13.1dB。 在第二個晶片設計採用二級串接疊接組態架構,我們所提出疊接組態設計方法與傳統疊接組態設計方法相比,改善了穩定度、更低雜訊指數、更高的增益與更低功率消耗,雙級串接疊接組態放大器在56.9GHz達成18.95dB峰值增益,在65.5GHz有4.7dB雜訊指數,3dB頻寬範圍從54.7GHz到63.1GHz,當頻率為60GHz時IP1dB為-20dBm,整體功率消耗為15.3mW,包含pad之晶片面積為0.308mm2。Item X頻帶接收器前端電路與E頻帶低雜訊放大器設計與實現(2014) 張瑞安; Ruei-An Chang本論文主要針對X頻帶衛星通訊與E頻帶無線通訊之訊射頻前端電路的設計與實現,包含低雜訊放大器與混頻器,晶片製作透過國家晶片中心提供的標準TSMC CMOS 90 nm與180 nm製程,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介紹X頻帶與E頻帶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為所有電路設計、模擬與量測,第三部分為結論。 本論文將介紹三個電路,依序為X頻帶低雜訊放大器、E頻帶低雜訊放大器、X頻帶混頻器,分別在第二章、第三章與第四章。第二章實現了X頻帶低雜訊放大器,使用兩級共源極組態串接的方式,並採用變壓器匹配的方式能在低功率消耗、低雜訊與小面積下維持不錯的增益表現,量測在11 GHz下有小訊號增益13.4 dB,雜訊指數3.41 dB。在供應電壓1.0 V下整體功率消耗為4.8mW。晶片面積為0.44 〖mm〗^2。 第三章實現了E頻帶低雜訊放大器,採用三級串接組態的架構,第一級為共源極組態,第二級與第三級都是採用疊接組態,並且延續前一章節所使用的變壓器匹配方式減少晶片使用的面積,量測結果最大訊號增益在67 GHz有21 dB,雜訊指數在67.5 GHz為8.8 dB,在共源極組態與疊接組態供應電壓分別為1.2 V與2.4 V下的整體功率消耗為15.84 mW。晶片面積為0.338 〖mm〗^2。 第四章實現了X頻帶環形混頻器,採用弱反轉區的偏壓方式,混頻器可以操作在低LO功率以及低直流功率消耗,並在輸出IF端使用轉阻緩衝放大器提供足夠的轉換增益,量測轉換增益為0.5 ± 1.5 dB在9 ~ 15 GHz。LO驅動功率為-12 ~ -5 dBm,整體供應電壓為1.0 V,功率消耗為2 mW。晶片面積為0.295 〖mm〗^2。Item 應用於寬頻之靜電放電防護設計(2019) 賴玉瑄; Lai, Yu-Hsuan本論文提出了一種應用於寬頻積體電路之全晶片靜電放電防護設計,在0.18μm CMOS製程下,以矽控整流器元件搭配分散式電路的設計,並與既有二極體元件的設計相比較。 當內部電路的操作頻率上升,寄生電容造成的訊號損耗也益加嚴重,單級的靜電放電防護設計不再適用於高頻電路,為了維持原有的防護效果,本論文提出π型架構的設計,將單級的防護元件以小尺寸分散至兩級,藉由匹配元件的使用,來降低訊號通過時的損耗,傳統的π型架構設計使用的是二極體元件,本論文則是採用矽控整流器元件搭配π型架構,矽控整流器在單位面積下具有高的靜電放電耐受度,藉由二極體串的觸發,導通速度得以提升,並藉由電感的使用來達到良好的寬頻表現。 最後,將傳統二極體設計與本設計應用於K波段下的低雜訊放大器,透過電路的量測結果,驗證對電路的影響與實際的防護效果。Item 極低寄生電容之靜電放電防護設計(2018) 黃國倫; Huang, Guo-Lun本篇論文研究主軸為極低寄生電容之全晶片靜電放電防護設計,採用0.18-μm之CMOS以及SiGe BiCMOS製程,並實際搭配所設計的靜電放電防護元件應用至不同頻段的低雜訊放大器。 在CMOS製程設計堆疊式二極體內嵌入式矽控整流器,該元件有小的佈局面積、低寄生電容、以及高耐受度。將堆疊式二極體內嵌入式矽控整流器應用至操作在24-GHz的低雜訊放大器,並驗證全晶片靜電放電防護設計。使用BiCMOS製程設計垂直式NPN元件,降低元件的觸發電壓,並將垂直式NPN元件加在2.4-GHz低雜訊放大器上模擬電路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