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3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求學學術中文之教材設計研究 — 以俄羅斯學習者為例(2024) 馬舒菲; Romashkova, Sofya隨著俄羅斯和中國合作關係的發展,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俄羅斯學習者前往臺灣或中國大陸就讀學位課程。與此同時,在俄羅斯,學術中文,尤其是學術寫作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目前存在的學術華語教材不僅極為有限,而且主要聚焦於學習者進校後所需要的指導。尚未被學校錄取的學習者,例如在申請時需要撰寫自傳、研究計畫等文件的學生,則往往被忽略。因此,本文旨在探討求學學術中文教材的編寫模式,以滿足計劃用中文申請大學或研究所的俄羅斯學習者的需求。為了達成此目標,本文採用內容分析法,對特殊目的外語教學、教材編寫、學術華語特色、寫作教學理論,以及俄籍學習者在中文寫作之困難等方面的文獻進行了研究。同時,研究者分析了臺灣和中國大陸學校對於外籍申請者的相關規定。透過問卷調查法,本文對俄羅斯學習者在以中文申請大學或研究所時所遇到的困難進行了檢查與探討。此外,我們採用深度訪談法從審查外籍申請者資料的老師的角度進行了學習者該注意事項的進一步調查。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研究者編寫了求學學術中文教材大綱,並設計了兩課的範例。該教材特色之一是針對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兼顧,每一課皆包括「中級」和「高級」的教學內容。教材大綱主題的安排基於申請者須撰寫的各種文件,每課內容除了課文、生詞、語法點等,還包括每種申請文件結構與特色介紹,以及補充知識和提示。最後,研究者邀請具有教俄羅斯學習者經驗的在職華語老師進行教材評估。儘管教材有可改進之處,但是華語教師表示,該教材實際應用價值很高,符合學習者的需求,能夠協助俄羅斯學習者更有效地申請學位學程。Item 針對越南籍學習者初中級商務華語教材編寫設計(2024) 武明賢; Vu, Minh Hien近年來,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國際關係強而有力。此外,中國經濟也強勁成長,使華語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在此背景下,越南成為中國、臺灣等國家投資重點關注的國家。隨著中國和臺灣企業在越南的投資和擴展,對華語人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商務領域。因此,商務華語是一門越來越受到眾多學習者關注的學科。透過不同的越南商務華語相關研究和報告發現,目前商務華語教學現狀和學習材料並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本研究透過蒐集文獻、問卷調查,收集了越南華語學習者的商務人士對越南商務華語教材的看法以及學習者對越南商務華語教材的實際需求和期望。此外,透過所獲得的需求調查結果,設計教材範例並讓學習者從中進行評估,以便瞭解教材是否符合學習者的需求,同時也瞭解越南商務華語發展的可行性。本研究建立了越南商務華語教材的編寫原則,針對越南籍華語初中級學習者設計了商務華語教材範例,提出了筆者的意見與建議。希望這些成果能對越南華語學習者以及編寫商務華語教材的工作有所幫助。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公民與憲政》華語教材編寫設計(2024) 甘涵亞; Kan, Han-Ya近年來,臺灣政府為因應面臨少子化和勞動力缺口,以及實施大學國際化政策,臺灣各大學積極招收來自海外的僑生。僑生回臺就讀的人數逐年上升,但因僑居地的學習環境資源之影響,造成僑生來臺時因華語文能力衍生不同學習上的阻礙。僑生的華語文能力足以應付日常生活,不過要銜接以華語授課的基本學科仍有問題,為使僑生來臺能順利銜接大學學業,需在學科內容和語言能力上設計出合適的銜接教材,使僑生進入大專院校後順利跟上課程內容。然而,就目前臺灣市面上的教科書而言,仍未發展學科導向之華語教材。因此,本研究所設計的學科華語教材,選定公民與憲政為主題,並以臺師大僑先部學生為設計對象,進行教材編寫。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整理並分析臺師大僑先部之相關研究,及探討內容整合語言學習理論與現有學科學習目的之華語教材,以此作為編寫教材之基礎。本研究以臺師大僑先部之學習者為對象進行需求調查,根據需求調查結果設計教材大綱與兩課完整範例,並交由專家評鑑後進行教材修訂。最後,經由臺師大僑先部學習者進行教材評鑑,得到正面的評價。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臺師大僑先部學習者於公民與憲政科目之學習困境;接著探討華語專家及臺師大僑先部學習者對本學科華語教材之看法;最後建立學科華語教材的編寫原則。期望本研究之成果能對學科華語教材的發展有所助益,未來更多華語教材能與學科內容結合。Item 新聞作為法律華語教材的設計探討(2024) 廖柔雅; Liao, Rou-Ya在現有的專業華語教材中,以法律為主軸的教材相對較少。目前僅有中國出版的《法律漢語:商事篇》和《中國法律專業漢語教程》,難以滿足在臺生活的華語學習者對法律知識的需求。這兩本專書的材料來源包括法制專欄文章、法律科普書籍和編者自編的對話課文等,但未涵蓋法律新聞,而法律新聞是法律知識學習中不可忽視的角色,因此本研究認為此一領域值得進一步開發。選擇法律新聞為材料的原因如下:首先,由於法律不會頻繁更動,相較一般新聞,法律新聞的穩定性較高,因此法律新聞教材的時效性佳。其次,新聞不僅易獲取,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也能提供諸多益處。第三,相對法學專著或法律期刊論文,法律新聞更易理解,對學習法律知識有所助益。本研究遵循「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四項教材編寫原則,並依法源位階體系編排課程大綱。編寫完成後,進行同儕評鑑和外籍生評鑑。根據同儕的建議修訂教材,並透過外籍生反饋評估教學成效。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肯定新聞在語言、法律知識與文化學習上的應用,將電視新聞與報刊新聞整合到教材中有助激發學習興趣。此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練習法律案例有效促進法律知識學習,也能增進同儕交流。最後,本研究總結了法律新聞華語教材之特色和編寫要點,並思考如何平衡語言和法律知識的比重,提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建議。Item 動物熟語華語教材設計與研究(2022) 劉迪玥; Liu, Ti-Yueh具有文化附加義的詞彙裡,動物詞彙不僅在華語學習者的學習初級階段就會出現,本身也被賦予感情色彩,表現出與華人文化的聯繫,而熟語則是華語學習者接觸華人文化的濫觴,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除了說明本身意思以外,也可以拆分出詞彙進行教學,還可以探討背後蘊含的思想或故事,因此透過包含動物詞彙的熟語教學能帶領華語學習者由淺入深的了解華人文化,並運用到交際中豐富談話內容。本論文探討動物熟語華語教材的設計與研究,透過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統計分析法,探究教材設計應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和呈現熟語教學,說明設計動物熟語華語教材的步驟,歷經文獻蒐集和探討、熟語挑選和篩選、教材參考和編寫等等,實際設計出三課樣課作為嘗試,接著進行教材評估和結果討論。由於文化的估量並非易事,因此雖然研究的是文化教材,其內容的選擇目前只能從語言方面的評估進行選擇。從研究結果來看,調查多位現職華語教師,讓其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想法進行熟語挑選的結果是可行的,將這些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後,研究者再以熟語難易度和日常生活出現頻率作為刪減考量。理想的順序是先考量使用頻率再考量難易度,但由於使用頻率較難檢測,語料庫又受限於資料蒐集來源和範圍,因此優先考量熟語難易度,同樣以華語教師對熟語的整體難易度評分進行篩檢和調整。本論文提供動物熟語教材一種有根據的選擇教學內容方式,並利用熟語裡動物詞彙的文化附加義設計出有系統的熟語教材,期望本論文研究結果能對動物熟語華語教材設計相關研究有所幫助。Item 針對日籍初中級學習者之臺灣旅遊華語教材編寫設計(2022) 徐秋晴; Hsu, Chiu-Ching臺灣與日本地緣相近,無論在觀光旅遊、教育或文化層面,都有頻繁的交流,其中,臺灣的旅遊文化與學習環境,對日本人來說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許多日籍學習者對於學習華語和臺灣旅遊有興趣,足見旅遊華語極具發展潛力。本研究目標為針對初中級日籍學習者編寫臺灣旅遊華語教材,透過文獻回顧,整理並分析臺灣旅遊華語的教材與研究現況,以此作為建立旅遊華語教材編寫原則與設計教材的基礎。本研究以日籍華語學習者為對象進行需求調查,旨在了解學習者對於旅遊華語教材的需求,並調查學習者對於教材編排的喜好,包括有興趣的景點、旅遊情境、版面、生詞、課文與 練習題的呈現方式等。接著,本研究根據需求調查的結果,以臺灣大臺北地區的景點為主軸,設計教材大綱與一課完整範例,最後經由日籍學習者評估教材,得到正向評價,說明本教材符合學習者對於旅遊華語的需求,並具有發展的可行性。本研究建立旅遊華語教材編寫原則,針對初中級日籍學習者設計教材範例,並提出結論與建議,期望能對未來臺灣旅遊華語教材的發展有所助益。Item IBDP中文B之華語教材設計—以SDGs社會公平類繪本為主(2022) 白千晏; Pai, Chien-Yen本研究受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SDGs 兒童永續書房的繪本書單啟發, 以國際文憑大學預科中文 B 項目的理念與課程設計為參考框架,設計一套 具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精神之實體與線上的華語教材,希望學習者能在 學習語言的同時培養具國際視野與參與國際關懷的世界公民。本研究為確保 SDGs 的主題概念能落實在教材設計中,探討了 SDGs 的背景與其中社會公平類別倡導的核心價值、對台灣以及聯合國六種語 種的書單個別進行了調查與比對、整理繪本教學的相關益處及 IBDP 在台 灣及海外的課程內容設計研究。三課課程均包含五個架構,課程參照 IB 的探究式提問技巧進行語言及 SDGs 議題概念性理解的教學。本研究在文獻回顧與教材撰寫後得到以下結論:第一點,台灣的永 續發展書單是全球當前最具完整性、開創性;第二點,SDGs 兒童永續書 房@天下的繪本與 IBDP 語言教育具有高度關聯性;第三點,SDGs 的社 會公平類概念乃從人的生活根本上解決問題;第四點,國際語言教育中 在與世界接軌,因此課程中的國際性話題顯得格外重要;第五點,IBDP 語言 B 的五個教學大綱規定性主題與 SDGs 17 項目標關注的核心概念有著 密不可分的連結性。最後,在目前國內外研究尚無以 SDGs 為主軸發想的 課程設計的前提下,本教材設計同時包含 IBDP 的國際情懷理念、探究式 提問與 SDGs 的 17 項目標核心價值,期待能將啟發性的國際性思維帶入 華語教學中。Item 融入臺灣在地及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之中高級華語文教材研究與設計(2023) 趙巧琳; Chao, Chiao-Lin以研究者蒐集之現有中高級華語文學習教材中,融入臺灣在地內容的教材數量較少;於2015年,聯合國提出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希冀培養人類對永續發展的正確態度及行為。故本研究旨在設計出以臺灣在地內容為主,搭配SDGs,並適合中高級華語程度之學習者能使用的華語文教材,據此開發出融合臺灣在地與全球視野的中高級華語文教材,培養具跨文化態度之華語學習者。 本研究先從文獻進行探討,整理出華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確立本研究教材所需遵照之編寫原則;分析現有之中高級華語文教材,確定臺灣在地內容的教材稀少性,進而設定研究主軸,接續對SDGs概念進行整理。研究者嘗試以六個臺灣在地內容,配合七項SDG,設計出適合中高級華語文學習者之華語文教材,並輔以評估問卷邀請教學者給予教材之回饋意見,探討融合臺灣在地與SDGs之教材的可行性。根據評估結果,評估者對整份教材給予肯定的回饋,而針對評估者所提出之缺點,研究者也加以修正調整,以追求教材完善。 本研究之中高級華語文教材,除了於課文中體現臺灣在地內涵及SDGs概念,也補充相關繪本及影集,與國際相結合,期能透過本研究之教材設計,提供更多元的華語文學習材料,在增進學習者之語言知識外,也能同步擴展學習者之全球跨文化視野。Item 臺灣新南向政策之越南初級華語教材編輯設計(2022) 吳品蓁; WU, PIN-CHEN近年來,在越南選擇學習繁體字的華語學習者越來越多,但在越南當地,多數華語教材或參考書仍以簡體字為主,因此,筆者於2020年開始編輯「華測初級考試寶典- TOCFL LEVEL 1」。這本教材已經在越南「地平線國際語言學習中心」試教兩年多,邊試教、邊做調查、同時蒐集學員意見並修正編輯設計第二版教材。透過此次論文的深入研究,筆者希望能有助於第二板教材在出版之前提高其完善度並提升學員習得華語文的效率。本教材之研究是針對越南當地學生習得第二語言之困難點以及要來臺灣參加「產學合作專班」的學生如何在短時間內從零程度開始學習,之後可以考取華測入門級之證照。本研究的目的是針對兩年多試教筆者所編輯「華測初級考試寶典- TOCFL LEVEL 1」第一版教材的調查意見回饋,找出問題及分析出越南籍學生在習得華語文的困難點,同時也提出建議及改善之方法。此外,本研究也針對「地平線國際語言學習中心」學員使用「華測初級考試寶典-TOCFL LEVEL 1」教材和在不同華語文中心使用的其他教材做問卷調查。同時,也向台灣企業使用產學合作專班的實習生對於他們的華語文執行半結構式訪談之研究,目的希望尋找出越南籍的學生習得第二語言華語文的過程,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及焦慮。研究問卷調查內容針對不同的對象、年齡、使用不同教材等來取得學員之意見。最後,根據學員所回饋之意見,筆者依據來編輯第二版「華測初級考試寶典-TOCFL LEVEL 1」教材,希望此本教材更符合學習者需求,且適合越南籍學生習得華語文,並且能夠在短期間內考取華測入門級專用的教材。關鍵字:新南向政策、臺灣華語文能力測驗、越南華語學習、教材設計。Item 針對韓籍初級學習者之臺灣飲食華語教材編寫(2021) 郭怡君; Kuo, Yi-Chun自2013年起,韓國颳起「哈臺」旋風,許多人選擇來臺旅遊、留學、經商,甚至定居。根據統計,其「消費結構」與「對臺印象」皆與臺灣特色「美食」息息相關;然而,透過文獻回顧與問卷分析,皆顯示出臺灣、大陸和韓國三地「飲食華語教材」的稀缺性與發展潛能,因此本文透過學習者問卷調查、飲食華語相關教材分析,釐清韓籍成人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目的與可能感興趣的主題,設計出適合韓籍成人學習者使用的「初級飲食華語教材編寫大綱」。下一步便是遵循該大綱的設計原則與編寫步驟,進行教材範例之編寫,並在編寫完成之際,邀請華語教學界的學者專家施行專家評鑑;為了更加了解本教材對於學習者的適用性,本文再次做了學習者評鑑,不管是專家還是學習者,皆給予本教材極高的評價,這也說明了飲食華語教材開發的三項指標:第一,飲食華語能獨立於其他專業領域。第二,本文所設計之初級飲食華語教材編寫大綱、步驟與主題的蒐集具有實用性與參考價值。第三,以「飲食」為主題的教材具發展潛力,未來還有許多研究與討論的空間。